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计划及教案-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计划及教案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计划及教案

查字典政治网 2015-12-21

以下是查字典政治网为您推荐的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计划及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计划及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重点:

1、.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2、怎样预防违法。

3、使学生了解犯罪的危害。

4、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教学难点

1、怎样预防违法。

2、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共计五课时。

走近法律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各种规则,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让学生理解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和法律。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 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有一位中学生,酷爱计算机编程,一天,他正在为自己的黑客行为沾沾自喜时,警察却把他带走了。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不少,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我们要懂法、守法和护法,绝不能做违法的事。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板书)

一、走进法律(板书)

1、我们身边的规则(板书)

(1) 规则的重要性(板书)

学生阅读P86页材料分组讨论:

1、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

2、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

3、你还知道生活中有那些规则吗?它们起什么作用?假如没有这些规则会怎么样?

4、书中这一现象对我们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后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归纳: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正确。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人们的活动动机、目的是不同的,如果没有各种规则,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就象我们树上的图一样,陷入无序的彼此冲突之中。可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是十分重要的。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规则,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种特殊规则。

(2)特殊的规则法律 (板书)

活动:是真是假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游戏、比赛、讨论,明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体会中成长,并使学生懂得,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则,有什么特征。

举四种规则的行为:

社会道德:双休日到市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要求必须保持安静。

学生守则:在学校里上课,自修课必须保持安静,否则要扣除四项红旗竞赛分。

法律:在法院旁听审判必须保持安静。

宗教规范:每天早上,平阳寺的佛家子弟必须静坐一小时。

请学生开展竞猜,哪一种行为是法律,并从中寻找法律和其他规则的区别。(可以运用课本中的表格)

同样是保持安静,但他们却各有不同,通过对比找到法律的三个特殊性: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生活离不开法律(板书)

活动:看漫画分析问题

看教材第88页漫画,要求学生合作探讨问题:

1、法律维护了小郑的什么权利,要求其邻里承担了什么义务?

2、如果没有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小郑的生活将会怎样?

3、你在生活中碰到过或看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处理的?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在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也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它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它规定人们应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这就是法律的规范作用。

法律有规范作用(板书)

学生看课本第89页法律伴随我们的一生,要求学生找一找我们从出生到死亡涉及的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学生答略)。

学生看课本89页漫画。回答问题:

1、你能说出两幅漫画涉及的相关法律吗?

2、如果没有这相关的法律规定,情况将会怎样?

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

法律还有保护作用,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时刻站在你我的身边,法律是生活的卫士。它时刻维护着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它时刻维护着我们的利益,保护着我们的合法权利。

法律有保护作用(板书)

课堂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的行为都不可能是随心所欲的。人的行为如果不加以约束,那将会给别人,给社会,最终是给自己带来不利。所以,没有行为规则是不行的。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生活需要各种规则,更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护;我们青少年应当积极地去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课堂练习:

见练习册。

法不可违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刑事处罚含义和种类;提高学生守法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它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我们必须遵守,如果一个人违反了法律,不但会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而且自己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方框的内容。

二、法不可违(板书)

1、谁都不能违法(板书)

学生看P91小勤的故事,思考书中的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勤由于不懂法律作了违法的事,不作违法的事这是我们行为的底线,也是对我们最起码的要求,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遵守规则,尤其不能违反法律。那么什么是违法哪?

学生探究活动:

思考材料(材料见P91-92页)中的主人公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他们自己落得什么结果?(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P93页表格,选派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上述材料中的几位主人公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做了法律所禁止的事,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危害,自己也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要引以为鉴。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根据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违法行为可以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同学们看看书了解它们的含义,并划一下书。

三类违法行为相比较,前两种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小,我们把它们称为一般违法行为,而刑事违法行为就是我们要讲的犯罪行为。

2、犯罪必受惩罚(板书)

我们先了解什么是刑法,什么是犯罪?

(1) 犯罪、刑法(板书)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处罚的行为。

新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要求学生划书)

根据上面分析学生填写P94页的表。

(2)犯罪的特征(板书)

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最基本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后果)

教师根据实际和课本讲解。略。

(3)刑罚(板书)

刑罚有较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手段。(学生划书)

我国的刑罚种类可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是对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不是拘留)、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不是罚款)、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为提高学生兴趣,教师可以拓展一些内容。

活动:请你来判断

要求:学生阅读P96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都是玩笑惹的祸。看来我们开玩笑也要分清场合,要把握分寸,玩笑不当会害人害己的。这个材料也告诉我们不论什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 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的,懂得那些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懂得什么样的行为会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因此我们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课堂练习:

见练习册。

防患于未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犯罪的危害,引导学生要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教育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难点:遵守法律与饯行道德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违法犯罪,我们明白了无论什么人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有些不良习惯会害了我们,我们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拒绝不良诱惑。今天我们学习第三框的内容:防范于未然 。

三、防范于未然(板书)

1、认清犯罪危害(板书)

学生活动:案例分析(见教材第97页案例)

要求:以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①陈某由违纪再走向违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

②结合陈某的经历,大家说说违纪、违法和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③用违纪、违法、犯罪三个词谈谈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

通过分析思考我们认识到:人的行为是思想观念支配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难免会违纪,可能违法,甚至于犯罪。我们要意识到应该增强法纪观念,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严格要求自己。因此,我们要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积极追求上进,这样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提问: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对。严重的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犯罪不但对社会造成危害,它对家庭、他人以及行为人自己都会造成伤害,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个案例,我们看书98页小迪的案例(教师朗读)。我们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分析其危害性。(教师板书以下内容,与学生共同讨论,并板书危害性)

对他人:侵占他人财物、造成身体和心理伤害

对自己:坐牢、自毁前程

对家庭:妈妈精神失常、爸爸出车祸、姥姥死亡

对社会:影响社会安定

教师小结:通过上面这个案件我们可以看到: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国家司法保护。我们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心中要有道德和法律的准绳,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能图一时痛快、占小便宜,。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我们看一下相关连接的内容。

2、加强自我防范(板书)

那么,我们怎样预防犯罪哪?

(1)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板书)

我们还是看一个故事吧。(引导学生阅读P99页的材料,思考其中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老人们常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银,俗话也讲:善不积不足已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大错也是从小错开始的。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合格的公民,就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2)要划清是非界限(板书)

简单地说也就是要弄清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事不仅我们该做的。我国有一部《预防为成年人犯罪法》,这部法律就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为我们划清了是非界限。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内容。

集体或指定学生朗读P99相关连接的内容。

活动:填表(根据要求填写P100的表格)

学生填好后相互交流,教师点评。

(3)要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板书)

社会是复杂的,社会上的人是形形色色的,近朱则赤,近墨则黑。无数事实都证明,许多违法犯罪的人都是从交上了不良朋友或沾染了不良习气开始的,我们要自觉遵守法律,谨慎交友,要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活动:写一封回信

要求:学生阅读P100父亲给儿子信,以儿子的名义写封回信。

课堂小结:

违法犯罪的危害是极大的,而违法犯罪与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是紧密联系的,我们青少年要远离违法犯罪,加强自我防范,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课堂练习:

见练习册。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教学目标:

知道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

教学重点: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规定。

教学难点:司法保护的含义和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引言案例母亲斥骂女儿并要其跪下导入新课。教师可设计系列问题:对母亲斥骂女儿的事情,你是怎么看待的?母亲的行为是否违法?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由此引出未成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要给予他们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一、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板书)

1、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板书)

活动:案例分析

结合教材中小晨的案例。引导学生结合案例,说说国家制定专门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性?

教师小结:在我国凡是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成年人的心理、生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党和国家对我们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无限关怀,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保护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体现的是一种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1)家庭保护(板书)

活动:以漫画为情景讨论

要求学生以教材中的漫画为情景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①谈你对家庭保护的理解?你自己的家庭保护情况是怎样的?

②长整天打牌,不管孩子的行为对吗?

③生维护自己的权利主要应以哪部法律为后盾?

④长对我们尽抚养、监护之责,我们应当如何回报家长?

教师小结: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的作用,有两层意思:第一层,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第二层,为未成年人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我们要认识到父母或监护人有抚养、监护未成年人的职责及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2)学校保护(板书)

活动:说说我们的学校保护

(一)探究学习:

让学生阅读书上有关社会保护的两项规定。教师设计系列问题,如未成年人为什么不宜涉足营业性舞厅?淫秽、暴力、凶杀、恐怖书刊、音像制品对未成年人有什么危害?还有哪些场所是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等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讨论,结合学生的观点,教育学生社会是复杂的,应该学会辨别是非善恶,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想一想,说一说:

①学校在保护学生健康成长方面作了哪些事情?(提示:从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来说)

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和同学?如何对待学习?

(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去谈谈应该怎样正确利用和对待学校保护。)

教师小结: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2、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板书)

(1)社会保护(板书)

活动:请你来说法

引导学生分析书上的案例,查一查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社会保护的条款,说说该企业招用童工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规定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招用童工?

引导学生分析P105材料引出社会保护的内容。

教师小结: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

(2)司法保护(板书)

提问:什么是司法保护?说说你所了解的司法保护有哪些?

学生在生活中对司法保护知之甚少,需要教师的指导。

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案例,把有关司法保护的内容再列出来,利用书本上的案例,请学生谈谈为什么要对小童从轻处罚?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教师小结:司法保护是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司法保护的内容:设立少年法庭、对未成年犯罪不公开审理等。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保护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措施。例如: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等等。

分组讨论一:判断是非

让学生阅读书上107页的材料,可分小组完成,每个小组一个问题,除判断是否违法,最主要的是阐明理由。小组讨论后,推荐一名代表法言,可以根据情况提出几点要求,展开竞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分组讨论二:辨别四道防线?

让学生阅读图片,说出四幅图片分别体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哪一道防线。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四种保护还有哪些内容,请学生思考回答。

课堂小结:

同学们,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较为普遍。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下一次课上,我们将学习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

课堂练习:

见练习册。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未成年人难免会受到伤害,侵权行为还大量存在,但同时也认识到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想办法解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哪?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方框的内容。

二、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板书)

1、求助有路。(板书)

活动:小组讨论:请你帮帮小芳

学生仔细阅读P108的案例:13岁的女孩小芳要求上学遭到继父的拒绝。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请你为小芳想想办法,怎样才能继续上学?

教师从中抽取几个组派代表发言总结,同时把学生想出的办法分类写在黑板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合法的手段去帮助小芳。

教师小结: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私自报复,要用正确的合法的手段去维护。否则,忍气吞声就会纵容违法行为,私自报复也会害了自己。

请你为小芳同学选择最佳方法?

你们为小芳提供这么多的好方法,小芳由衷地感到高兴,似乎看到了上学的希望,可是小芳同学该采用哪一种方法才能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请你替小芳同学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并说明你的理由。教师在黑板上做简单的记录。

教师小结:法律是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但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这样的方式省时、省力,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教师板书:协商协调仲裁诉讼。

学生阅读P108-110页的内容了解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机构的相关方面的内容。

教师小结: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向这些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人们常用的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非诉讼手段。当然我们也可以采取诉讼手段,去打官司。

2、敢打官司(板书)

活动:小苗的故事

可以以电视报导的形式出现:让一位学生扮演节目主持人,一位学生扮演小苗,主持人进行采访,了解事情经过后提出小苗在学校擦日光灯时,不小心摔伤,落下了残疾,对此谁应该负责任?、请你帮小苗想想办法,她怎样才能讨回公道?、 学生可以告老师吗?可以和学校打官司吗?这样会带来什么后果?等问题。稍后采访全班同学,让他们谈看法。

教师小结:打官司这一维权方式,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打官司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是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勇敢地到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诉讼有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板书)

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罪犯的活动。

学生看书了解刑事诉讼案件的类型,教师适当讲解。

民事诉讼(板书)

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学生看书了解民事诉讼案件的种类,教师适当讲解。

行政诉讼(板书)

速成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下面我们看一个具体案件。学生看P112页相关连接中的案件。

活动:小小辩论赛:

根据课堂上学生的选择将全班分成正反两大组,选出组长,以打官司是光彩的/打官司是不光彩的题目进行辩论。

引领对策:教师课前应对学生就如何辩论、处理材料进行指导,辩论结束后,评出优胜者、最佳辩手,教师进行点评。

3、善于斗争(板书)

学生或教师朗读P112页和P113页的材料,学生思考:

①假如你是小平,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②小娅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③你遇到类似的事会怎样做?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一起共享。

学生讨论后自有发言,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我们要认识到: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狡猾的,青少年与其做斗争时,要讲究智斗,力求在免受伤亡的前提下,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如果对违法犯罪行为视而不见,只能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自己也要受到谴责。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我们青少年要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活动:与法同行

学生阅读课本114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思考并交流:

①上游戏厅很正常,有时候需要舒缓放松一下。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②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自己也不去侵犯别人的利益,他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③小芳同学可以采取哪些行动?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偶尔上游戏厅放松一下是可以的,但不能沉迷其中。他人的事与己无关的想法是错误的。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运用法律维权、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当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也要加以维护,因为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损害了它们的利益也就损害了我们自己的利益。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与讨论,我们知道了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更不能私下报复。首先向有关维权机构投诉、反映,以求帮助解决,因为非诉讼手段是维护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如果还是得不到解决的,请找法律,因为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课堂练习: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初一政治视频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上《3.7 让家更美好》江西彭娟娟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下《2.5 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河南李涵清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上《家的意味》黑龙江黄丽丽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4.9 法律保障生活》贵州王娟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3.6 集体生活邀请我 》浙江杨士燕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3.6 集体生活邀请我 》广东方晓敏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4.10 我们与法律同行》重庆仇礼鹏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上《4.8 生命可以永恒吗》陕西张烨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上《3.6 走近老师 》河北孟艳玲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3.6 集体生活邀请我 》天津刘媛

与"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计划及教案"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