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情境立意彰显国家意志和时代精神
试题情境关注了诸如家电下乡、改革开放、民族精神、民主政治、三农问题、东中西协调发展等时政热点,通过不同的设问教好地突出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政治文明不断进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立意,突出了国家意志和时代精神。
选择题使用等值组合形式利于高考选拔
选择题着重使用了两项的等值组合形式,加大了知识考查的范围,增加了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强度和难度,有利于提高试题的区分度,以实现高考选拔的要求。
非选择题设问突出问题中心和能力立意
非选择题在要求运用的知识上都采用的是限制性设问,而且都有具体指向的角色和事件,并且在题型上都很明确,这要求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去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并运用限定的知识去进行演绎。
知识考查范围主干化、迁移化、系统化
试题考查的知识如生产和消费、消费者权益、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发展观点、意识反作用、人大制度、政协制度、民族政策、外交政策、消费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党的宗旨、群众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产业结构、整体和部分等,都是主干知识。哲学部分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这也是近两年的趋势了。非选择题部分对学生系统化掌握知识,尤其是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试题学科交叉渗透趋势加强综合化明显
38题是学科内综合,第(3)问需要综合运用政治和经济知识进行解读;39题是跨学科综合,其中第(6)问需要地理知识作为背景进行经济学解读,第(7)问则需要历史知识为背景进行哲学解读。学科交叉渗透趋势加强,对能力要求较高。
试题结构分值比例稳中有变更加科学化
选择题部分共12小题,经济、哲学、政治各4小题,各16分。非选择题部分,共6问。其中经济3小问,共22分;哲学2小问共20分;政治1问共12分。经济、哲学、政治分值比例为38:36:24,这与高中课程课时设置基本吻合,更加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