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治人格不可辱教学设计-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设计> 初一政治人格不可辱教学设计

初一政治人格不可辱教学设计

查字典政治网 2015-12-21

【摘要】本篇文章初一政治人格不可辱教学设计是查字典政治网为您精心准备的,希望教师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第四课 人格不可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姓名权、名誉权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法律对姓名权和名誉权的有关规定。

2.懂得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正确方法,培养提高依法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能力。

3.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增强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尊重他人人格。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一些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起绰号问题的办法。

2.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学会用正确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在社会交往中自觉尊重他人的姓名权、名誉权,学会平等地对待他人。

2.在社会生活中珍惜自己的名誉,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提高公民素养,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展现人格的力量。

3.不断增强公民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用自己的行动为法制建设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珍惜名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维护人格尊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知识体系

第一框 我们的姓名和名誉

1.什么是公民的姓名权?

姓名权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重要内容,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2.怎样对待同学之间的起绰号问题?

(1)绰号并非都具有侮辱性,但故意给别人取不雅的绰号,不分场合随意喊别人的绰号,其实质是取笑别人,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

(2)起绰号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伦理道德等问题。

(3)给人起绰号,应慎之又慎。

3. 我们应如何尊重、维护自己的名誉?

(1)一个人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名誉,首先自己要爱惜和尊重自己的名誉,还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名誉。

(2)诚信不仅是经商的道德基础,也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还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体现,一个人有了信誉才能获得良好的名誉。

第二框 维护人格尊严

1.什么是人格尊严?人格尊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人格尊严权是指公民的人格依法受到尊重、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人格尊严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等。

2.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侵犯人格尊严权的,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或请求人民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3.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1)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我们应当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消除误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四、教法:阅读讨论法、活动体验法、谈话法。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第一节课前教师应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姓名、绰号的资料,对自己姓和名的由来、含义等作一些了解。第二节课前,教师要收集一些劳动者、消费者依法维护人格权利的案例,也可布置学生通过走访相关部门、上网等形式收集相关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第一课时 我们的姓名和名誉

导入新课:教材P31生活在线

讨论:有人认为喊绰号表明彼此关系亲近。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见教材P31)

问题提示:这一观点是片面的。绰号可能有多种多样,同学之间喊绰号有时确实体现了同学之间的亲密关系,但关键是给同学起什么样的绰号,在什么场合喊绰号。送人不雅甚至带有侮辱性的绰号,部分场合随意以绰号相称,是不尊重人的表现。

新课讲授

一、说说我们的姓名

活动内容:说说自己姓氏的由来;介绍自己的名字及其含义

问题提示: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先介绍自己姓氏的由来及其名字的含义。(补充内容可见资料包)

过渡活动:讨论:有人认为:姓名不过是一个符号,叫什么都无所谓。对此,你有何看法?

设计意图:为下面引导学生理解自己姓名的法律意义和权利作准备。

案例分析:姓名不仅仅是符号?

某校初一(1)班王某上学迟到了,门卫保安要求他写下自己的班级、姓名;他想,如果我写了,被班主任知道一定会批评自己,于是他写下初一(2)班刘某的姓名。

马某在单位分房时没有拿到满意的住房,为泄私愤遂以技术科何某的名义,向上级主管部门写信举报某领导曾收受贿赂,这封举报信给何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负担。

请问:王某、马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

问题提示:是一种侵犯他人姓名权的行为。因为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盗用何某的姓名实施非法行为,是侵犯他人姓名权的行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姓名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它具有法律意义,还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关乎人的人格尊严。

列举案例:类似的经历,在你身边有没有发生。或列举你收集到的案例。

活动建议:这一环节,可让学生先去收集,但收集的案例一定要有明确的后果。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姓名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如果侵犯别人的姓名权或自己的姓名权受到侵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要保护自己的姓名权。

教师小结:我国公民享有姓名权,我国公民享有的姓名权受法律保护。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四条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第二十二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二、喊姓名还是喊绰号

讨论:(1)《水浒》中的英雄人物,几乎人人都有绰号。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2)我们熟悉的明星也有绰号。

问题提示:足球明星如:外星人罗纳尔多、金色轰炸机克林斯曼、疯子伊基塔、战神巴蒂斯图塔。

篮球明星如:大鲨鱼奥尼尔、飞人乔丹、魔术师马吉克约翰逊。

(3)城市、国家也有绰号。

如:常州龙城,雾都重庆,花城广州,春城昆明,石城南京,江城吉林等。

山姆大叔是美国的绰号,为世人所熟知。山姆大叔(Uncle Sam)的缩写是U.S.,U.S.也是美国的缩写。

(4)这些绰号不但无损其形象,反而脍炙人口,留传于世。这是为什么?喊绰号会侮辱他人人格吗?

问题提示:绰号古已有之,有些文学作品中英雄人物的绰号甚至脍炙人口,流传于世,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物的绰号抓住了人的特征,诙谐、幽默,一语中的,观点鲜明,便于记忆,富有创造性,显示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绰号并非都具有侮辱性,有时还是民间文化的某种体现,但如果在生活中故意给人起不雅的,甚至带有侮辱性的绰号,不分场合随意用绰号代替姓名,那就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甚至是对别人人格尊严的侵犯。生活中关键是要培养自己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文化修养。

(5)怎样对待同学之间的起绰号问题?

教师小结:绰号并非都具有侮辱性,但故意给别人取不雅的绰号,不分场合随意喊别人的绰号,其实质是取笑别人,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起绰号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伦理道德等问题。给人起绰号,应慎之又慎。

坦露心迹:当别人给起了绰号,你将如何面对?

教你几招:如何面对绰号

微笑面对。有些绰号是好朋友对你的昵称,虽然不雅,但表现了你们之间的一种亲密感情。对同学的这种爱称,你应理解并大度地一笑置之,或友好地表示自己的不满。

勇敢面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自己的弱点也有可能成为同学给你起绰号的原因,这时要勇敢面对,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乐观对待。乐观同学和悲观同学对待绰号就有着不同的心态。悲观的同学想到的是别人在揭自己的老底,让自己难堪,因此产生自卑和怨恨的情绪;而乐观的同学就不会特别在意:既然消灭不了绰号,就乐观地接受。(如香港著名节目主持人肥肥沈殿霞,现在人们只知她叫肥肥,即忘了她叫沈殿霞,我们生活中是不也有这样的情况呢?)

友善相处。有些绰号源于同学们开得过火的玩笑,并非故意伤害。对这样的同学,你应当以一种友善的心态来对待,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温暖,当他看到你的真诚和魅力,就会改变对你的态度,并为给你起不雅的绰号感到惭愧。

有些绰号,同学们如果确实不能接受,那就想些办法改变自己的处境。

①如果你认为绰号伤害了自尊,让你没面子,就坦诚地告诉对方:我不喜欢这个绰号,我有自己的名字;如果你想让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别人,请你不要再这么叫我。

②有的绰号是带有侮辱性的,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容忍和退让,要勇敢地说不。你的软弱只会让对方变本加厉,因此当受到侵犯时,不要躲也不要怕,要严厉地指责他,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力量。

③如果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不妨请老师帮忙,开一个主题班会,讨论绰号给同学们带来的伤害,诉说你的苦恼,得到同学们的理解。

过渡:人除了姓名、绰号等符号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隐性标志名誉。名誉就是一个人的名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非常看重自己的名誉,把名誉看成是人的第二生命,而要获得好的名声,就要努力奋斗,为社会作出贡献,不断增强道德修养,自觉不做有损自己和他人名誉的事情,正如《墨子修身》所言: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一个人名誉的获得是通过经过长期努力的,我们如何珍惜自己的名誉。

三、如何珍惜名誉

案例分析1:教材P33-34CD风波

讨论:(1)在这场CD风波中,你对小吴和小白的言行有什么看法?

(2)如果你是小吴,会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要回自己的CD机?

(3)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名誉?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针对故事揭示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白,一个人的名誉,是与他的所作所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不注重自身修养,不讲道德的人,自身的名誉就会受到损害。

问题提示:小白借别人的东西故意不还,有损自己的名誉,而小吴在小白故意不还自己东西的情况下,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要回自己的物品,反而在网上侮辱小白,损害了他人的名誉,两人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教师小结:珍惜名誉,首先自己要爱惜和尊重自己的名誉,还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名誉。(板书)

案例分析2:教材P34虞孚造假

(1)现实生活中有类似的例子吗?请说一说。

问题提示:如南京冠生园食品企业的月饼馅事件,不仅影响到了自己企业的名誉,而且殃及整个月饼行业。

(2)从虞孚造假沦为乞丐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问题提示:古代越国的虞孚在做生意的时候,因造假而名誉扫地,沦为乞丐,充分说明从古至今,无信也就必然无誉,信誉与名誉密不可分。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针对故事揭示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白,利的获得离不开信和誉,有了信誉才能获得良好的名誉。通过损害他人名誉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利益,不仅不能成功,还有可能损害自己的人格,甚至企业和组织的持续发展。

教师小结:名誉不仅对个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企业和组织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珍惜名誉,要讲诚信。诚信不仅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也是经商的道德基础,还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体现,一个人有了信誉才能获得良好的名誉。(板书)

活动建议:教师可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诚信体系建设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生产者、销售者如何为消费者营造诚信的消费环境。也即生产者、销售者如何建立自己的商业信誉。

第二课时 维护人格尊严

信息点击:(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内容:

人格尊严权,是指公民的人格有依法受到尊重、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

人格尊严权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等。

(2)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侵犯人格尊严权的,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或请求人民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侵害人格尊严的案件时有发生,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收集到的案例。

案例展示:由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各类案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主要起三个作用:一是使学生分清哪些案例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案例,就是要使学生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二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案例主要发生在哪些领域;三是使学生明确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案例时时发生,我们每个公民都要学会维权方法和途径。

一、劳动者的尊严

案例分析:教材P35要饭碗还是要尊严

讨论:(1)朴某的做法侵犯了张文的哪些权利?

(2)如果是你,会选择私了吗?理由是什么?

问题提示:在自己的人格受到侵犯时,不应简单地选择私了,因为私了等于放弃了法律和政策对自己的保护,而且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如果非常希望保持这份工作,就要去找老板表明自己的态度,要求他必须给自己一个交待,让自己觉得可以接受。如果遭到拒绝,就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不应以饭碗换尊严,以出让自己的尊严来获得一份相对丰厚的收入。

设计意图:案例讲述了一位外企员工在面临要饭碗还是要尊严的选择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故事。通过对这一事件的讨论,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观念,使他们明白,只有法律才是维护自己人格尊严和物质利益的惟一利器,让学生从中体味到依法维权所蕴含的无穷价值。悍卫劳动者的尊严是每一个普通的劳动者都会面临的选择。作为初中学生,虽然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劳动者,但在不久的将来走上社会后,同样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3)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判决?你判决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公民的人格尊严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律是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犯的武器,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小结:从张文的案例告诉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权。

二、消费者的人格

案例分析1:教材P36-37野蛮的保安

(1)该商场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2)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应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问题提示:超市无端怀疑消费者偷了商店的东西,进而将消费者强行拉到保安室,采取搜身的办法对消费者进行检查,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妥的,它侵犯了消费者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遇到类似的情况,应理直气壮地与当事人进行交涉,要求澄清事实、赔礼道歉,或找商场有关负责人要求恢复名誉,也可以直接诉诸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在消费生活中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可以直接诉诸于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因此,作为消费者,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权。

案例分析2:某顾客购买家用电器后因使用不当造成电器损坏,要求商店退赔。在商店营业员不同意退赔的情况下,顾客对营业员进行了辱骂,并动手打了营业员一个耳光。

(1)结合这一案例谈谈你对顾客永远是上帝这一经营理念的认识。

(2)通过案例分析1和案例分析2的讨论,两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确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人格是平等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市场竞争过程中,特别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顾客永远是对的、顾客是上帝体现的是一种对顾客的礼遇,但从法律上来说,经营者的权益,特别是人格尊严同样应当受到尊重,侵犯经营者人格的行为同样应当受到制裁。

问题提示:(1)因为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竞争使经营者越来越认识到顾客的重要性,顾客永远是对的、顾客是上帝成为许多经营者的理念。顾客是上帝体现的是一种对顾客的礼遇,是一种服务的心态。作为上帝的消费者理应得到足够的尊重和礼貌,但尊重和礼貌都是双方的,顾客也不能违背顾客与商场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2)启示;对于公民来说,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遵纪守法,既是公民良好素质的表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教师小结: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经营者和消费者是平等的,作为经营者,应尊重消费者,而作为消费者也应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做有损于人格的事,不能因为自己是上帝而割裂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因此,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首先要不做有损于人格的事。(板书)

拓展天地一:外企工人张文、消费者王某,如不依法维权,可能会有哪些做法?这些做法会造成什么后果?

设计意图:进一步使学生明确,运用法律武器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正确方法。

教师小结:可能的做法,一是忍气吞声,不仅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会纵容侵权行为,有可能使自己的合法行为受到进一步的侵害;二是以暴制暴,不仅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会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正确方法是运用法律武器。

拓展天地二:教材P38被同学、朋友、老师、家长误会或遭到故意羞辱时

☆有个同学经常在背后说你坏话,不少同学信以为真。

我的办法是 。

☆教师把你的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有人却说你是抄袭的。

我的办法是 。

☆上体育课,因为你跑步姿势不对,某同学当着全班同学大声说你的样子像鸭子。

我的办法是 。

设计意图:被人误会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的事,有些误会甚至可使一个人的名誉受损,而当误会你的人是你的同学、朋友、老师、家长时,是不是也一定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呢?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依法维权是正确方法之一,当因被亲朋好友误会而造成自己受辱,并这种侵害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时,还有许多正确的方法,如加强交流与沟通,消除误会,增进理解,并不一定事事都要通过法律讨个说法,这实际上也是与人交往中的一种智慧。即使对那些故意施辱者,有时也需要忍耐,大可不必理会,更不要因此而烦恼,或失去理智地以牙还牙。忍耐是一种修养,是智慧和能力的集中体现。你虽受了一时之辱,但时间会证明你的才干和成就,证明你的高尚人格,这实际上也是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教师小结:我们应当学会用包括法律武器在内的正确方法,消除误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板书)

布置作业:

一天,某中学初一年级两名女生,在一超市选购了一台复读机,当她们付完款准备离开时,被该超市的保安拦住,声称她们偷了化妆品,两位女生被怀疑为小偷,与保安争执起来。超市保安不但不听她们的解释,反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她们带到保卫科,强行搜身。事后,两位女生将超市推上了被告席,该超市被判处对她俩公开道歉,并付给一定的精神损害费。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超市保安侵犯了两名女生的什么权利?请列举两条法律依据。

(2)两位女生将超市推上了被告席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问题提示:(1)超市保安侵犯了两名女生的人格尊严。法律依据: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2)我们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人格尊严权受到侵犯时,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或请求人民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七、教学中的注意点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是一个热点问题,消费者的权益涉及到许多方面,教师在选材、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本课的主题人格不可辱进行,注意信息点击对消费者人格尊严权保护的规定,防止将课上成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八、资料包

中国人的姓名

中国人的姓产生在母系氏族社会,那时候,人们以母亲为中心组成一个个的氏族,为了相互区别,就把姓作为氏族的称号。

姓的来源,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的名为姓,所以,很多古姓都有女字旁,如姜、姚、姬等,就连姓字本身也是由女、生二字合成的。二是以远古时期人们崇拜的生物为姓,如马、牛、羊、龙等。三是以祖先的国家为姓,如赵、宋、秦、吴等。四是以祖先的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等古代官职,就成了后代子孙的姓。五是以祖先的爵位为姓,如王、侯等。六是以住地的方位和景物为姓,如东郭、西门、池、柳等。七是以职业为姓,如做陶器的人姓陶。八是以祖先的名号为姓,如中国人的祖先黄帝名叫轩辕,后来,轩辕就成了一个姓。

中国人的名字往往有一定的含义,表示某种愿望。有的名字中包含着出生时的地点、时间或自然现象,如京、晨、冬、雪等。有的名字表示希望具有某种美德,如忠、义、礼、信等。有的名字中有表示希望健康、长寿、幸福的意思,如健、寿、松、福等。男人的名字和女人的名字也不一样,男人的名字多用表示威武勇猛的字,如虎、龙、雄、伟、刚、强等。女人的名字常用表示温柔美丽的字,如凤、花、玉、彩、娟、静等。

古人的字和号

古人皆有字、号,字和号是有区别的,《礼经》就有男子二十冠而字的记载。字的意义,是表其取名之义,如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号一般是从生活居处中取的,如晋朝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字渊明,因为他住屋门前有五棵柳树,所以他自号五柳先生。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放意诗酒,自号醉吟先生,他居住在香山,因而也称香山居士。宋代文学家苏轼,姓苏,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唐代诗人李白幼年时居住在四川的青莲乡,他就给自己取号青莲居士。

此外,还有以官职、籍贯、谥号等被后人当作称号的,如大诗人杜甫,字子关,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因此后人便称他为杜拾遗。他又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也称他为杜工部。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字退之,宋朝熙宁中被追封为昌黎伯,故世称他为韩昌黎。清朝戊戌变法的康有为,籍贯广东南海,时人就称他为康南海。更有以谥号称的,如宋代名将岳飞,字鹏举,宋孝宗时追封为鄂王,谥武穆,所以后人便称他为岳武穆。

《水浒传》人物绰号谈

我国的绰号,在《后汉书朱隽列传》就有记载,但真正集绰号古今大成,含金量最高的仍非《水浒传》莫属。这些绰号富有神韵,江湖上一听绰号,马上想起其人,智多星的计谋,及时雨对人的扶危解困,一见此人如大旱甘霖,而鼓上蚤的身轻如燕,在鼓上弹跳如簧。但仔细阅读《水浒传》众好汉的绰号的命名乃有规律,并被后世的武侠小说继承,就像方程式,可以代换。

武器符号加人名式: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金枪手徐宁、双枪将董平;动物符号加人名式:豹子头林冲、金钱豹子汤隆、双头蛇解珍、双尾蝎解宝;古代英雄加人名式:小李广花荣、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地名符号加人名式:菜园子张青、镇三山黄信;神怪符号加人名式:母夜叉孙二娘、赤发鬼刘唐、活阎罗阮小七;职业符号加人名式:神医安道全;身体特征加人名式:一丈青扈三娘、摸着天杜千等。

绰号是一种文化,是江湖文化绿林好汉的身份的代码,它有着很深的社会、人生和精神的烙印,它是我们民族的特殊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这是一种民间文化的积淀。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初一政治视频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3.7 单音与和声 》辽宁李瑞洁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3.6 集体生活成就我 》贵州刘光显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下《情绪的管理》天津陈士宇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4.9 法律保障生活》广东张敏怡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3.6 集体生活成就我 》广东程桂芳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4.9 生活需要法律》湖北杨玉萍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3.6 集体生活邀请我 》广东方晓敏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3.6 集体生活邀请我 》浙江杨士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生活需要法律》福建潘美芳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4.9 生活需要法律》吉林邹天琦

与"初一政治人格不可辱教学设计"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