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父母》第一课时教案-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设计> 《我和父母》第一课时教案

《我和父母》第一课时教案

查字典政治网 2015-12-21

以下是查字典政治网为您推荐的《我和父母》第一课时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我和父母》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题是第三单元学会交往的第一课,单元主要围绕学生怎样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与人交往,尤其是怎样处理好与父母、教师的关系,学会与父母、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展开的。本课重点讲解我与父母的关系,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学会感恩,用爱和孝敬回报父母的爱,走好人生之路。

二、教学对象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七年级学生的心理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交往逐渐增多,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对父母的依赖感降低,希望得到父母理解与尊重,但他们又很难理解、读懂父母所付出的爱,更不懂得在相处的过程中如何感恩,如何回报父母。

以我们学校的学生为例,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我校属于民办学校,绝大部分学生家境较好,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比较少经历磨难,家长寄予希望较大,平时家长都是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大部分学生知识面较广,思维也比较活跃,喜欢追求个性,但极少能真正替父母着想,帮助父母分忧解愁,不懂得感恩。

三、教学设计思想

1、坚持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的理念,以体验式情境教学为主。对青春期的孩子单纯的说教只会适得其反,只有让其在切身体验中有所感悟,才能达到老师的引导作用。谨记教育的心理规律亲身经历的,我会记住。

2、根据学生的现实心理,通过换位思考、体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通过实践活动达到情感的升华。同时,充分利用学生课堂生成资源。

3、注意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寻找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的图片、音乐、视频等材料,增强学生的情感熏陶,拓宽学生的视野,也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融洽,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到父母在我们一生中给予的爱和所付出的辛劳,认识到孝敬父母不仅仅是美德,也是法律赋予的责任。

2.能力目标:懂得孝敬父母,能尊重父母和长辈,纠正各种不孝敬父母的行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恩,回报父母的爱。

3.情感目标: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激发学生对父母的亲情和孝敬父母的真情。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孝敬父母,用爱回报父母

难点:如何读懂、体会父母的爱

六、教学手段和准备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班级前后四个同学为一小组进行分组

3、课前完成家庭支出的小调查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疑导入

激发情趣

幻灯片展示:福娃迎迎

设疑启发:迎迎的设计取材于什么动物呢?我们同学可能有听过藏羚羊跪拜的故事,一只母藏羚羊在面对猎人的枪口时,却留着眼泪主动地跪在猎人的枪口下,为的是保护刚要出生的孩子,我们知道生物中的许多母性通常用超常的行为去保护他们的孩子,而我们人类也是如此。有人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形容儿女对父母的回报,那父母究竟给予我们哪些爱呢?我们又该如何报答父母的爱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 学生观察图片、竞猜 通过福娃图片的展示、设疑,从学生熟知的奥运吉祥物入手,激发学生情趣,自然导入本课课题

心灵导航

引发思考 启发思考:每个人生下来最熟悉的、一直陪伴我们成长的莫过于我们自己的父母,你是否了解你自己的父母呢? 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一下自己的父母,包括姓名、职业、工作单位、生日、爱好、喜欢的颜色、爱吃的食品等等。 通过心灵导航,把学生引向自己最熟悉的父母,使学生提出问题:我和父母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我是否了解自己的父母?

创设情景

情感体验

(突破难点) 播放flash《母亲》 学生观看flash

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

父母抚养我们长大

父母供我们上学

父母经常关心我们的学习

通过观看flash动画,更直观地把学生引向生活情境中去,触发情感,使学生回归生活,反思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给予的爱。

通过假如我是父母的活动,使学生学会

换位思考,体验父母对子女博大、无私的爱,同学之间互相分享也使他们能更充分体验父母的期望

引导学生思考:请大家说说父母在一生中给予我们哪些爱?

启发: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第一位老师。父母的爱从呱呱坠地开始就伴随我们一生,而且是博大的、无私的。

分组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父母

把学生分成婴幼儿组、青少年组、成年组、老年组

请分别用一句话,说说假如你是父母,你最希望自己的子女怎么样?

贴近生活,深入激发

启发思考:

1.你为什么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好好学习呢?

2.生活中是否有曾经感动你的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呢? 学生按婴幼儿组、青少年组、成年组、老年组,用一句话谈谈假如我是父母,我希望他们

学生回答:

在幼年的时候,我希望小孩能健康快乐

在少年的时候,我希望小孩能聪明、爱学习

在青少年时期,我希望他能好好学习,分担父母的忧愁,学会自立

在老年的时候,我希望孩子们能陪伴在自己的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同学分享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谈谈曾经让自己的感动的那份爱

比如,有位学生列举自己参加省歌咏比赛的时候,突然生病时,看到父母焦头烂额的神情以及父母在自己最后获奖时,欣喜激动的情形,使自己认识到父母在自己心中,几乎倾注了全部的爱

师生共学

获理释疑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刚才同学们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忆了曾经让自己的感动的伟大的父母的爱。父母究竟给予我们哪些爱呢? 学生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归纳,每小组各派一位同学总结 通过师生共学,回归教材,落实知识目标,获理释疑

引用生活中熟悉的公益广告片《常回家看看》,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爱的呼吁和换位思考,升华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从社会角度去思考。

归纳、板书:(见前)

启发思考: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父母的爱是无价的,我们除了享受爱、读懂爱,更应该学会回报爱,用实际行动去孝敬父母,学会感恩。

(引导学生从书本找出为什么?)

归纳、板书:(见前)

播公益广告片《常回家看看》 学生观看并启发学生从社会的角度思考,关爱老年人对我们社会有什么意义?

提问:看完这熟悉的《常回家看看》,同学们想想假如你是其中的那位老人,你会怎么有什么感受?

归纳总结:这广告呼吁我们常回家看看,关心和照顾家中的老人,回报父母是我们做儿女的责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赋予我们的责任。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将爱心传递下去,关心和孝敬长辈,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温馨。

投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提问:学完这课后,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爱呢?

归纳、板书:(见前)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策划用什么样的方案回报父母最好?

2、各小组展示小组方案 小组合作探究,共同探讨,群策群力,实现能力目标

引导:

家庭开支我的小调查完成情况,并鼓励同学谈谈感受 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并谈感受

经过调查我才发现,其实生活来之不易,父母在我们生活中日夜操劳,为了我们家庭付出了很多!

通过学生课前的小调查,使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生活的艰辛,能够理解父母的行为,珍惜父母的爱

播公益广告片《给妈妈洗脚》

归纳总结:于细微处见精神,老师希望你们从学完这课后有真实的行动,选一个合适的家务岗位,说说选择的理由并保证做到。

学生思考,选择岗位并说明理由

我希望帮爸爸妈妈洗碗,因为我能做到

我准备帮妈妈周末拖地板,因为我也可以做到,学校我就是这样做的

通过活动呼吁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开始爱的行动

此外,我们在一些特殊的节日也不要忘记给父母一些真诚的问候和祝福,如父亲节、母亲节,父母的生日。

课外拓展:父亲节、母亲节的来历

引导思考:你知道英文father、mother首字母分别代表什么单词?

学生讨论:

寻找最合适的单词

制作精美小卡片

发散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注重学生跨学科的资源整合,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归纳小结、教学反思 课堂小结:

学完了这课,相信我们对父母在我们一生中的作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报答父母的爱有了新的认识,可能你很想感谢父母又不敢说;或许你曾经让父母生气,现在你领会了想表达歉意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或许你想对父母表达你的看法,请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你的心语。

播放背景音乐:钢琴曲《秋日私语》 学生课堂或课后完成,并把心语交给自己的父母 让学生有感而发,通过亲子沟通,增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也为下节课《如何化解亲子冲突》作好铺垫

八、板书设计:

(一)、追随一生的爱

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这美好的世界

2.父母给我们衣食和爱抚,培养我们健康成长。

3.父母给我们殷切的叮咛和期望,教我们学会做人。

(二)、学会感恩,用爱和孝敬回报父母

1.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责任。

2.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1.用心领受父母的教诲和期待。

2.诚心体谅父母的忧虑和烦恼。

3.真心关注父母的健康和心情。

九、教学反思

1、这堂课上完后,学生大部分都有送给父母一份自己的礼物或给父母一段自己的心语,通过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亲子沟通,增进了学生与父母的感情,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这种做法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充分认可和赞同。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我还是坚信:要抓住他们的成长心理,通过体验式的情境教学,回归生活,而不是简单说教。

2、新课程标准下更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贴近生活,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发展性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课程资源的整合,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探寻,在探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初一政治视频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3.6 集体生活邀请我 》湖北潘旻曦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3.7 单音与和声 》辽宁李瑞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下《法律为我们护航》吉林窦海欣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3.6 集体生活邀请我 》河南刘艳平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4.9 法律保障生活》福建陈辉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4.9 法律保障生活》广东张敏怡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3.6 集体生活邀请我 》吉林郭丽媛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上《4.9 增强生命的韧性》天津陈君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上《4.9 守护生命》西藏孙竹青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4.9 法律保障生活》山东张莹

与"《我和父母》第一课时教案"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