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下是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随堂训练,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政治网一直陪伴您。
一、选择题
1.(2011大纲全国高考)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
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 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 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2.2012年8月8日,甘肃省举行纪念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两周年活动。2010年8月7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专家称,当地树木被大量砍伐、耕地的扩展,造成了很严重的水土流失是此次发生特大泥石流的重要原因。这警示我们()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②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发生 ③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④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3.(2011江苏高考)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 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4.2011年4月2日上午,一场特别的悼念活动清明,让我们一起来纪念那些地球上消失的鸟类在长沙市岳麓山鸟语林举行。研究显示,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到3种鱼类随之灭绝。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这说明()
A.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B.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
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
5.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但由于过度的经济发展,人为的偷猎,导致了史无前例的物种丧失,其中包括一些中国特有物种。这告诉我们()
A.城市化和工业化必然破坏生态平衡
B.人们与自然无法和谐相处
C.人们必须尊重自然的客观性,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D.人们的活动决定了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
6.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保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①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③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④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2010江苏高考)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8.截至2011年5月24日上午,美国密苏里州乔普林市发生的龙卷风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升至118人。同时乔普林市紧急事务管理局官员表示,龙卷风已导致数百人受伤,大约1 500人至今下落不明。气象学家表示,当上升气流与湿热空气相遇变成高速的旋风时,就形成了龙卷风。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新事物在力量上强于旧事物
9.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人不能服从自然,而是要改造自然
B.人不仅要尊重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
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10.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示,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 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针对近几年极端天气不断增多的情况,我国加大了对天气预报的投入和研究,天气预报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未来三天的预报准确率,现在能够达到80%以上,但仍有20%左右的误差。这反映出()
A.人与自然是根本对立的
B.人们根本不可能完全认识规律
C.人们对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D.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有关
12.近期,印尼活火山爆发频繁,火山喷发还引起地震和海啸,给当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伤害。但面对火山喷发及其连锁灾害,人们当前最好的方式还是躲避。这表明()
A.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
D.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3.我们要坚强,不要哭,要保持清醒,保持体力。四川某中学生在地震废墟下鼓励同学们坚持待援,最终他和同学们一起配合救援人员得以脱险。这体现了()
①面对灾害人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面对灾害人们应该相互合作 ③团结互助可以战胜自然 ④团结互助可以减少损害
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4.(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15.工业文明的扩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但也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环境问题从现象看,是由于工业高度发展造成的,但实质上,在于对待自然的态度以及由此支配的发展模式。随着工业文明的诞生、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和主宰自然的认识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认为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毫无节制地开放资源,无所顾忌地排放废弃物,在工业化过程迅猛推进的同时,人类却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人们反思对待自然的态度,认识到这一切是人类反叛自然界的结果,要积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应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及解析
1.【解析】 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因此③④正确。①与题意无关,②完整地保护说法错误。
【答案】 D
2.【解析】 本题以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为背景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由于人类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引发泥石流,这告诫我们应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③④符合题意;①不属于警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之间没有必然联系,②错误。
【答案】 A
3.【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不停播放的数十张相同胶片形成的,反映了事物的静止不是绝对的,静中有动,A符合题意;B强调的是运动形式的地位,不合题意;C反映的是物质和运动之间的关系;D观点正确,不合题意。
【答案】 A
4.【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材料中鸟类的消失带来的危害说明了这一点,B、D本身错误,C与材料不符。
【答案】 A
5.【解析】 由于人为原因导致了史无前例的物种丧失,说明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C正确。A、B、D说法错误。
【答案】 C
6.【解析】 宋代民间的神灵具有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的神力,这种神力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根据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作出预测,因此,这里的神灵实际上是人的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①是讲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②指出这里的人神实际上就是人本身,意在说明神灵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④是说明人们创造历史也必须遵循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是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与题意无关。
【答案】C
7.【解析】 考查运动的特点,选项带有迷惑性。变化不等于发展,B与题意不符;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错误;D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8.【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与物质的关系。A、C不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
【答案】 B
9.【解析】 本题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从天而颂之是指要尊重规律,制天命而用之是指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B正确。A、C、D均表述错误。
【答案】B
10.【解析】 本题以金融危机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的理解。①的说法不对,规律不能改变或创造,我们能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但绝对不能说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③的说法也不妥,信心从根本上属于意识范畴,是主观的,要受到客观的物质条件制约。
【答案】 D
11.【解析】 材料表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但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有一个过程,C正确。B表述错误;人与自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A表述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 C
12.【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规律的客观性,B正确。A、D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
【答案】 B
13.【解析】 面对灾害,相互鼓励,坚持等待救援,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选①;面对灾害,互相鼓励,体现了在灾害面前相互合作,选②;同学们团结互助终于脱险,减少了损害,选④。③表述有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
【答案】 C
14.【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知识,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合理性和严谨性两个方面,联系教材知识点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
【答案】 ①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
②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规律,是不严谨的。
15.【解析】 其实科学发展观的前身是可持续发展思想,那我们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强调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要考虑长远利益,而不能光顾眼前利益。当前,人与自然关系是全球性的难题,也是全人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自然灾害的频发,还是人为的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二者其实存在着深刻的因果联系,有的时候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从辩证唯物论角度来谈启示,可以用到的原理是自然界的客观性,意识的反作用等来说明。
【答案】 ①要承认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要重视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挥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
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从自然界的客观实际出发,考虑自然界所能承载的能力,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随堂训练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