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育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时期,三观的正确确立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小编准备了高考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专练,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总结以前的4000多年,人类的自然观是把大自然奉为神灵。从15世纪,人类开始主宰自然界。但是实践证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与伙伴的关系,人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在合乎自然的前提下,改造利用自然。这是因为( )
A.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B.自然界是客观的
C.人与自然始终是和谐统一的
D.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造着自然界的客观性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人类社会的客观性,A不选。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但并不是始终和谐统一,故C不选。D本身错误。
答案:B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也是客观的,因为( )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社会地理环境是客观的
③人口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④社会思想、意识形态是客观的
⑤生产方式具有客观性
⑥生产力要素是客观的,而生产关系则是主观的
A.①②④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⑥
解析:社会意识形态是主观的东西,而生产关系则是客观的,故④⑥不选。
答案:C
3.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客观实在性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解析:即万事万物唯一的共同的特点。
答案:D
4.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共同性表现在( )
A.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相同
B.运动的规律相同
C.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D.构成因素相同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对物质概念的理解。A、B、D的叙述均是错误的。
答案:C
5.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
A.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B.世界的物质性
C.自然界的物质性 D.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答案:B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概念。A、C、D三项都是对“物质”的错误理解,世界上不仅存在物质,同时也存在意识现象,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的是各物质形态的共性,不是指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人脑本身也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一。
答案:B
7.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类社会产生的过程的理解。①的观点不符合题意,它主要说明自然界具有物质性;②③④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B
8.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没有虚空,世界充满着相互差别的存在物,运动就发生在这些存在物的相互关系之中。这说明(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解析:运动存在于客观存在物中,说明运动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注意不要误选B,B不是最佳选项。
答案:D
9.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解析:此题只要真正读懂引文中的话意,不难选出正确答案来。B、C看到运动,否认相对的静止;D否认运动的物质性或客观性。
答案:A
10.《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
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运动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解析: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不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
答案:B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据此回答11~12题。
11.“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既承认了相对静止,又承认了绝对运动,既静又动的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②④符合题意;①认识有误,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③认识有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答案:D
12.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
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
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
解析:B项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C项错误,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D项错误,运动是绝对的,不需要条件。
答案:A
13.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进行推论,发现了一些“空位”上的元素,这表明( )
A.有的规律也是可以创造的
B.有些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自然规律是主观对客观的映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规律的客现性、人可以认识与利用规律”的理解。选择该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提供的信息中所体现出的哲学道理。A、B、D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应排除。只有C项符合题意,应选。
答案:C
14.规律具有客观性是指( )
A.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B.规律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的运动变化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解析: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故D不选。
答案:A
15.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这说明( )
A.规律只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B.世界的本质是具有规律性
C.规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D.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解析:A、B选项明显错误;C项的说法夸张了规律的普遍性,不选。
答案:D
16.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⑧苹果落地
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⑩水往低处流
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⑦
解析:本题抓住规律的定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可顺利作出正确选择。①③⑤⑧都是现象上的稳定,而非本质的必然;⑨⑩在现象上也不稳定。
答案:D
17.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诗句蕴涵的哲理是( )
①世界是运动的
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暮春》一诗,揭示了自然界有着客观规律,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①②③都符合题意。④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运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故排除④,A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A
18.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如皋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个,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解析: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A错误;B的观点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也是客观的,D错误。故选C。
答案:C
二、非选择题(28分)
19.我国是海岸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70%左右的沙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海岸线存在海岸侵蚀现象。人类活动是导致现代海岸侵蚀灾害的主要因素。沿岸采砂、海岸工程建设、沿岸开采地下水和采伐红树林等,是人类活动直接导致的海岸侵蚀的常见原因。
运用有关规律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现象的认识。
答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抗拒性。人们的行为一旦违背了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成功。材料中人类的活动是违背规律的行为,正是因为这些活动,才导致了我国海岸线的严重侵蚀。
(2)这启示我们,人类活动必须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贪图一时的眼前利益,损害长远的整体利益。
高考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专练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