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考点:中国古代贸易
真题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 000吨至10 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
解析 该题以全球史观为指导思想,立足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区分度高。材料整体论述了中国16-17世纪大量输出丝等商品,赚取了大量国外白银——在当时正常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的优势地位。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审清题目的关键信息,如第一小问中的内容限定在“国际背景”“国内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第二小问中时间限定在“明、清时期”,内容限定在“赋役制度”“白银”方面。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完整性、条理性。
答案 国际: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国内: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出口。?
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征税;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研究步骤:
Step 1 —— 课本探源
该题第一小问“说明……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中的“国际背景”实际上是对《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中新航路开辟历史影响的反向考查,这在《中国古代史》第六章引言部分也可找到答案:“14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进展迅猛,东西方经济文化接触日益频繁,新航路的开辟使新旧大陆密切联系起来”;“国内社会经济条件”可从《中国古代史》第六章第四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两个子目的标题中找到答案,如: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商业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状况。第二小问“简述……?规定”答案直接源于《中国古代史》第六章第四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第一目“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如: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同学们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类似的规定,如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规定了“纳钱代役”;租庸调制中的“庸”是“纳物代役”;最易遗漏的——两汉的“更赋”也规定了纳钱雇人代役。
研究考点:中国古代贸易. Step 2 —— 启示
(1)重视教材引言的内容
《中国古代史》第六章引言先指出同一时期我国社会政治状况,然后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将中国与世界进行对比,高度概括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由此可见引言属于总结性的、结论性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重视对引言的学习和挖掘引言内涵,在巩固单元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中外历史的比较,即同一时期中外历史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异同。如复习14世纪初至19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时,就要把《中国古代史》第六章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二章的内容和第三章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
14世纪初~19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
项目
中国
世界
政治
****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并达到顶峰
欧洲封建居住****开始衰落,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确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经济
自然经济占主导,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兴起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少数国家确立
文化
封建思想达到极端,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和“西学东渐”现象
通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传播了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摧毁了欧洲宗教神学和封建****思想
外交
由开放到海禁,最后实行闭关政策
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兴起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扩张;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
(2)重视章节子目的内容
归纳知识要点,把握章节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掌握章节知识结构,以便根据问题情境进行联想、迁移或重组,用以说明新的问题。《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共有四个子目,第一目“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实际上是从经济政策或制度层面入手,说明政策或者制度的调整为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并推动经济发展。后三个子目是经济发展的三大表现,其中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又为资本主义萌芽和商业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