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努力学习,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才能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下面是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整理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知识精讲,欢迎大家阅读。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到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经济问题的思索与实践,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引发了学者们的关注。
“这是习近平对自己提出的‘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的遵循,也是对30年前邓小平提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初稿’的赓续,写就了中国特色经济学的新篇章。”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顾海良教授说。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教授认为,习近平对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第一个就是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理论上的进步,是对“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提升。没有“基础性作用”的提出,就不可能有“决定性作用”的升华。这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客观分析,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3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始终是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可以看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在对党的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和理论探索的回顾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在市场基础性作用前面所加的关键词都集中在强调改革取向是增强市场作用。”经济学家林兆木撰文指出,这些重要论断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思想和理论上作了准备。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决定》还明确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这一理论认识上的飞跃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经济领域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都围绕此进行。
经济新常态的形成
近年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GDP增长也进入了7%到8%的区间。对此,争议不断,甚至有人提出所谓“中国经济崩溃论”。
中国经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经济是否还会回到两位数的增长?
习近平一方面指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很充分。我们对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抱有信心。中国不会落入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另一方面,对国内经济形势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得出了三期叠加的判断,并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概括为新常态。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教授非常关注经济新常态理论形成的过程。“从公开见报的资料上看,习近平总书记迄今一共6次提到新常态。”其中,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首次使用“新常态”这一概念,7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再提“新常态”,11月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首次全面阐释中国经济新常态,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经济新常态趋势性特征与重点任务做了更深入的阐述。这些重要论述、重大判断、重要部署,表明党对经济建设规律的把握更加成熟,对科学发展的认识更加自觉。
习近平强调,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共九个方面概括了新常态的特点。
对此,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教授的理解是,这9方面比较准确地把握了未来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趋势。9个方面大多采取“过去如何,现在怎样”的表述方式。比如,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采用这种方式,目的是加强比较,突出中国经济发展发生的阶段性变化,强调必须正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这些系统阐释,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和深刻凝练。”顾海良评价道。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是立足时代的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是新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突破,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历史意义。”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表示。
政治经济学的新探索
2014年7月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
其后,有学者提出“习近平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并将之概括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思想。
顾海良认为,习近平一直非常重视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与实践,从十八大以来对经济工作的一系列表述中不仅可以看出他深厚的政治经济学素养及对中国经济社会深入的思考与分析,而且可以看到,作为一位政治家,他的这些思考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去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使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
顾海良认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四个全面”思想在经济建设、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体现,也为四个“全面”思想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潘圆)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知识精讲,大家阅读了吗?,最后祝大家有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