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主旋律,它要求教师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富于创新精神、具有高尚道德素养的现代公民。但是纵观学生的成长轨迹,随着学习的深入,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学生的学科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质的飞跃,可道德水平却往往没有太大提高,有的反而退化了,出现高中生、大学生的德育水平不及小学生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除了学校重学科成绩、轻道德教育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学校的学科教学得法,而德育不得法。本文从分析学校学科教学方法入手,剖析德育的失当之处。借鉴学科教学方法,总结合乎实际的德育原则,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
一、面向实际接受性原则
教育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接受性,只有学生认可了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学生才会接受教育,也才可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学科教学在重视学生的接受性方面比德育更为成功。如数学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材编写者根据学生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发展规律,编制了合理的教材体系,以教材为载体,把各种数学能力分解到各册教材的各章各节内容中,以便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数学教学,让学生踩着合理的步伐向前迈进。如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先安排学习数数,从1、2、3开始,再学习自然数的加减法,再学习九九表,再学习除法,引出分数,再学习分数的加减乘除,再引出分式的加减乘除等等。而德育虽然也有各年龄层次的培养目标,但缺少学科教学那样细化了的分层目标及适合学生的教材体系。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每星期一都举行升国旗仪式,采用的形式千篇一律。我曾问幼儿园的小朋友:这在干什么?许多孩子回答说在做游戏。再如,每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日,全国上下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采取的形式都是学生给老师擦、修自行车,打扫学校卫生死角等。如果说升旗、向雷锋学习这些德育内容的认知层次相当于数学教学中的高中内容,那不是让幼儿园小朋友、小学生、高中生都念高中数学吗?学生怎么可能接受呢?怎么谈得上德育的实效性?
根据上面的分析,借鉴学科教学方法,我认为德育必须面向实际,坚持接受性原则,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分层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提高思想道德水准。避免忽视学生的年龄实际,提出过高的德育要求;避免忽视学生的心理接受性,导致德育的无的放矢;避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造成德育的外紧内松。德育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实际,从学生的原有德育认知水平出发,结合学生校内外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身边事、日常事做起,开展系统的、连续的、科学的、易于接受的德育活动,像学科教学一样编制一套易于操作的教材体系。
二、精心组织操作性原则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的教育过程。假如把学科教学与德育在操作层面上作一个比较,不难发现,学科教学的操作不仅规范,而且有序。教师根据教材制定每学期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写好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案。每堂课包括复习旧知、作业讲评、新课引入、新课讲解、例题讲解、练习、小结、布置作业及课后辅导等,每个单元结束还要进行考试验收。而相当多的德育活动缺少学科教学那样有序的操作步骤,往往是随意地选择一个时间段,空泛地选择一个教育内容,再配上一个粗放的实施过程,这种一开会,二布置,三讨论,四忘记的运动式教育方式,常常使教育活动流于形式,反而让学生产生了应付德育的免疫力。
所以,德育也应像学科教学一样,认真设计教育过程,环环相扣,精心组织,力求到位,使每一步骤都成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即使简单的全校学生集会,组织者也应十分仔细,像学科教学一样进行备课,对于集合、进场、入座、会风、退场及教育内容的讲解等每一个环节做好组织、设计工作,通过会议使学生受到文明守纪公德的熏陶。
重视德育的操作性,把无形的教育因素变成有形的程序要求,必定大大提高德育的可接受性。重视德育的可操作性原则,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德育意识问题。
三、注重过程体验性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有两种不同的教学倾向,一种是注重结果的教学,它是使学生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为主要任务的教学:另一种是注重过程的教学,它是以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作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注重结果的教学往往造就高分低能的学生,注重过程的教学往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这一观念已成为学科教师的共识。德育也存在着这个问题,注重结果的德育往往造就嘴上一套,行动另一套、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的学生。如为了建立文明用膳制度,倡导节俭的风尚,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学校举行了以此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虽然学生踊跃参与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场面火爆,可是食堂中的剩饭还是依旧。后来学校又出台了哪个班级饭桌上有剩饭,就扣那个班级的道德分的规定,于是学生就偷偷地把剩饭倒在公用餐桌上,甚至倒在食堂边的操场上。可以说这种注重结果的教育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后来学校换了一种教育策略,在暑假中组织全校学生到郊区为农民割稻种田,参加双夏大忙,与农民伯伯一起上下班,让学生参与粮食的制造过程,体验头顶烈日、面朝黄土的艰辛(有的学生热得晕过去,有的学生晒得起了皮),学生才真正从内心深处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马上换来了学生餐桌上的干净。这种注重过程的教育效果是上面那种注重结果的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它加速了学生的德育水平从他律转化为自律的过程。
所以,德育要注重实效,注重结果,但更要注重过程。德育工作者要向学科教师学习,在过程教育中让学生的内心去真真切切体验、感受。在注重过程、注重体验的德育过程中,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水到渠成。注重过程、注重体验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则。
四、常抓不懈坚持性原则
学科教学效果远远比德育的效果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科教师非常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持久性、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自身行为的表率性。学科教帅在遇到学生不能很好掌握学科知识时,往往会反复讲,督促学生反复做,再反复讲评、订正,不厌其烦地帮助学生掌握,不断加深巩固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学生也往往被学科教师这种常抓不懈的行为所驱动,痛下决心,从而较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及相关能力。
德育工作者应学习学科教师,做到常抓不懈,遵循坚持性原则,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开展德育活动必须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德育一般都是为了促使学生从无序行为转向自觉行为,成为学生的习惯性动作,形成良好的德育认知。德育工作者必须持之以恒,创设较长时间的认同和保持德育内容的环境,才能产生比较稳固的教育影响力,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其次,在德育内容上,也应像学科教学一样,保持有机的连惯性。德育工作者在开展一项德育活动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持,应该再推出具有延续性的新活动、新内容,从而使学校的德育内容不断充实、渠道不断开阔、手段不断更新、层次不断提高。如由爱自己开始,扩展到爱父母、爱他人、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由爱父母延伸到爱劳动、讲节约、勤奋学习,由爱他人延伸到见义勇为、支持希望工程,由爱学校延伸到爱公共财物、节约水电等等。再次,学校德育工作者要有以身作则的精神。学校德育工作者往往也是一名教师,与学生有着密切的接触,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表率和榜样作用。常抓不懈是德育工作者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及奉献精神的重要表现,是良好师德的重要标志。
总之,学校德育面临严峻考验,借鉴学科教学的成功经验,来补充当前学校德育方法上的不足,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新思路,而且从学科教学中可总结的能为德育所用的原则还有很多,限于水平浅谈这几种,供同行参考。
新形势下船舶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2016年八年级政治学习要求主次分明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研究
2016年七年级政治题型介绍及解题技巧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我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群众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大学生精致化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高校微文化建设下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文秘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新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传统文化中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以人为本为中心的政治思想教育论文
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西柏坡精神下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传统文化元素下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大学生班级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2016年初一思想品德寒假作业及答案
研究生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青年教师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有答案)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社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当前社会初中政治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微时代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