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
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养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对他人生活的意义,体会生命的可贵,并在此基础上热爱生活,积极地投人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1.2懂得知耻是自尊的表现,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1.3知道自信对人成长的作用,走出自信的误区;掌握增强自信心的方法,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
1.4体验自立的意义,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走向自立人生。
1.5感受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的巨大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自强的人。
1.6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核心知识】
1.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体会生命的可贵。
(1)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
(2)地球上的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互相尊重、互相关爱。这就要求我们在珍爱人的生命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
(3)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它最具有智慧。人的生命的多样性,要求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做贡献。
2.珍爱生命,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1)自己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决不放弃生的希望;尊重他人生命,在他人需要时伸出关爱之手。
(2)懂得生命的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延伸生命的价值。
3.自尊的含义和表现,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懂得自尊和知耻。
(1)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当一个人的心理或行为受到他人的肯定、赞扬时,就会感到高兴,这就是自尊心得到了满足,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自尊的快乐。
(2)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人不可以无耻,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我们不要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
(3)要自尊,还要克服虚荣心理和自傲心理。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自傲是毫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优点和骄傲自大,它们都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人的成长十分有害。
4.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
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因为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彼此尊重,共同在自尊的快乐中成长。
5.如何培养自尊心。
(1)克服虚荣心理和自傲心理。
(2)懂得知耻,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
(3)正确对待他人的议论和批评,适度自尊。
(4)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6.了解自信的含义和表现。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如“我能行!”,即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7.要克服自负、自卑、自弃等心理。
自负在于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所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自卑自弃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的实力,容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它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对自己的成长不利。
8.掌握增强自信心的方法,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自信有助于成功,所以我们要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
(1)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每天也都在进步,找到这些进步和长处,会增强自信心。
(2)相信自己行,并敢于大胆尝试,在成功的经历中体验自信心。实力,是支撑自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3)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做一个自豪的中国人。
9.了解自立的含义和表现。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如,我们从学会走路,就有了身体的自立;当我们能够自己吃饭、穿衣时,就有了自立生活的体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我们就获得了基本自立的人生。自立,表现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10.认识自立的意义。
自立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积极地融人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11.知道培养自立品质的方法,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
(1)克服依赖心理,走向自立人生。
(2)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我们要学会独立地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3)自己解决自己在当前的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4)大胆投身社会实践,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12.了解自强的含义和表现及其重要性。
(1)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人,必定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这是自强。
(2)自强精神的表现: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
(3)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它是我们通向成功的阶梯,对我们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掌握锻炼自强能力的方法,在生活中做一个自强的人:
(1)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并且为实现人生的这一理想而执著追求。
(2)学会战胜自己。人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敢于战胜自身弱点的人,才会成为自强的人。
(3)善于扬长避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要想自强和成功,就要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和短处。
(4)积极参加社会事务,在社会生活中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
14.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社会是复杂的,要求学生能够相对全面地理解是非善恶的标准,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跟随作恶。即使跟随别人做了错事,自己也要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在同伴做错事的情况下要敢于提出反对的意见,即使会被同伴指责为不合群,也不跟随作恶。
考点2 承担社会责任
【课程目标】
正确认识公平,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崇尚公平,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正确认识正义,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维护正义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做一个自觉承担责任的公民。
2.1 正确理解社会公平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公平意识是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2.2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有独立判断能力,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培养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2.3知道正义和非正义的含义;了解正义与公平、正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就是维护正义。
2.4 培养学生分辨正义与非正义的认知能力、自觉维护正义的实践能力、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能力、见义勇为精神的践行能力,做具有正义感的人。
2.5让学生认识不同的角色,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2.6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在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中成长。
【核心知识】
1.正确认识公平
(1)公平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公平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2)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3)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公平就是得到自己该得的,分担自己该做的。
2.知道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1)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不公平对社会产生危害)。
(2)公平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说,公平既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也通过社会影响个体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3.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在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绝对的公平,我们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而努力。遇到不公平,我们要善于用合法的手段去解决。对于某些不公平现象,则要理性反思,善于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保持平和的心态。
4.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1)社会需要合作,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才能推动社会的和谐运转。
(2)为了更好地互惠公平地合作,需要我们自觉承担责任、履行职责,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没有人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