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级高二政治下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同步练习题-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学习园地> 同步练习> 2016级高二政治下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同步练习题

2016级高二政治下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同步练习题

查字典政治网 2016-05-04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在生态系统的定义中,其揭示的哲学观点是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C.自然界不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D.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2.哲学上的联系概念与社会生活中人们常讲的具体联系之间的关系是

①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③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④ 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循环经济促进法》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些层面包括: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共生的企业生态网络;城市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区域或整个社会的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系统。这体现出世界是

A.客观的物质性世界B.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C.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D.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事物

4. 2010年9月13日~15日,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即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温家宝总理在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的开放是长期的、全面的、互利的。一切有利于对外开放的政策,我们都会坚持下去。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① 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②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 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④ 正确的意识决定着客观事物的方向和进程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5.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①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② 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 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④ 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

6.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

① 自在事物的联系② 人为事物的联系

③ 主观臆造的联系④ 真实的联系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7.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个典故告诉我们

A.不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C.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前提条件

D.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相互联系着

8.互联网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阅读报刊、购物,并能在网上和远隔千里之外的网友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这说明

A.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

B.人们可以任意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C.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事物的联系复杂多样,人们无法具体把握

9.生活中常有这样的说法:乌鸦叫丧,喜鹊报喜;彗星、地震预示国家兴衰;指纹、手相决定人的命运;8是吉利的数字,4是不祥的数字等。其共同错误在于

① 没有认识到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 不懂得或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③ 没有认识到人们可以任意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④ 用幻想的、虚构的主观联系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0.目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的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随手一扔的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是物质的B.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11.下列说法中所蕴涵的哲理,与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一致的是

① 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② 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③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④ 牵一发而动全身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12.专家指出,目前对青少年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各自为战,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帮教网。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有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B.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从整体着眼,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

13.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

① 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

② 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③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④ 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唐代韩愈认为,读一部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样,一本书到最后可能变成简单的几张图表,书也就读薄了。这表明读书要

A.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C.做到解放思想D.坚持实事求是

15.外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说:我+我们=完全的我。其蕴涵的唯物辩证法哲理是

A.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在整体中才有意义

B.人生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C.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改造主观世界

D.只有搞好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促进再就业是个系统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服从大局,以人民利益为重,带着对下岗失业人员深厚的感情去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决不能推卸责任,更不能只顾地方、部门自己的利益,对政策打折扣。据此回答16~17题。

16.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B.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C.世界是客观的D.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17.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看,各部门要服从整体,这是因为

A.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B.部门利益就是整体利益

C.部分离开整体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D.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

18.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我国一位著名企业家总结自身经验时说:在一个企业内,如果投资占1分,科技占3分,管理则占6分。采用科学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说明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落后于人为事物的联系②人为事物的联系独立于自在事物的联系

③统筹全局能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④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特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9.2010年10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的十二五建议中坚持把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这说明

① 要善于透过事物的内部联系把握事物的外部联系

② 事物的发展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施系统优化

④ 搞好局部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 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速铁路正式通车,中午11时40分,运行最高时速达到416.6公里,继续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的最高时速。沪杭高速正式通车说明了

A.铁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的出现推动认识的发展

D.联系的多样性要求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21.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火焰形成一个大火圈,向一个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蚂蚁眼看就要葬身火海。这时,蚂蚁们迅速聚集,抱成一团,滚成一个黑色的蚂蚁球,尽管被烧得噼啪作响,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大多数蚂蚁得以绝处逢生,这表明

A.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B.部分制约整体,甚至起决定作用

C.立足整体,实现整体最优目标D.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

22. 2010年9月23日,温家宝在第6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现代化走到今天,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中国。温家宝在联大发言说,中国发展,世界机遇;中国好了,世界得利。从哲学上看体现了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B.整个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C.中国发展的好坏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D.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3.2010年10月7日,新华社电文指出,在金融危机的形式下,网络购物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新选择。2010年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达到1.08亿户,比上年增长了45.9%。在金融危机下个人生活方式更依赖于网络,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休息娱乐、购物消费等。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 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 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 发展就是数量的增加、新事物的出现

④ 人类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架起任何事物之间的联系桥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4.新华社2010年10月7日,政治局常委李源潮在江苏华西村考察时指出,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希望广大村干部当好创先争优、富民强村的带头人,涌现出更多的科学发展的先进村,更多一心为民的优秀村干部。这说明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搞好一切工作的起码要求

B.要重视精神意识的巨大作用

C.要树立全局意识才能做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D.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25.2010年10月,记者从西藏交通厅获悉,十二五期间西藏将继续加大对交通运输建设的投资力度,规划投资约500亿元,以进一步提升制约西藏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业。这表明

① 尊重客观条件、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条件、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联系

④ 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26.践行包容性增长关键在于全社会各界人士要讲包容。包容是一种境界,只有各界人士有博爱的心、博大的胸襟,胸怀坦荡、无私无畏,才能自觉行动起来,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用博爱的心、博大的胸襟践行包容性增长,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发展,共同享受发展成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精神、意识对事物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C.关键部分对整体有决定作用,发扬包容精神就能实现包容性增长

D.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就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

27.目前已经传入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已多达400多种,入侵物种导致我国每年17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同时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灾难,这从方法论上警示我们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B.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C.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应该尊重联系、保护联系

28.今年九月,北京晨报报道,国家药监局下发通知,要求企业尽快修订安眠药的说明书,在不良反应一栏中增加:安眠药能引起梦游驾车,梦游做饭,梦游吃东西。这表明

① 意识根源于物质②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③ 联系是普遍客观的④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

二、非选择题

1.《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认为保护环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多年来,中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

2.2010年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包容性增长是胡锦涛致辞中的一个关键词。

胡锦涛指出,我们应该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坚特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我们应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

从哲学角度分析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意义。

3.材料一:2010年10月15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协调推进城乡改革的新要求,出台了一系列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新举措。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关键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材料二:我国农村人口现有7213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54.3%,农村消费对全国举足轻重。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为此,中央明确指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要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继实行了家电和农机具下乡后,又开始启动建材下乡。结合材料一、二,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协调推进城乡改革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B

A

D

A

B

C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D

B

A

A

B

C

D

1.解析: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相互交织的联系网,在其定义中也明确揭示了这一点,故应选D项。

2.解析:哲学上的联系是对生活中具体联系的概括,因此①②符合题干要求。

3.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有机地联系起来,材料中所列举的各个层面都是有机联系的,这体现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B项正确。

5.解析:此题可运用排误法解答。①③说法有误,故选D项。

6.解析: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较易解答。

7.解析:解答古文言文材料题应注意理解其意思,本题AD两项说法有误,C项与题干没有联系,故选B项。

8.解析:事物之间有直接联系,但有的事物之间仅有间接联系,A项错误;B项的说法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D项的说法否认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事物的联系。选C项。

9.解析:题干中的几个说法都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②④正确。①③本身说法错误。

10.解析:材料中疾病与一次性卫生筷、森林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说明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C项正确。

11.解析:题干中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说的是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牙是身体的一部分,牙痛与要命之间存在着上述逻辑关系,牵一发与动全身也存在上述逻辑关系,②④符合题目要求。①的说法侧重于国的重要性,即强调部分离不开整体;③说的是没有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选C项。

12.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辩证法,故AB两项不符合要求。题干强调针对青少年的教育应发挥整体的作用,故D项合乎要求,C项不符合题意。

13.解析:此题可采用排误法解答。③本身错误,故应选B项。

14.解析:韩愈所倡导的读书方法,强调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A项正确。

15.解析: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完整的我,故只有A项符合题意。

16.解析:只顾地方部分利益,忽视了整体的重要性,故选B项,ACD三项都未强调这一点。

17.解析:A项不如C项贴切题意,B项表述不对,D项不是原因。

18.解析:①②没有正确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企业科学管理要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内部结构和各要素的优化趋向,使整体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故选出D项。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B

B

C

D

A

D

A

B

D

B

19.解析:①表述错误,应是要善于透过事物的外部联系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②表述错误,事物发展是有条件的。

20.解析: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随意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A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无关。

21.解析:在危难面前,蚂蚁从大局出发,以牺牲局部而保全大部,故C项符合题意。

22.解析:中国发展会影响世界的发展,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不是哲学观点。

23.解析:③④表述都错误。

24.解析:选好带头人、科学发展的先进村都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

25.解析:②与题意无关;③表述错误,人们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应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的需要。

26.解析:ACD三项表述都错误。

27.解析:注意题目中强调的是从方法论上警示我们,ABC三项都是从世界观的角度说的,不符合题意。

28.解析:安眠药的说明是基于它的效应而作出的,①符合题意,入选,②④与题意不符,排除;安眠药能引起梦游驾车,梦游做饭,梦游吃东西说明联系是普遍的,并且这种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③符合题意,入选。

二、非选择题

【解析】解题时应首先阐明原理,并指出其方法论意义,然后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1. (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体现。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保护环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因此,应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2.①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据此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

② 我国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实现包容性增长,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通过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社会结构的优化,从而建设和谐社会。

3. (1)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能够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协调推进城乡改革,能够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2)当各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城市和农村各有所长,统筹城乡改革,优化城乡结构,能够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根据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高二政治视频

高二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_周老师

高二政治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刘宏圣

高二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视频

2015优质课《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0.1 -深圳外国语学校:周春燕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人教版高二政治,郑州七中:唐亚凡

高二政治: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视频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人教版高二政治,郑州十八中:段国强

高二政治优质课视频《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卢老师

2015四川优质课《价值与价值观》人教版高二政治,自贡市蜀光中学:刘都

价格专题复习课(二轮)_高二政治

与"2016级高二政治下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同步练习题"相关的文章

热门学习园地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