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下面是货币的本质考点解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知识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注意:①商品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④交换体现的是买卖关系而非赠送关系;)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②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涉及到商品的质量)
③两者的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对立: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两者。
▲④注意:A、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有使用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知识运用:商品两属性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食品安全、药品安全)
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必须重视商品的质量
②A消费者:购物就应追求物美价廉
B、生产者:要销售产品,实现价值,就必须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质量观念
C、国家:重视产品质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的行为
●知识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产生:商品和货币不是同时产生的,但将来会同时消亡。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知识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
(1)基本职能:(货币产生就有的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即购买手段,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A、主要特点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时空不分离)
B、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2)其它职能:
①贮藏手段 (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②支付手段(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时空分离)
适用情况:税收、利息、债务、租金(房租、地租)、工资的支付
③世界货币 (现在某些纸币也具有了这个职能)
●知识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
②职能:A、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
③发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授权)。
A、国家不可以任意发行。(国家有权决定纸币发行的数量、面值(面额)、但无权决定纸币的购买)B、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 (待售商品量 商品价格水平) / 货币流通次数。
▲④注意:硬币也是纸币、纪念币为法定货币,纪念币只是用作纪念手段,不直接流通。
(2)通货膨胀
①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②表现:物价上涨
③影响: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④原因:
A、发行过多的货币 B、需求拉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C、近年来我国油价、食品(猪肉)不断上涨,成本推动;
⑤解决方法:
A、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商品供应量,
B、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减少财政支出、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增加税收)
C、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
D、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加强价格监测,加强市场监管。
E、及时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
(3)通货紧缩:
①实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③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货币的本质考点解析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政治知识点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