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不断地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
2.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被尊重。
能力目标:
学会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知识目标:
1.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2.懂得知耻是自尊的表现。
●教学重点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教学难点
人格的含义。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学生思考前面学过的两框的内容?多媒体显示:
复习导入:
是什么?→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
珍惜无价自尊 为什么?→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
怎么样?→?
[新课教学]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板书)
一、维护人格最重要(板书)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晏子使楚”故事,并思考:
1.晏子为什么坚持要从大门进城?
2.你知道赢得尊重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晏子的言行不仅维护了自己的人格,还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赢得尊重最重要的是人格。那么,什么是人格呢?
人格──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板书)
[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格尊严是人的第二生命。人格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自尊心的培养,是青少年维护人格尊严的第一要事。人格尊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它要求把人当成真正的人,承认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其次,主体自尊和对他人的尊重的统一;再次,人格尊严是对个人价值的主客观评价的结合。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自尊的人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如说谎、逃避责任等。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不良习气有损人格。有时,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绝不可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
二、自尊者豁达(板书)
活动:有些人说话尖刻,不注意他人的感受。
·活动目的
通过本活动让学生明白,为了享受自尊的快乐,必须豁达开朗,学会宽容。
·活动准备
学生思考如何应对课文中提到的情景。
·活动过程
第一步:学生阅读课文材料。
第二步:学生思考并讨论课文中的问题。
学生甲:宽容是生活中永不坠落的太阳,是获得朋友的良方,是走向成功无坚不摧的武器。宽容是一种良好的个性品质,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常常有这种情况,你认为不顺心的事,别人有时却感到很合适;你认为事情这样办可能更好些,别人却认为那样更好。因而在不涉及原则的情况下,就要宽容、克制,不要抱怨地面对一切,用真诚的友情化解敌意,用微笑迎接生活。
学生乙:人与人的频繁接触,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会大度和宽容,就会使你赢得一个绿色的人际环境。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不要对别人的过错耿耿于怀、念念不忘。生活的路,因为有了大度和宽容,才会越走越宽。而思想狭隘,则会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学生丙:如果别人惹着你,你就耿耿于怀,睚眦必报,结果引来的多是“以牙还牙”式恶性循环。因而,能原谅别人,礼让别人,“投之以桃”的话,则别人迟早会“礼尚往来”、“报之以李”的。有人认为宽容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如果一味地报复,不仅不会使伤痛消失,反而会使双方的矛盾加深。宽容绝不意味着无能和软弱,恰恰相反,它需要极大的力量和勇气才能做到,在宽容背后是一颗仁爱之心。
……
第三步:教师小结。
豁达即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每个人的个性不同,为人处世的风格也不同,这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让世界因为差异而精彩,就不会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如果我们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还可以更多地欣赏来自他人的智慧,感受自尊的快乐。
在生活中,发生一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与人产生矛盾时,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应承认时时处处都有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其次在自尊的前提下,宽容对方。)
宽容是一种伟大,自尊的人要懂得宽容,要有一种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不要总与人斤斤计较。
平时我们议论或批评过别人没有,又被人议论或批评过吗?(有)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呢?下面来看一个小故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臣,叫狄仁杰。武则天素闻狄仁杰为人忠道、宽厚,常听众臣谈起,以为不免有些夸张。一次与狄仁杰闲谈时,有意测试,便说起了旧事:“狄爱卿,你现在身为国家重臣,处事更要谨慎。你在汝南时,就曾有人到朝廷讲下你的不少闲话。你想知道这人是谁吗?”狄仁杰说:“陛下如认为臣有过错,臣便改正;陛下明察臣无过错,这是臣的幸运。至于有人到朝廷讲臣的不是,臣不想知道这人是谁。”武则天对狄仁杰的为人大加赞赏。
狄仁杰之所以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就在于他的宽容,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其实,议论只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是正确的,批评也只是对事不对人。
(讨论课本P14页的问题,并齐读P14页第二段内容。)
自尊的人还要把握自尊的度,要能够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例如,有些同学没完成作业或课堂上捣乱,老师批评他,他就觉得面子很过不去,不接受老师的批评。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当然,如果别人的批评不是善意的,而是恶意的侮辱,我们就要及时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
那么要想做到真正的自尊,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三、善于尊重他人(板书)
(思考课本P15问题:陶校长为什么反而给他四块糖?)
·活动目的
通过本活动,让学生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活动准备
(1)学生阅读故事。
(2)思考课文中的提问。
·活动过程
第一步:请一名学生讲故事或用小品表演本故事。
第二步:回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
(学生回答略)
第三步:教师小结。
陶行知给糖的教育活动告诉学生如何做到尊重他人:一是要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感同身受,推己及人。二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就是与人相处时,能由衷地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允许他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每个人都有所长,也有所短,不可能事事都超越别人;对别人与自己不同的地方,要能接纳,不排斥,不藐视。
下面我们来看一篇短文:
(多媒体显示)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逼出来的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都没听到他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走在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大学。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就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尽管那是骗我的话,我知道这些话只是一层纸,一捅就破,但我还是喜欢听,因为它是我学习的动力所在,妈妈的这层纸让我不停地奋斗、不停地进取。”听了这些话,妈妈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文章中的孩子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的母亲善于欣赏他,这是他学习的动力所在。
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对于他人的缺陷、缺点,我们不能取笑和歧视。取笑、歧视和侮辱他人,就是冒犯别人的尊严,极易制造矛盾,引发冲突、仇恨和报复,最终令冒犯者自取其辱。
四、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什么?
(1)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P15
(列举周总理的例子,思考:如何尊重他人呢?)
(2)如何尊重他人:P15
事实证明,我们需要别人的承认,也要承认别人。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有自尊,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可以使人体验到快乐,可以使人悔过。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彼此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