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框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本框是第二课第一节的第一框,要分析本框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首先要从第一节在整个第二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谈起。学生只有在正确树立了马克思主义运动观,明白了整个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世界之后,才能准确把握何为“运动是有规律的”,从而树立要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那么, 其实本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亦是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生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基本树立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唯物观后,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知道“这个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是运动”,从而初步学会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而对于以后的诸如普遍联系、发展观点等哲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
1、知识方面:
(1)、理解一个概念:运动;
(2)、把握一个关系:物质和运动;
(3)、反对两种错误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2、能力方面:
(1)、从六种运动形式的实例中,归纳出一般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
(2)、学习教材在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所运用的两个层次、两个方面(反面)的辨证分析能力;
3、觉悟方面:
(1)、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联系我国建国五十三周年以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主义信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框的教学重点是物质运动的关系。因为本框的中心思想,就是讲述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理解这个中心的关键,是懂得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明确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才能理解“运动为什么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也才能完成本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本框教学难点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为什么把运动看成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除了运动外,物质还有那些其他属性,它们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2)第一课讲了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本框又提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特性”和“属性”是什么关系?实践证明,学生初学哲学容易把二者混淆在一起不易区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 教学方法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依据现代教育理论采取激趣、设疑、自读、引发、精讲的策略。激趣即创设情感、激发兴趣。“没有求知欲的学习,就象没有翅膀的鸟儿”,而求知欲又往往与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活动的前提条件。
针对教材内容,我采取的激趣方法主要有:
(1)、语言激趣。寓言、漫画:“刻舟求剑”、《坛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慧能曰:仁者心动。”(在批判形而上学离开运动谈物质、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时用)
(2)、手段激趣。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师传授知识从单纯利用语言、板书等形式,提高到集声、光、色、图、动于一体,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化看不见为看得见,对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栩栩如生的讲授、清晰简洁的板书)有机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实效。如在讲授“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运动的”这个内容时,打出一组画面:①、天体宏观移动;②、微观世界中的电子运动和分子运动;③、植物的生长代谢过程;④、动物中青蛙的生长过程;⑤、人类的进化发展过程; ⑥、社会制度的运动发展过程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再配之以恰当的音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激趣。通过预习、讨论提纲等形式,设疑即设置问题,引发思维。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思维是否活跃,除了与他们对学习某知识的目的、兴趣有关外,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因此,思维起始于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个体思维的起步,又是思维向尚未弄明白的问题前进的动力。
(4)、游戏激趣。通过师生间共同的游戏合作,导入新课,新颖直观。同时又体现了“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发展”的特点。自读即围绕问题,自主探究。
“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那种“一日所学,终身受用”的时代早已过去,当今和未来需要的是具备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科学的遇见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这当中自学能力是前提和基础。况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不必一切包办代替,因为“人们发现,教师对学生教得越多,给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独立地思考活动的机会就越少,那么教学过程的活力和效果就越低。”(达尼洛夫语)因此,“设疑”后的自读,是“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的生动体现。
引发即引发讨论,横向交流。通过自读,一些问题解决了,一些问题又产生了;既有赏心悦目的收获,又有似是而非的疑点;既跃跃欲试,又“拿不准”,这就为引发思维铺平了道路。通过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碰撞出思想火花,往往会感到茅塞顿开,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本节课的讨论或安排在那些粗看易懂、细看深奥的地方,如运动定义中的“一切”、“过程”、“变化”;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中的“根本”;“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的区别等地方,或安排在那些能引起学生争论的地方,精讲即精讲点拨,释疑难解。
现代教育理论一方面强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另一方面也重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学生作为特殊的认知主体,其课堂情知活动的主动性、合理性、有效性的实现仍有赖于老师的讲,精讲并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少讲,更重要的是质量上的“精”,即教师的讲授内容精要,分析精辟,语言精彩,节奏精炼,点拨精当。从内容上看,本节课精讲点主要有两处:一是运动的定义;二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二) 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及课堂教学的整合
五、教学程序
必修四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
必修四4.1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课件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件
哲学的基本知识课件
必修4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课件
2.1感受文化影响课件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课件
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
1.2文化与经济、政治课件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课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件
必修四5.1意识的本质课件
第五课 文化创新课件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课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10.2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习题讲解课件
7.2中华民族之魂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单元复习课件
一切从实际出发课件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
4.1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探究课件
2.2文化塑造人生课件
必修四5.2意识的作用课件
5.2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综合探究: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课件
不限 |
政治教案 |
政治课件 |
政治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