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初中生回家路上遇到歹徒抢劫他人,就与歹徒展开了搏斗,终因被刺中数刀后身亡。这一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维护正义,要勇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斗争
B、初中生属于未成年人,很难维护正义
C、中学生维护正义,既要见义勇为,又要见义智为
D、敢于匡扶正义,是我们良知的体现
“中国式过马路”其实是网友对“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一种调侃。这种调侃,折射了一种法治生态环境,那就是把“法不责众”当作从众违法的挡箭牌。据此回答2-3题。
2、“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启示 ( )
①从众心理人人都有,无可厚非
②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学会独立思考
③要克服盲目的从众心理
④我们要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法不责众”的观点 ( )
A、是正确的,因为法律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
B、是错误的,只要违法就必然受到刑法处罚
C、是正确的,因为有的行为不在法律调整的范围之内
D、是错误的,因为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
4、大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只能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与对面走过来的评论家相遇。这个对歌德有成见的评论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我恰恰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了路边。歌德的做法说明 ( )
A、休闲活动可以解除体力上的疲劳, 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B、高雅情趣源自于对生活的热爱
C、骄狂、自负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D、幽默的生活情趣反映一个人的机智、豁 达和乐观
5、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约束和教育的力量,依靠人们的觉悟,来保证对它的遵守;法律也依靠公民的自觉维护和遵守,但主要依靠国家强制 力保证实施。这表明 ( )
A、法律和道德表现形式不同
B、法律和道德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C、法律和道德实现方式不同
D、法律比道德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