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思路-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学习园地> 解题技巧> 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思路

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思路

查字典政治网 2015-11-27

哲学主观题思路

题型一:运用所学的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运用给定原理,分析阐明某一实际问题;不需要学生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答题时应采取三步曲:第一步:理解题意,分开答,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说明某一实际问题的含义或性质。第二步:联系答。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上的科学性、政治上的正确性、实践上的有效性。第三步:综合答,承前启后,得出结论,明确表态。

例题: 中共十五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请用主次矛盾的原理加以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参考答案〕: 1。复杂事物包含的多个矛盾地位和作用不平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还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抓重点就是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社会各种矛盾的解决,才能统筹兼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题型二: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学生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理。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

例题: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温饱问题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产业结构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并把协调发展列为2004年经济工作的一项总体要求,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保证。

请从哲学的角度简要说明党和政府为何强调我国经济发展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参考答案〕: (1)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诸多因素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必须使各个方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2) 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我们要从整体着眼,同时又要搞好局部。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社会其他方面的相应发展,到一定时候,社会就会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处境。? (3)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温饱问题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产业结构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重点,统筹兼顾。

题型三: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是如何体现的?

此题型和题型二一样,考生需自己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发挥的自由度大,难度大,灵活性、综合性强。从答题上看,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所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哪些我们所学的知识点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翻译成知识点原理,所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知识点原理的,通俗地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例题:某地过去由于对生态环境重视不够,滥砍滥伐现象严重,从80年代后期,生态环境开始恶化。该地干部群众在反思和学习后,作出了实施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经过最近十多年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一个有利于农村经济和整个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逐步形成。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些哲学原理的?

〔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有: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材料中:①由于乱砍滥伐使生态环境出现恶化的趋势,后来,由于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战略使环境逐步好转,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变化发展的。

由于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不够,滥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②人们在反思和学习之后,大规模地植树种草,使生态农业体系逐步形成。说明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人们做出实施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植树种草,使生态农业基本形成。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题型四: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

例题: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解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不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参考答案〕:①联系是普遍的,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②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③规律是客观的,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题型五:是如何做到的?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材料不问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是考查怎么做,因此答题时要注意: 1。不需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必须回答怎么做2。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切忌观点和材料成了两张皮;3。答题时注意多角度思考,把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结合起来。

例题: 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政府救济,更要*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参考答案〕:该地区的做法是: (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该地区从求脱离本地区实际盲目办工厂,转为根据本地区山场面积大的特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做到了对自己地区客观的真切了解。(2)辨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该地区既看到自己的不利条件,又看到自己的有利条件,做出真正发挥自己优势的正确决策,这一过程体现了对实际的全面把握。在林果业和养殖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办起与之配套的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过程,则体现了对变化发展的实际的正确把握。 (3)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经验。该地区对无工不富的经验,从简单照搬到坚持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做出的决策说明了这一点。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政府救济,更要*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决策过程中等,说明了这一点。

要选出正确答案,关键在于摆脱迷惑。怎样才能做到摆脱迷惑?基本方法是:(1)仔细审好题干。题干是提出问题、规定要求的部分,审好题干主要把握好题干的规定性,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好题干的确切含义和要求。(2)认真分析题肢,题肢是提供鉴别、选择的备选答案。分析题技主要推敲各个题肢的确切含义,把握各个题肢之间的细微差别,如果对题肢的理解是粗略的、大概的或者不够完整不够准确,那就难从迷惑中摆脱出来。(3)题干和题肢结合起来思考,认真对照。所谓认真对照,就是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将题肢和题干加以对照,根据题干的规定性对各题肢逐个进行鉴别做出判断,排除错误题肢,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宜顺藤摸瓜,忌见瓜就摘,意思是说,试题的题干好象是一根瓜藤,下面的选项就象瓜果,要拎一拎瓜藤看一看下面的瓜果是不是长在这根藤上,而不能见瓜就摘。例如:在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因为:A 我国阶级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B 我国的综合国力已有很大提高。C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D 我国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答案是A、C选项。B、D选项就其本身来说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所以不选。答题时必须把选项与题干联系起来判断,切忌孤立地去作出个别判断。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高考政治视频

高考政治全套视频24 西方现代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概述(下)

高考政治全套视频22 古典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常识(中)

高考政治一轮:《经济生活》第九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练习

高考政治3

[天天象上]2014年高考真题_大纲卷_政治第35题

高考政治备考: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2

高考政治全套视频

高考政治提分技巧—文科综合类大题

高考政治全套视频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类型及其解题方法(二)

与"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思路"相关的文章

热门学习园地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