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知识贯通、迁移和应用能力。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以《升学考试指导书》为依据,做到紧扣教材基础知识去复习。特别是对概念、观点、重点句及重点段要花时间阅读,然后根据《升学考试指导书》的“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对应要求,力求识记并理解它们的准确内涵及使用范围。其次,要提高基础知识的贯通、迁移和应用能力。要将所学的分散的、不连贯的知识,分别从相关的角度和范围加以概括、归类、综合,构建条理有序的知识体系。特别要加强知识间逻辑关系的理解,分清知识之间的主与次,总与分,原因与结果等逻辑关系。最后,要注意强化易混易错知识的记忆和训练。
二、了解时事热点,捕捉有效信息。2008---2009年重要的时政热点很多,同学们在牢记客观题(既选择题)部分规定考查的31条时政内容和2个学习问答文件的基础上,更应关注与问答题相关的、在《中学生时事学习手册》中的相关讲座和热点追踪。例如:改革开放30周年、《中央宣传部关于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广州亚运会、建设首善之区、食品安全问题、初中生人生选择与规划教育、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航天科技、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普及义务教育、志愿者行动、台湾西藏问题等。
三、关注身边事,理论联系实际。近年中考命题形式日趋生活化,情景化,它贴近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了初高中思维的衔接,力求让考生在审题阅读材料过程中接受教育的功能。所以在备考过程中,在复习和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联系实际生活,注意关注身边相关热点,例如:广州亚运会、建设首善之区、食品安全问题、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青少年自我安全防范等热点。
四、回归课本,找准结合点。要明确时政热点与教材的哪些内容是吻合的,与哪些内容是有联系的,哪些内容是需要拓展的,在找准了结合点后进行分类训练。在把握课本知识和热点联系的基础上,要善于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角度把知识和热点联系起来。例如:建设首善之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等分别体现了课本的哪些观点?涉及哪些理论?提出了那些要求?。
五、备考中要多思考,勤动手,加强答题规范性和条理性训练。近年来,在中考的评卷过程中,答案的要求越来越重视答题思维的规范性和条理性,因此,在备考的训练中要加强书写的规范性和条理性的训练。在日常的训练中,不少同学是懒着动笔书写,认为自己知道用什么知识,在课本什么地方,所以做作业和训练时只注明知识的出处和课本页码。就是因为这些习惯导致在真正的考试作答中,不少同学只是照搬照抄课本知识,不仅缺乏思维的规范性和条理性,更使得自己的答卷的卷面凌乱潦草而被扣分。因此希望在备考中要加强规范性和条理性的训练,组织答案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结合材料,按主到次,由总到分等逻辑关系,有条理性分点组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