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政治网给大家分享的是人教版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计划,请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助大家一臂之力。一起加油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运动的含义(5)静止的含义(6)规律的含义
(7)运动是有
规
律的(8)规律是客观的
◇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运动和
静止的关系(8)规律的客观性
◇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2)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二、【重点、难点】: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方法点津】:
(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
、运动与静止、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
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
五、【课文导语】:
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把
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第一框题 世界的物质性
一、世界的物质性(第十七课时)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课堂探究: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探究提示:太阳系是在约50亿年前由气体尘云形成的。地球在约47亿年前生,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
地球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表明,宗教的“创世说”是站不住脚的。不仅是地球,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客观的。
2.什么是物质。
教材先列举了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看法,引导我们探究物质的科学含义。
◇课堂探究:(1)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关系?
(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探究提示:(1)它们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这些事物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地存在着,从哲学上说
,那就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根据以上探究,我们体会到哲学上所讲的物质不同于我们所看到的高山、河流、森林、原野等具体事物,要从哲学上揭示世界的本质,我们就必须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撇开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把握它们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性。
教材引用恩格斯名言揭示出哲学上的物质,
是万事万物共同特性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与具体事物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那么,什么是哲学上讲的物质呢?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劭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所谓“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
教材引用列宁名言高度概括了哲学上所讲的物质的本质含义:第一,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
一特性;第二,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第三,物质具有可知性。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思维拓展:哲学
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的联系:第一,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万事万物,即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可见,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第二,二者又是有区别的。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而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就绝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而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有生有灭。第三,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课堂练习: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回答1~2题。
1.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世界上万
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R②④⑥ C.③
⑤⑥ D.②③⑤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客观实在是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故选D;第2题,②④⑥都是主观的,①③⑤符合题意。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课堂探究:(1)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
◇探究提示:(1)人类社会形成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包括必要的生存空间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在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
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课堂练习:
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①的观点不符合题意。②③④符合题干要求,故选B。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
(2)构成人类社会的人口是客观的、物质性的,因为人类是在自然界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3)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决定性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的。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它们都是物质关系,具有物质性。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教材引用恩格斯名言揭示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性地位: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总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④世界统一于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
◇思维拓展: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
生产力是客观的,任何一代人、一个社会,都只能在前一代人、前一个社会形成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发展。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问的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生产关系也是客观的,任何社会的生产关系都只能由社会生产力来决定。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又不平衡,既有一部分现代化工业,也有大量落后于现代化水平的工业;既有一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又有广大的不发达地区;既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又表现出科学技术水平普遍不高。
可见,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
◇课堂练习: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不是由人随意规定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说明( )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C、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D、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
2.我国
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事实说明( )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A、B、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c;第2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故选B。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人教版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计划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