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版《思想品德》七年级出版说明-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版《思想品德》七年级出版说明

北京师范大学版《思想品德》七年级出版说明

查字典政治网 2013-01-22

五、教材内容与形式特征

以思想品德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本套教材强调,面对学生的道德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获得基本品德上的发展,使学生在离开学校时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根本目的。心理与法律相关知识的教育与讨论以思想品德内容的教育与学习为主导线索,以便为这一目的的服务。为此,课程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教材必须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情境的设计和问题的分析,让他们在情感体验和思想矛盾的过程中,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已知,提供必要的帮助。

突出课程的综合性特点,以生活主题形式统领、综合有关知识和技能。教材尽量通过主题形式去建构、组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淡化学科知识体系,在每册的内容结构上,通过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线索,综合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方面的学习要求,结合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学科的知识,以构成思想品德形成的认知平台。在教材各部分,尽量融合各学科的学习技能,以培养综合能力。逐步培养能够运用综合性知识、能力和眼光去解决自己思想和社会问题的综合素质。

生活即学习。生活空间的展开,也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我们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例如,7年级学生开开始面临的就是从小学生转变为初中生的问题,我们就以此为主题引导分子间缩合学习心理健康、交往品德、有关规则(包括道德规范、纪律和法律)、生活理想等内容。

设计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过程 。教材的编写尽量摆脱过分注重知识结构的僵硬式灌输、忽视探究式学习过程的模式;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情境和他们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知识链接”是为了给学生以联想的空间,促使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想象力。“扩展阅读”是给同学们创造自主思考的条件,以自己的感悟和思索,体悟人生的意义。

把握教材的难易度和普适性。我们注意这套教材与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衔接,注意学生发展的阶段性。为了有区分度,适应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特点,编写初中思想品德应在小学相关课程的基础上,适度提高知识、能力及价值观的难度、连续性及综合性。特别要考虑到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在选取和编排教材内容、图像系统、练习和学生活动时注重普适性,利于不同地区师生的教学行动。教材的内容选编还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现实生活的体验,突破从概念到原理的陈旧模式,注意给教师和学生留有拓展的空间。

提高教材图文质量。教材注重正文与辅文、文字与示意性插图的恰当比例关系。文字表达简约精当。原则上图像能说明的内容,不必要再用文字重复。一方面力求文字优秀,简明达意,一方面配以精美插图,使整套教材图文并茂。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初一政治视频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上《让友谊之树常青》内蒙古王晓丽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上《3.7 爱在家人间》甘肃刘强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3.8 憧憬美好集体 》广东丁娜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3.8 憧憬美好集体 》湖北付岭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3.7 单音与和声 》四川胡皓萌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3.7 节奏与旋律 》吉林郭敏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上《4.10 活出生命的精彩》河南付海利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上《4.8 生命可以永恒吗》广东麦欣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上《3.7 亲情之爱 》北京徐琳琳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上《4.9 守护生命》西藏孙竹青

与"北京师范大学版《思想品德》七年级出版说明"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