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
必修③《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
二、教材分析
第九课主要讲述在文化建设中我们所确立的目标、道路和任务,主体是国家。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本框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部分: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第四单元的教学任务是给学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究竟该“怎么办”。第八课我们带领学生领略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并学习了面对各种问题、现象时,如何做出选择。第九课开始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2.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3.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4.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给中华文化点个赞”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从而掌握并区分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
2.通过 “2015春晚总导演”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设计创意和策划能力,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树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五、教学重点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六、教学难点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七、教学思路
该教学设计立足文化强国的教学目标,采用了“点赞中华文化”的复习导入法,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讲解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结合学生熟知的素材,如“最强大脑”“感动中国”“爸爸去哪儿”“米歇尔写书法”“春晚”等节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接下来,结合教材98页,让学生打造一台国家定制的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如果你是总导演,你会怎么设计? 为什么这么设计?小组讨论,请四位“学生导演”发言。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对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知识部分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再回到本框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展示文化复古和全盘西化观点的持有者及其思想,引起学生重视和思考,总结出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最后引用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升华课堂,同时布置课下作业:文化强国微写作。
八、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已经学过的文化知识,给中华文化点个赞──说说你认为最赞的中华文化是什么?
学生:青花瓷、孔子的儒家学说、中山装的四个口袋代表的是“礼义廉耻”、汉字从古到今源远流长、风筝等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形态。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巩固旧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2.衔接过渡
教师:刚才我们找了几位同学给中华文化点了赞,根据同学们的点赞,我们能不能回忆我们中华文化的特征是什么呢?
学生: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师:不可否认我国是个文化大国,自古至今五千年的文化确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么,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大国是不是等同于文化强国?(PPT)
学生:沉思并持有不同意见,回答者各持己见。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体验对比文化大国不等于文化强国
3.新知讲授一
教师:很高兴看到同学们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对文化大国还是文化强国的看法。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生:打开课本95页预习新授课的内容。
教师:下面哪些可以成为你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符号?为什么呢?
图一:米歇尔到师大二附中写书法 图二:最强大脑
图三:爸爸去哪儿 图四:功夫熊猫
图五:来自星星的你 图六:感动中国
图七:习连套餐 图八:2014春节联欢晚会
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回答,有的选图一、图八,还有的选图六。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图四《功夫熊猫》、图五《来自星星的你》与其他六图的区别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学生:在课本96页跟随老师标记重要的教学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比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4.新知讲授二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图片,阅读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文化强国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对比图四《功夫熊猫》和图五《来自星星的你》与其他六图,分析总结出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符号。
教师:为什么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学生:阅读课本97页教学内容,并结合上述图片分析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角度五个路径去分析思考。
五个路径:
(1)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党的性质宗旨;
(2)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
(3)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
(4)人民群众根本意愿;
(5)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熟悉的节目,层层递进,分析出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5.新知讲授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选出这组图中你认为最能成为中国文化强国符号的那一个。
同学:春晚。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图八,春节晚会那些事儿。
1983年至今,春晚已经走过了31个年头,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上,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演员最多的综艺晚会。
同学:朗读PPT
2012年4月,中国春节联欢晚会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2014年1月,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首次升格为“国家项目”,与奥运会开幕式等同。“春晚”是家喻户晓、闻名海内外的节日文化盛宴,是所有炎黄子孙追求和谐、进步、吉祥的民俗盛典。
教师:2013年除夕夜当晚,全国有202家电视台对春晚进行同步播出,综合计算出全国有7.04亿观众收看了马年春晚。春晚不是“私人订制” 、大众订制,它是“国家订制”。 央视春晚肩负着对内、对外弘扬中华文化的双重使命;承担着展示中国形象、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使命。请同学们打造一台国家定制的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如果你是总导演,你会怎么设计?请说明设计理由。
学生:阅读课本98页“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讨论方案。
学生甲“林导演”──结合生肖,凸显羊年文化宣传;总结前一年的大众流行文化;传统的相声小品还需要保留;服饰文化要体现中国风;科技创新体现在科技3D的舞台设计,如果能有穿越文化设计理念就更好了。
学生乙“张导演”──主持人可以穿旗袍和唐装。
教师:发展中华文化,“春晚总导演们”都说得非常好。我们在总体的设计理念中要不忘记文化自觉──觉察、觉醒、觉悟,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认识文化视角)
学生丙“郑导演”──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有创新;面向现代化,面向大众;我们还要加入一些西方元素,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学生丁“康导演”──每年春晚的最后一个节目都是《难忘今宵》,想请彭丽媛来演唱压轴节目。要有国际媒体的参与和宣传。
教师:“康导演”提到的国际媒体的参与和宣传,说明春晚的设计除了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还要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信心、信念、信仰,指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待文化态度)
设计意图:情境体验,探究新知,分享合作,成就设计。
6.倒叙回顾
教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可以引导我们走向文化强国,下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观点:
“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学生:全盘西化论
教师:大家能猜猜这是谁的观点吗?
学生:小声议论,没人举手回答。
教师:展示PPT,胡适。不加评论,继续展示PPT请同学们继续猜猜看。
“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学生:阅读并等待答案的揭晓
教师:揭晓答案──康有为。请同学们回到课本95页,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这两段文字,得出结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由之路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具体做到:
一是要不忘本来。
二是要吸收外来。
三是要着眼将来。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巩固新知,引起重视。
7.升华巩固
师生:齐诵──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教师:请同学们就今天的学习感受进行140字左右的微写作,下节课我们进行微分享。
设计意图:升华课堂,布置作业,课后成长
九、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注重归纳学生已有的文化知识,通过已知引出新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建构新知,运用“假如你是春晚总导演”的创新设计,让学生形成创新比拼,凸显教学环节中的学生主体作用,设计好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味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设计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教法较为创新,形式比较新颖。根据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还需要在内容上丰富完善,从细节上修剪梳理;在课题提问上有所改进,以学生的实际理解和掌握能力为主要参照点,不断探索实践,把教师的创新设计、主旨意图、转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