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1.为加深对我国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及分配制度的理解提供理论依据。
价值和财富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劳动作为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虽然是无条件的,但土地、资本、技术、机器设备等物质性生产要素在价值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正如我国现阶段所实行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又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中国化的产物。一般性的人类劳动,通过在生产过程中与其他物质性生产要素结合,进行财富的创造,因而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具有必然性。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他参与财富创造的因素和形式也必然出现,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对于破除不合时宜的观念及在分配中存在的滞后认识,促进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科学化、系统化,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有助于劳动者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发展规模经济。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者的素质、生产力水平、生产要素的配置、管理的科学程度等都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加深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3.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
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内在属性,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规律,其作用根源于内在的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机制,主要体现在调节、刺激、分化等方面,尤其强调的是分化作用,它能导致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和生产者的两极分化。把握价值规律的科学内涵,在规范市场秩序时,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做到“有形”和“无形”的两只手相结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4.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对新的生产方式及行业的解释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在充分分析和把握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等的基础上提出的,而现时代的今天,无论生产方式还是其他方面,与当时相比,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我国,劳动创造价值的形式及作用方式等日趋多样化。科技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各种服务性行业及其他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劳动,也在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有些国家出现服务行业占社会创造财富的优势比例的趋势,正如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中所论述的,价值的源泉与价值的形成是不同的。同样,财富的创造与价值的创造也是不同的。因此,加深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对现实经济社会具有重要解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