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是儒家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
知耻近乎勇知识点你都记住了几个呢?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知识点
1.什么是羞耻的观念?
羞耻的观念指: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
2.羞耻之心有何重要意义?
(1)羞耻之心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
(2)知耻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条件。学会做人应从知耻开始。
(3)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能够催人奋进。
(4)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至关重要。羞耻之心对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
(5)有利我们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培养和增强我们使命感。
3、羞耻感的作用具有双重性,羞耻感的消极作用是什么?这对我们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1)羞耻感可能使人丧失对自己的信心。
(2)正确的方法是由“知耻”而“记耻”,由“记耻”而奋发,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3)因为试图掩饰错误、逃避现实,或是采取不正当的方法来促使面子,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耻辱和痛苦。
4、如何培养羞耻之心?(培养羞耻之心对我们的要求)
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5、民族责任感与民族耻辱感的关系?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既有其辉煌璀璨的一面,也有其阴暗屈辱的一面。对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从某种角度上说,是在民族耻辱感的基础上萌动、产生和发展的。只有勇敢正视“耻辱”,并从中汲取动力的民族,才是伟大的充满希望的民族。
6.什么是自尊?
自尊也称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
7.自尊的重要性是什么?
(1)自尊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人生若失去了自尊,生命便没有了价值。
(2)自尊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人有了自尊,就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为人处世就会光明磊落。个人的生命因为有了自尊,才显得更加有力,社会也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这样的人,才更加繁荣强大。
(3)自尊知耻可以转化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民族和复兴和祖国的富强。
8、自尊与虚荣、自傲的区别以及对我们的要求
(1)区别:自尊与虚荣不同。自尊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虚荣是为自己化妆,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和光彩。自尊与自傲不同,自尊的人没有傲气,但有正气;自傲的人自视清高,目中无人。
(2)要求:要做到自尊不自傲,自尊不虚荣。
9、我们中学生怎样维护自尊?
(1)维护自尊应从实际的需要出发,让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弹性;
(2)不要自傲,不轻视别人,平等地对待他人;
(3)不要虚荣,要对自己负责,追求踏实;
(4)要把个人尊严与民族的尊严结合起来,发奋图强,维护民族尊严;
(5)要努力学习,做到考试不作弊,作业不抄袭,尊师守纪,团结同学。
10、“勿忘国耻”的意义?
自尊知耻,可以转化成为一种精神动力,可以转化成为民族的凝聚力。“勿忘国耻”可以激励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从而促进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
课后练习
1、下列对于知耻的正确认识是( )
① 知耻就是性格懦弱的表现 ② 自尊的人必定知耻 ③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④ 只有不知耻,才能保证自尊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②③
2、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中,廉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耻之一字,乃人生第一要事”。这说明( )
① 每个人多要对自己言行的过失有羞辱惭愧之感。 ② 每个人要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有羞愧之感。 ③ 每个人不必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而感到羞愧。 ④ 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感到是不道德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3、期中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了,孙竟靠作弊得了满分,平时学习比她好的同桌只得了90分。看着同桌的试卷,孙静得意地说:“是英雄是好汉,平时的努力说明不了什么,关键是考试你能不能得满分。”孙竟的行为说明( )
① 她是一个不知羞耻的人,对自己的作弊行为没有一点羞辱惭愧之感 ② 她不以自己考试作弊行为为耻,反以其为荣 ③ 她喜欢作弊,善于作弊 ④ 她是一个知耻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作弊的行为好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知耻近乎勇的知识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都掌握了呢?预祝大家以更好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