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主观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学习园地> 解题技巧> 高考政治主观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高考政治主观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查字典政治网 2015-11-27

高考政治主观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制作此课件,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学科主观题题型常见的有五类,对这五类题型我一一从出题角度,解题技巧,经典例题分析三个方面来加以讲解。不管是做哪一类题,把握做题顺序:先看问题,明确答题范围;再带着问题去分析材料,对组织答案有用的字眼要边看边做标记。

一、体现(反映)类

提问角度:材料体现(反映)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哪些观点(道理);材料是如何体现观点的。

解题关键:这类题较为简单,能把材料语言转换成课本语言即可得分。这要求我们一是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烂熟于心;二是能把材料语言快速转换为课本知识,注意不能照搬材料,否则不得分。这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一方面注意归纳总结,另一方面对课本知识不能死记硬背,要养成结合实际材料理解课本知识的良好习惯。

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消费扩大,这是近年来我国消费率偏低、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由于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中低收入阶层收入预期不断下降,加上医疗、教育、住房等花费日益昂贵,对钱袋子产生挤压效应,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欲望受到压抑,难以有效释放。此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证券投资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也让一些中高收入者财富缩水,收入预期下降,使这部分群体的消费意愿受到影响。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定范围经济生活。

第二步:提取材料主要信息,并转换成课本语言。

1、材料中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消费扩大,在这句话中,我们看到关键词为收入和消费,想到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

2、材料中中低收入阶层收入预期不断下降,一些中高收入者财富缩水,收入预期下降,使这部分群体的消费意愿受到影响。体现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3、材料中医疗、教育、住房等花费日益昂贵,体现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4、材料中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近年来我国消费率偏低,这句话容易被忽视,这是从整个社会角度说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5、最后概括出,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这一点可写在开头)

二、辨析类

提问角度:有人认为观点,请对此观点进行分析(评价);你是赞成还是反对某观点,请说明理由。

解题关键:从高考趋势来看命题人的观点是正误混合在一起,我们不能笼统地说题中观点怎么样,而要针对不同部分作出不同回答。

答题模式:

(1)题中观点认识到是正确的(或支持某种观点),然后写明正确(支持)的理论依据,视情况可答出持这种观点的意义。

(2)题中观点认为是片面的,先把观点改正,可答这种错误观点的危害及启示(或反对,写明反对的理由)。

(3)对(1)(2)作简要总结,点明自己的立场。

例:(2013 全国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提示:中华文化民族性)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提示:文化交流)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解题思路:

第一步:先看清范围文化生活。

第二步: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

1、若支持,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写明支持的依据及意义。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意义)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若反对,写明反对的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三、意义类

提问角度:有何意义(影响、作用)

解题技巧:在经济生活中,按主体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考虑,从个人(消费者、劳动者、纳税人、经营者等)、企业、国家、社会角度作答;政治生活中,从公民、政府、党、国家、社会角度考虑。思考角度一定要全面,不能有遗漏,否则容易丢分。

答题模式:有利于

例:(2013山东)科技发展丰富了公民的政治生活,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拉近了公民与政府的距离,使表达和倾听更加贴近;科技发展振奋了国人的精神,航母入列,神九飞天、蛟龙入海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更加自信。 根据材料,说明科技发展对政治生活的意义。

解题思路:

第一步:边看材料边找到关键词:公民、政府、民族。这样就从科技发展对他们的意义入手。

第二步: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转换成课本语言。

(1)科技发展拓宽了公民表达诉求的渠道,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

(2)有利于政府更好听取民意,提高决策水平;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政务公开,接受人民监督。

(3)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四、措施类

提问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措施;如何;怎样做等。

解题技巧:一是从材料中寻找答案,在材料中找到相关信息后,转换成课本知识。二是这类题肯定是谁做,这要求我们从主体角度考虑。按照主体范围的大小依次作答(和意义类提到的主体一致)。三是如果材料中提出一个主体如党、企业等,应围绕这一主体的不同角度来答题,比如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途径等。四是由直接到间接,由近及远的顺序来答,把材料中能找到的先答出来。

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31分)

材料一:

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亿元)GDP(万亿元)20062566300321.620084490461631.420106654706240.22012-1024250.8

注:①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

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2)结合材料,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提示经济生活)

解题思路:此题从生态文明建设入手,因为材料中提到环境治理投入、GDP能耗、空气污染等词语,可先围绕这此方面来答,然后由近及远联系课本知识,想到资源节约、节能减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型工业化道路等内容。

(1)加大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方面的科研投入,大力推进环境科技进步。

(2)加强生产发展过程中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到每个企业和每个家庭。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五、认识类

提问角度: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现象的认识(看法);如何看待(评价)现象;对现象进行分析。

解题思路:此类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它把现象本身、产生的原因、意义和做法综合到一起,要求我们考虑三个方面内容,每一个方面也可单独出题。

1、是什么。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材料作简要概括,但不能照搬材料,

2、为什么。答出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若是正面现象,写明其意义或作用;若是反面现象,写明危害。

3、怎么做。注意和第二方面的衔接,若是正面现象,应积极提倡,具体可以写做到哪些方面;若是反面现象,应坚决反对(制止、预防),给 我们什么启示。

例: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材料一

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指标

年份私人轿车保有量(万辆)GDP(万亿元)人均收入(元)汽车工业销售产值/GDP(%)200460016.061795.622006114920.976686.702008194730.1102716.312010344339.8143947.542011432247.11624110.40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⑴?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

解题步骤:1、点明我国汽车消费增长反映的经济现象①汽车消费增长体现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② 我国汽车消费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也受到攀比、从众等消费心理的影响。

3、这种现象有何意义③ 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不应盲目排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4、负面影响及启示④汽车消费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要求我们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总结:高考越来越注重知识面和能力的考察,材料新颖,题型灵活,答案不拘一格,要求创新,突出灵活性、高考政治主观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高考政治视频

高考政治1

高考政治4个主观题考点,文化生活不丢分

第3讲我国的外交政策、高考考点分析之政治

高考政治备考: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3

高考政治全国3卷第12题

高考政治第三讲如何做好选择题上

高中政治_2010年高考样卷分析(普陀中学 刘洪波)_优质课

第7讲高考考点分析之经济学、政治学交叉分

第4讲高考考点分析之政治学串讲(二)

高考政治常见计算题类型及其解题方法(二)

与"高考政治主观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相关的文章

热门学习园地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