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学设计-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设计>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学设计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学设计

查字典政治网 2015-03-09

一、教学背景分析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应依据于“学”,因此,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现状,遵循“学”的特点和规律,能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实践,成为创新活动的主体。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个人、家庭、社区、社会构成的大系统,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社区内的一切可以运用的力量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善用社区资源,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统一,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基于教育教学规律,选择和实施特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既定目标。

教学内容及逻辑结构(三个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与学生展示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协作相结合、实践体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确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知道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2.能力目标

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正确把握我国的宗教政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不同民族的同学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履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理解和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资料卡】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道德经》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导入】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一定的民族组成的。何为民族?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的所有民族的总称。何为中华民族?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其在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界引起巨大反响的著名论文《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其主要论点可概括为:

一、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

二、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但它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

三、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 ,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于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让学生感悟思考“何为民族?何为中华民族?”

活动一:探寻民族构成的 “混搭”──以北京为例

【学生讨论】 1.北京城里住着哪些民族?

2.这些民族分别是何时入住北京城的?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3. 处理民族关系要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资料卡】

 

资料一 远古时代,黄帝炎帝的子孙就在北京地区居住。从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约500年间,这里一直是齐赵、边胡、乌恒、夫余、秽貉、真番和古朝鲜等各族人民交往的重地。东汉末年以后,蓟城地区人口的流动和迁徙频繁。如公元357年,鲜卑、胡、羯等族3000多户迁入到蓟城;鲜卑慕容曾掠徙蓟城和附近居民3万多户北走赵石虎强迁蓟城居民万家于中原……

在魏晋十六国和北朝的400多年间,蓟城地区居民的主体仍是汉人。但各民族混居融合的局面进一步加强。隋唐五代时期,东北和北方的突厥、奚、契丹、朝鲜、室韦等民族的人口先后多次迁居幽州。如唐高祖时,棘鞠人迁入幽州,住在今日昌平一带;唐太宗时,迁入一批突厥人。

辽国在幽州建立陪都后,契丹人大量迁入,居民主要有汉人、契丹人、室韦人、渤海人等。

金中都建立后,大批女真人迁入中都城及其周围地区;元代,大批的蒙古人入居京都,唐兀人、畏吾儿人也有不少人到大都入仕做官。大都城内,还有大批中亚各族人民,被统称为“色目人”,包括康里人、钦察人(吉卜赛人)、斡罗思人(俄罗斯人)、阿速人、突厥蛮人(土库曼人)和伊朗人等。

元末战争使北京地区的人口大量减少,明政府因此大量迁徙江南人口以充实北京。

清初,内城八旗人口计约32万人。迁于外城的汉官、汉民、商人等固定成为外城的居民,约有14万人。近代以后,八旗人口不断减少。城市人口的民族构成情况是主要是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等。

资料二 北京市的民族构成:北京居住着56个民族(详见课件)

资料三 北京是一个多民族人口构成的大都市,现在全市有5个民族乡,100个民族村,39所民族小学,10所民族中学,在16所大学中开办了民族班,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另外,全市建立了民族乡村医疗卫生网络,许多民族乡村、街道还兴办了敬老院和文化馆。

【教师分析】 北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迁徙与融合地,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境遇,形成了56个民族“混搭”的特色,各组人民共同开拓了北京城的疆域,共同促进北京城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不仅北京如此,我国许多地方都具有这样的共性。我国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之一。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尊严,各族人民共同参与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

[设计意图]以北京的历史和民族的构成的状况为例,让学生感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知道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原则

内容/意义

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

权利和义务

平等

民族团结

综合国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统一

团结

民族共同繁荣

社会主义本质、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互助、和谐

【学生讨论】 4.少数民族的同学高考加分政策,是否有悖于民族平等原则?

【教师分析】不违背,但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政策进行一定调整。就目前阶段来讲,由于少数民族教育目前还比较落后,少数民族降分政策仍有继续存在和实行的意义和必要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录取分数给予适当照顾,不仅增加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机会和平等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同时对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缩短其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针对身边关心的问题:如少数民族的同学中考、高考有特殊照顾政策等深化对民族平等原则的认识。

活动二 案例分析:11名维吾尔族青年谴责乌鲁木齐暴恐案

【学生讨论】5.结合乌鲁木齐暴恐案及11名维吾尔族青年谴责乌鲁木齐暴恐案联名信,谈一谈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资料卡】11名维吾尔族青年谴责乌鲁木齐暴恐案联名信

恐怖分子乱杀无辜,罪恶深重,就是死了,也会永遭唾骂。

一次又一次听到噩耗。这一次时间被定格在2014年4月30日19时10分,我们的心,又开始滴血,3条鲜活的生命逝去,79个心灵将会留下深重的伤痕。正好五一大假,放下书包,正在火车站购买出行的火车票,痛快的春游,可此刻,我兴致尽无。我没有伤害别人,可是我却有负罪感;我没有得罪别人,可似乎我又一次痛苦的被周围人警惕和躲避。

杀人犯呀,你到底为了什么?你到底要什么?你给我们这个民族究竟带来了什么?好,你高喊口号,你说你要的是尊重和权益,可是就在离你制造爆炸不远的地方就是教民安静礼拜的清真寺!好,你说你是虔诚的信仰者,可你所犯下的暴恐罪行,不分民族,无论男女,不放过老少,手段残忍,他们同你何仇之有,哪里有宗教崇尚的善德底蕴?好,你说在给民族谋福祉,看吧,你们的罪孽不得不让人对我们防范,你们让一个民族被暴恐所绑架,你们让我们家乡整个地区被恐怖所标签化,即便在国外,坐飞机也要多走一道安检门,你们让新疆人就是在国内出差也不敢被轻易留宿……犯罪分子呀,你们给这个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沉重的灾难。

再问恐怖分子为什么?果真如被愚弄的恐怖分子所说杀掉一个“卡普尔”,就能成为圣人,进天堂?古兰经中提倡,“两世吉庆”,就是今生要幸福吉庆,来世安详。《福乐智慧》中说:“你若想今生获得善果,好吧,毋须多言,要多做好事”。然而恐怖分子凶残至极。谋杀素昧平生毫无恩怨者的生命,抡起邪恶的砍刀杀向无辜生灵的罪行难道是慈悯?

再问恐怖分子目的是什么?暴恐分子的目标就是制造恐怖氛围。近年来发生的暴力恐怖案件,基本上发生在闹市,目标对准的是有轰动效应的场所、对象、人员,飞机上、火车上、马路上、家庭中,警察、干部、社工、农民工,小伙、妇女、老人、小孩,维吾尔族、汉族、蒙古族、回族等,都成为他们下手的对象,为什么犯罪分子如此嚣张?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在各族百姓中制造恐慌,挑起矛盾,煽动仇恨。

再问恐怖分子得到了什么?剥夺他人的生命葬送自己的生命难道这就是收获?暴力分子得到的是满手沾满鲜血的罪孽:还有两天就结婚的维吾尔族小伙,张开双手哭喊爸爸的孩子,张望孩子的妈妈……暴力分子给新疆人民带来麻烦,外地人开始惧怕我们新疆,新疆人、维吾尔族成为“暴力恐怖”的代名词,新疆人没有地方住宿、飞机安检需要专门通道……我们理解了,我们不再埋怨内地人了,这就是暴恐分子为我们这个民族带来的“福利”。就是在国外,我们的维吾尔教授也被单独反复安检,维吾尔民族成了国际问题民族……。犯罪分子造的孽果正在由无辜的新疆各族人民偿还。昆明做生意的小伙给受伤害的无辜群众献血之后,眼含泪水深深的给周围的人鞠了一躬,他说暴力分子是恶人不能代表新疆人,但他为来自新疆向大家说了声令人落泪的“对不起”。

暴恐分子得到的是“两世”的正义重判。每一次暴力出现,暴恐分子最后的归宿都是正义的审判。先知穆圣(祈主福安之)的一句圣训中说:“信仰的本质就是正行。”“即使对待恶人穆斯林也不许可实行虐待和侮辱”,伊斯兰信仰禁止自杀和故意杀人,杀害无辜是最严重的罪之一。暴力恐怖势力已经穷途末路,是过街老鼠了。

暴力恐怖行径和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法律和正义,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罪恶累累的犯罪分子,与强大的国家政权为敌只有死路一条,与全体爱好和平的人民为敌必将粉身碎骨。我们也警告那些打着我们民族的旗号妄图制造事端的家伙小心点吧,请悬崖勒马。

我们呼吁维吾尔同胞勇敢地站出来,抵制邪恶极端,与极端思想作斗争;伸出手来,挽救可能即将滑向深渊的无知孩子,不要让极端愚昧酿造暴力恐怖、谋害生命,不要让“暴力恐怖”绑架整个维吾尔,不要让“暴力恐怖”成为新疆的标签。

我们呼吁各族同胞认清境内外敌对势力制造惨剧,希望造成恐慌、破坏团结、割裂社会,从而达到分裂国家的巨大阴谋,我们要擦亮眼睛,坚决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坚决不上敌人的当。

敌人害怕我们团结,说明团结最有力;敌人越是要破坏团结,我们就要更加团结!我们要团结,各民族要团结!

不能再沉默了,不会在沉默了!我们,并肩,向暴恐分子出拳!

(阿不都热西提·日介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工程硕士;买尔旦·外力,新疆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胡尔西旦·阿尔肯,新疆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忙丽尼莎,上海交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法尓阿德,北京化工大学民商法学硕士;艾尔西丁,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院法学学士;伊穆然,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学士;玉素甫·艾沙,上海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库尔班江·外力,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政治学硕士;雪来提·阿不都米吉提,新疆财经大学学生;斯坎带尔·吾守尔,新疆医科大学学生。)

2014年5月1日凌晨5时13分

[设计意图] 针对学生关心的时政热点问题展开深度探讨,深化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活动三:探寻西藏历史与现代“混搭”——以农奴的故事为例

 

 

【资料卡】讲述西藏农奴及后代的故事

资料来源:CCTV纪录片《西藏农奴的故事》及《瞭望》2014年第3版。

推荐学生阅读:《尘埃落定》《敲响人皮鼓》等。

人物一:底层农奴次仁的故事:“次仁”在藏语中是长寿的意思,农奴次仁差点因为自己的名字而丧命。(右图为次仁)

 

人物二: 72岁的索朗顿珠:忆起“与父母及10个兄妹住在牛棚马圈里”的悲惨日子,索朗顿珠感慨万千地说:“现在,我的大女儿在家务农,二儿子在外承包建筑工程,小女儿是国土局的公务员。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的最大梦想是能多活几年。”

人物三:63岁的索朗多杰:索朗多杰生下来就是桑嘎庄园的朗生(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母亲没等民主改革便撒手人寰,父亲在改革后不久去世,他成了孤儿。1968年9月,索朗多杰开始了乡村教师生涯,执教46年,培养学生上千名。“在旧西藏,文盲率高达95%以上。”索朗多杰说,“现在的孩子们能够坐在气派的教学楼里,用计算机软件上课,真是今非昔比。教育投资越来越大,我的最大梦想是孩子们健康成长。”

人物四:55岁的边久:边久是首批参与的农民工之一。改良土壤、修水渠、运树苗、种树……经过十多年摸索,他从农民工变身苗圃老板,他慈爱地抚摸着树干,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每棵树都像孩子一样,我的最大梦想是做强生态产业。”

人物五:58岁的农奴后代曲吉:在昔日有名的“乞丐村”里,58岁的农奴后代曲吉家有一辆小车、两辆工程车,儿子跑运输年收入60多万元,这样的变化只是新西藏的一个缩影。站在阳光灿烂的庭院里,手捧滚烫的酥油茶,曲吉的脸上荡起幸福的笑靥。她说:“黑暗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的心态跟年轻人差不多,想再打拼一下。”

【资料卡】据统计,1959年到2013年,西藏国内生产总值由1.74亿元跃升至807.67亿元。另外,2013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2561元,增速首次排全国第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578元,增速排全国第二。

300万西藏各族人民正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累累硕果:农牧民免费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僧尼养老保险、孕前优生免费健康体检、应届高校毕业生全就业、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同时,全区88.7%的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新居,173万人的安全饮水和67万农牧民的用电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学生讨论】 1.西藏的农奴及后代生活发生了哪些巨变?

2.西藏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分析】 民主改革55年来,在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下,西藏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不仅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也证明了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师追问】 1.你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吗?

2.除了西藏以外,我国还有哪些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结合西藏的发展来谈一谈,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学生回答】 略。

【教师归纳】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解读自治地方、自治权等相关内容,概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社会基础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

大杂居、小聚居”

政治基础

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自治前提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单一制国家)

自治机关

人大和人民政府

自治权

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

自治地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2

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自身

3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民族关系

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国家经济方面

1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国家政治方面

 

【教师追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与西藏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权有何区别?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一般地方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权力机关

自治权

高度自治权

没有自治权

行政机关

自治权

没有自治权

司法机关

没有自治权

没有自治权

前提(相同点)

 [设计意图] 通过探寻西藏历史与现代“混搭”──以农奴的故事为例,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上,深刻地体会到西藏的巨变,西藏农奴人权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在知识的学习上,激发学习民族政策的兴趣,主动了解和学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通过西藏的巨变,理解我国党和政府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落实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活动四:探寻宗教的“混搭”──以北京西城区为例

学生活动:

在学校的“走西城”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区域,在它的半径一公里之内,集聚了众多的宗教建筑。(展示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介绍西四路口周围的宗教场所)

 

 

【背景资料:宗教信仰的“混搭”】

北京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50万年以前,北京城所在的地区就已经有人居住了。从古至今,各种原始宗教以及土生土长的道教都在北京繁衍和发展,外来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相继在北京地区传播,并逐渐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北京历史文化中,逐渐形成了多元文化体系的北京宗教文化。

北京宗教文化的多元共存性早在元朝时期已经基本确立。蒙古贵族在宗教信仰上实行承认现状和兼容并包的政策,对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宗教以及其他信仰都给予宽容,形成元代宗教文化多元并存、同时发展的局面。如今,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在北京都有数量众多的信众和活动场所。

 

 

 

 

【学生讨论】 1.通过宗教信仰的“混搭”,说明我国的宗教政策是什么?如何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2.邪教是不是宗教?

3.目前,我国宗教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中学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宗教?

[设计意图] 通过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结合“走西城”的体会在课上交流分享,运用西城区域内的宗教文化素材让了解感悟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通过进一步探讨宗教产生的根源,思考目前我国宗教依然存在的复杂原因,教育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总结】 北京宗教文化的多元共存与发展,体现了我国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取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发展宗教。我们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自由(信仰和不信仰)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自由和法律是统一的

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健康发展的保障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两个要求、两个支持

三、教学设计的特点

1.欣赏“形式美”,感悟“智慧美”

教师发掘生活中的人生智慧,通过教学和教育活动去让学生的感悟和提升人生智慧。教育资源的审美选择和教育情景的审美设计,都要为教育的内容服务,“形式美”要为“智慧美”服务,适合教育内容的、符合教育规律和目的性的,才是最美的。

2.“德美”展现在生活细节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育细节,用细节打动学生。比如本次教学设计中,对西藏农奴及后代的生活故事的描述,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上,深刻地体会到西藏的巨变,西藏农奴人权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通过西藏的巨变,理解我国党和政府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落实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3.教学设计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了“人文”、“自主”的教育理念。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了多向度的交往,个体主动、群体互动。师生关系亲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共同体验感悟和学习探究。

四、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饶有兴趣的探寻着民族宗教、西藏历史与现代、西藏农奴及后代新生的“混搭风”。在课前,亲自实地考察,阅读文献资料,积极探究;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充分展示与交流,由历史到现实,由民族宗教到藏民生活,横纵交错,时空转换,全面认识和感悟着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政策。课堂的参与热情高,参与主体广泛,思考与交流内容丰富,思考有深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达成了教学目标。

五、案例点评

最有效的发现不仅来自随意的探索,更来自于问题的解决;当学生尝试解决某一问题,最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和感悟的过程而不仅是最终答案的正确性。教师应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终身发展。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设计合适的任务,为学生提供自主发现的动机,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教师充分利用社区和社会资源,引导学生探寻民族构成、宗教信仰到西藏历史与现代的“混搭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调研结果分析过程中,通过提问、探讨、追问、质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了多向度的交往,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以此来建构他们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增进对我国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学习和认同。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高一政治视频

《变动的“精灵”——汇率》高一政治-城固县博望镇城固一中-尚姝君-陕西省首届微课大赛

《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高一政治教学视频-龙岗附属中学王禹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高一政治教学视频-深圳市李晓兰老师

《国家财政》人教版高一政治,郑州回中:樊昭

《国家财政》人教版高一政治,郑州扶轮外语学校:王淑姬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人教版高一政治,郑州五中:宋婉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人教版高一政治,郑州市上街实验高级中学:牛新转

《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人教版高一政治,郑州四十四中:李婵

深圳2015优质课《市场资源的配置》人教版高一政治,深圳第三高级中学:王现江

《体味文化》高一政治-邱志伟

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学设计"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