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政治计划总结-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计划总结>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政治计划总结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政治计划总结

查字典政治网 2016-04-07

关键字:

一、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依据儿童特定发展阶段的认识方式及特征,采用与相适应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创设具体途径,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品德与社会》教科书采用的是“主题构建”方式。采取的是讲故事的形式,通过讲故事完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要求。

二、教材的主要特征:

1.围绕儿童生活,符合儿童情趣。

2.注重已有经验,贴近现实生活 。

3.强调体验参与,引导学习活动

4.体现综合主题,规格合理适度。

5.单元组织教材,突出学生主体

三、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体会生命中的“爱”——家人的爱、社会的爱,认识人类社会对生命的尊重,体会自己生命的可贵,学会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 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中体会规则的重要性,知道各种规则既制约着我们的行动,又保障了我们的权益。

3、 了解国家所蒙受的耻辱,激发青少年的忧患意识,激励他们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

4、 通过生动的事例,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5、 让学生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极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意识到开放的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

四、教学措施:

(一) 必须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须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

关键字:

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二) 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五、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坚持用钢笔写字并养成习惯。

2、培养浓厚的朗读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能有选择的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4、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语句简洁完整。

5、培养课前预习课文,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的习惯。

6、培养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7、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六、教学业务研修: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听课与评课;投身课题研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辅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活动。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六年级政治视频

《对立还是沟通》优质课(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上,河北滦南:茆秀艳)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人教版品德六上-荥阳市高村二小:康花磊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优质课展示《学会合作》粤教版_温老师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生活优质课视频《关爱老人 我在行动》_刘怡

《四大件的变迁》优质课3-3(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上,龙红英)

《烦恼还是化解》优质课(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上,成都:蒋燕)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优质课展示《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粤教版_朱老师

文明的巨星_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优质课

小学品德与社会首师大版六上《不同的国家与地区》说课 北京金少良(北京市首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说课大赛)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优质课视频上册《因为懂得,所以感恩》人教版

与"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政治计划总结"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