一、课改中的成果
新课改倡导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教学活动的范例,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中介和桥梁,是开放的学习资源,它能帮助教师开阔思路。但是教材却不是教案,它需要教师在认真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回归学生的生活,找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学习话题,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确立生活为中心的教材观,开发用好校内、外资源。如:教学《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一课时,我不再是对教材的照本宣科,而是把学生带到小河边、田野里、树林里、花园里去亲近大自然,听、看、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大自然生命的可贵;回来后,让学生用语言、用图画来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生命世界。
再如,在讲授《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时,我除了结合教材的距离外,还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的事例,选择其中与教材有联系的、又富有时代性、典型性的人与事,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如刻苦训练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杨立伟;在抗击非典中英勇奋战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长张积慧;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创造出世界一流工作效率的模范工人许振超让学生感受时代的气息,自觉地以她们为榜样,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修身养性、积极进取,树立服务人民、造福社会的崇高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样,教师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地加以引导,给学生创设一种情景。引用教材而不拘泥教材,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课改中的困惑
1、许多内容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由于思想品德课课时少,加之平时与学生交流有限,所以对学生的了解也非常有限,尤其是对学生个体的了解更是有限,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往往不强。
2、大部分学生只注重文化知识课的学习,新教材的思想品德课更加淡化知识性,使其真正成为了提高学生品质修养的课程,于是,很大一部分同学觉得没什么可学的,所以,不太重视对思想品德课的平时学习,尤其是新教材要求学生更加注重将课堂所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几乎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做些课前准备,但许多学生并不重视,无形中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严重影响了课堂学生的参与度。
3、新课改下的课堂要求学生在宽松、和谐、活泼的气氛下进行,这与传统的课堂纪律观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我校大班教学的情况下,给课堂教学的组织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4、急需建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机制。尤其是对学生的考核,应将平时考核与期中、期末考核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用,避免重走政治课机械记忆的老路。
时政热点:“好人”就能当选人大代表吗?
时政热点:“扶贫攻坚”是培养干部的新战场
时政热点:当务之急不是扩权,而是减负
时政热点:把好“入口”是新官上任的“硬杠杠”
时政热点:电子政务网站应更加注重公民导向
时政热点:狠刹“酒宴风”须防操之过格
时政热点:做“敢担当、敢攻坚、敢争先”的领头人
时政热点:“凡提必核”是从源头严守“两个责任”
时政热点:抓住“两情”,把握“两线”,不负重任
时政热点:践行“四个人”要求,争当干事创业表率
时政热点:“凡提必核”为干部选任划出硬杠杠
时政热点:招商项目“带病”暴露政绩饥渴之患
时政热点:民众为什么期待靠政府遏制陋习?
时政热点:“我是处长”何以让人得意忘形?
时政热点:“领导交办的”也要用尺子量一量
时政热点:心中有戒,当好班子带头人
时政热点:公务员迟到扣钱还需理性看待
时政热点:向政策落实中的不作为“亮剑”
时政热点:无党派官员就可以无视党纪?
时政热点:以“四有”为标尺 站稳党和人民立场
时政热点:遥望2022,期盼“新奥运传奇”
时政热点:用“严”和“实”撑起大业绩
时政热点:调岗裸官还需绷紧信念这根“弦”
时政热点:冬奥,北京与世界又一次“美丽约会”
时政热点:对标“四个人”要求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时政热点:“一律核查”彰显全面从严治党决心
时政热点:挂职真正得锻炼,态度才是最关键
时政热点:打破“无为而上”的为官预期
时政热点:扶贫“急躁症”折射形式主义顽疾
时政热点:“取消机关通勤车”不宜搞“一刀切”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