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中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中第二框题的内容,本课对应的课标是“我与他人的关系”的第三部分“权利和义务”中3.3: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二、学情分析
1.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的暴力倾向以及认识不到日常生活中一些行为侵犯了他人生命健康权。
2.部分学生对生命健康权了解不足,不能维护自身的生命健康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公民不得危害和侵犯别人的生命和健康
2.能力目标:提高应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感目标:尊重权利,增强法律意识,远离暴力。
四、学习目标
1.知道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方式,明确每个公民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
2.能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和维护他人生命健康权的具体行为。
3.尊重权利,增强法律意识,远离暴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
难点:生命健康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
六、教学手段与方法
手段:PPT课件演示,多媒体,思维导图
方法:情景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体验式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从体育课的变化说起,提到阳光体育活动。
出示材料:2011年3月5日,“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7月8日,教育部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各中小学要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将校园体育活动列入学校课表。
提出问题:国家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
国家重视对我们青少年的生命健康权的维护,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首要的人身权利,我们应如何维护生命健康权呢?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政府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要求,配以学生们的阳关体育活动的图片,采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究新课的兴趣。
生成学习目标:
1.呈现本课标题,提出问题:同学们想想我们在这节课上会学到哪些内容呢?
2.学生回答,教师提炼总结,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目标
3.用PPT呈现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是较为具体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的方式,生成性的学习目标凸显了学生的“学”是一节课的主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
第一环节: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视频案例故事(小君和小哲的故事):将课本第29页的案例拍摄成视频进行播放。
学生观看同时教师提出问题:(1)这桩惨案给双方造成了什么后果?
(2)此桩惨案能够避免吗?
教师用PPT呈现小组合作规则和帮助学生搭建的小组有效讨论的“脚手架”:
◇ 关于后果:设身处地想想两个人物,两个家庭。
◇ 关于能否避免:多问几个假如;为什么没有这些假如?
小组讨论,完成讨论单,展示观点。
教师用汇聚学生观点,动态生成思维导图。
学生齐读核心观点: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是我们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通过视频案例的分析,让学生通过对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后果的分析和怎样避免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的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我们有不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义务。过程中的小组讨论,从制定规则,搭建“脚手架”帮助有效讨论,完成讨论单,到用思维导图汇集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让小组讨论的“神”予以充分体现。
第二环节: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案例简析:
小王和家人面对手持铁棍入室盗窃的张某,奋起反抗,制服了张某。
提问:怎么评价小王和家人的行为?
小红患了严重的心肌炎,小红没有被疾病吓倒,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战胜了病魔。
提问:怎么评价小红的行为?你的身边有哪些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案例?
话题讨论:
自杀是否是个人的私事?
教师展示为学生讨论搭建的“脚手架”:
◇ 为什么会自杀?(案例说明)
◇ 自杀会造成什么后果?(充分发挥想象力)
◇ 我们小组达成一致的观点有哪些?
◇ 我们小组有争论的观点有哪些?有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讨论单,展示。
升华:播放“视频相册”,展示特蕾莎修女提出的问题:“生命是什么?”(形成生命可贵的理念。)
汇聚学生观点,引导学生用软件动态生成思维导图。
学生齐读核心观点:我们要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是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即生命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采用案例评析,学生举例,小组讨论,视频升华,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引导学生生成思维导图大大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将友善用脑6M理念中音乐,运动,多感官,思维导图体现了出来。
第三环节: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1. 出示案例:课本第31页案例
一天,中学生王明,徐文,黄小芳放学回家,走到学校附近的河边时,忽然听到有人大喊救命,原来同学张刚在河边玩,不慎滑进河里。在此危急关头,三个人有三种不同的表现。
王明纵身跳进河中,试图拉张刚上岸,结果河水湍急,不会游泳的两人抱在一起在河里挣扎。
徐文想,自己不会游泳,也没有法定的救助义务,还是自身安全重要,于是扬长而去。
钟平,黄晓芳一边大声呼救,一边找救人工具,发现旁边有一根三米长的木棍,两人马上操起木棍,将另一头伸向河中,让二人抓住,这时几个成年人跑来,大家齐心协力将二人救上岸。
如果你遇到以上情况,你会是三类行为中的哪一类?(学生自然都会选择第三类)
为什么不选第一类?
为什么不选第二类?
为什么要选第三类?
为学生讨论准备“脚手架”:
◇ 他们各自行为中反应的哪些品质?
◇ 注意与未成年密切相关的一部法律。
◇ 学会辩证分析。
学生齐读核心观点: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在他人生命和健康遭遇危险时,要见义勇为,见义能为,见义智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树立见义智为的意识,懂得在关爱他人生命健康的同时也要积极维护自身生命和健康,小组合作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方式。
冥想总结:
1.学生在和缓的音乐声中闭目回顾。
2.教师用和缓的语言总结本课主要内容:生命健康不仅是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关爱。我们首先应该做到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其次我们积极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最后,当我们有能力时还要勇敢的而又智慧的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设计意图:冥想总结是一种教师带领学生舒缓学生情绪,更好掌握知识,形成认识的方式,是友善用脑理念的充分体现。
(三)对照目标,构建思维导图
1.回到学习目标,提问小结。
2.教师展示思维导图。
3.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并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对照目标构建思维导图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是学生层面的总结,是对学习目标的呼应,是友善用脑理念的体现。
(四)延展作业
做一次社会小调查,针对生活出现的不积极生命健康权的现象,以漫画或手抄报的形式呼吁大家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关爱他人生命和健康。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的机会,以加深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