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新自我教案-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设计> 认识新自我教案

认识新自我教案

查字典政治网 2015-12-21

以下是查字典政治网为您推荐的认识新自我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认识新自我教案

一、本单元依据的课程标准。

在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并指出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认同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

在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类目标中,也提出热爱生命亲近自然,保护环境尊重他人的目标。

本单元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部分,具体落实:

1、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

●1.1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2 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

●1.6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2、成长中的我中自尊自强。

●2.1 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2.2 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2.5 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阶段学生的实际,引导他们深刻认识青春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人把握自我的主动性,不断进行自我创新。

二、内容及结构(设计思路)分析。

《认识新自我》是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

从学生的成长特点而言,这一时期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产生我是初中生了、我长大了等观念,开始与青春的亲密接触,青春时期的热情、朝气,连同青春的冲动一起叩响少年的心扉,容易出现对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产生逆反、从众等有碍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心理。同样,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答案,喜欢自己思考人生与意义等重大问题。

针对学生成长的这些特点,依据课标的目标要求和内容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我们设计了认识新自我这一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从认识生命的角度认识自我,接着,从了解青春的角度认识处于青春期的自我,最后从发展新自我的角度鼓励学生创造新的自我。与学生共同思索,一起探讨青春是什么?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烦恼?怎样让学生的青春更光彩?能不能让青春长在?为什么要珍爱生命?等等问题

本单元设计了三课以达成上述目标。

第3课珍爱生命 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从认识生命的角度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从自然生命与人类的生命的关系的广阔平台上认识人类生命的独特性,进而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珍爱所有生命的意义上珍爱自己的生命,提升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4课欢快的青春节拍 针对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发展事实,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了解青春,将自我定位于青春的大背景中,引导学生在了解青春的意义的基础上,认识处于青春期中的我,过欢快的、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的生活。

第5课自我新期待 在前两课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并且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我,认识到自我是常新的,是可以变化、发展的。在这个前提下,以现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偶像崇拜为切人口,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新期待,主动把握自我,发展自我。

第一课时 第三课第一框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教学难点:人类为什么要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

二、学生分析

现在的很多学生,都是独身子女,在家受到亲朋好友的百般呵护,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缺少对周围生命的关爱,更加不懂得珍惜其他各种各样的生命体,甚至以摧残其他生命体特别是身边的花草树木等为荣。这种现象说到底是道德的缺失。而这种道德的缺失其根源在于对生命教育的轻视。于是就有了像清华学生刘海洋、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等草荐生命的悲惨事件。因此,有必要从小就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在交流中受到触动,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丰富与意义。使关爱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引导学生培养爱心。

三、综合设计思路:

本课从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命谈起,丰富多彩的生命使世界变得生动、精彩,引导学生懂得生命是值得珍爱的道理。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主动了解世界上的各种生命,从而感受到生命为世界带来的生机、活力,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来探讨各种生命之间该如何相处,这就是本框第二层内容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可曾想象,世界如果没有了生命,会是什么样?(同学们尽情想象后回答。)

同学们想象力非常丰富,虽然回答各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的地球将变得非常的死寂与可怕。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据科学家研究,在地球上生存着3000万~5000万生命,人类只是这众多生命中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生命,认识生命。

2、探究生命

为了解多彩的生命,让我们先从熟悉的校园环境开始。同学们知道在我们的校园内,都有哪些生命吗?(同学回答)

成立合作探究小组:专门对我们校园里的生命进行了收集整理。20分钟后,展示大家观察记录的资料。

教师小结:看来,咱们校园里的生命还真不少。要是走进广袤的大自然,那生命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3、播放《动物世界》,感受生命之精彩。

然后请同学们展开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关爱其他的生命,与他们和谐相处呢?请举例说明(正反例均可)。

从同学们举的例子来看,各种生命之间息息相关,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生态系统,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如果随意毁灭某种生命,就会使这个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会受到破坏,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因此,生命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我们一定要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

4、学生讲故事,体会生命需要关爱。

同学们,你能给大家讲一个人类与其他生命相互关爱的故事吗?

(学生讲故事。)

同学们讲得非常好,老师也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吗?

(播放一位教师救助猛禽小红隼的录像。)

同学们,同样是救助,动物救人与人救助动物有什么不同?(同学回答。)

动物救人是一种本能,而人救助动物是人在认识到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也只有认识到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为了人类长远的利益必须关爱生命、保护环境,才能做到这一点。为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我们有责任关爱生命,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了解了生命的丰富性,又认识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更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我们的地球,我们应该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悦纳生命,珍爱生命。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学生可能会提出 害虫的生命体,也要关爱吗类似的问题,尽量淡化迷一类问题,可让学生作为:课后的一个小课题去探讨,不必强求有标准答案。

第二课时 第三课第二框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题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第三课《珍爱生命》的第二框,它主要是从生命的个性层面来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爱生命,教材设计首先从自然到人,引导学生探询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类的生命有别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是各不相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生命之情,为下一课题探讨生命价值打下基础,最后探讨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成长之路。

这个课题是整个生命教育的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任何生命都应抱着肯定其意义、尊重其存在的态度,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

(1)在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并指出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认同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

(2)在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类目标中,也提出热爱生命的目标。

(3)《内容标准》部分,具体落实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的相关要求设计。

二、学生分析:

(1)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一些偏差。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2)独生子女的独尊心态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他人生命与价值的忽视。

中国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到九十年代初,计划生育观念已深入人

心,我们面对的绝大多政治生都是独生女子。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结构,及在这一特殊环境中形成的特殊的资源分配方式,使学生成为这一环境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优越的感受也容易导致他形成对他人要求过多、对自己反省太少的习惯。自己把自己当成中心,产生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着想的观念。这种观念与我们民主、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现代伦理存在冲突,非常需要对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意识方面的引导,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我的基础上,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学设计重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相统一的教改新理念,力求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课堂以活动串联,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主题之中,突出学生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启迪学生的独立思考,真正内化生命是多彩的、生命是可贵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所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主题探究法和游戏活动法。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询生命的独特性,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热爱各种生命,思考和设计自己独特的生命之路。

2、能力:(1)逐步提高学生观察、辨别与分析生命差异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对生

命存在的价值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反思、展示、设计与提升自我个性的能力

3、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是具

有智慧与思维的生命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人类生命和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

2、难点: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并由衷的热爱与珍惜丰富多样的生命。

六、组织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阶段:

1、学生4人为一组,采集植物的相同叶子标本;收集本组同学的大拇指的指纹。

2、了解自己和相互了解同学的个性、品质、习惯、兴趣爱好、特长优点等等。

3、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印泥、一张白纸、一个放大镜、一张红色空白卡片;一棵小柏树

(二)课堂教学过程:

1、猜测与想象:

教师展示各种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图片上的物品(与指纹有关的高科技产品)。古今中外许多事实证明,绝大多数重大发明、创造都是先提出设想,即猜测,然后再进行验证、分析、推理,从而产生新的发现。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一特点,通过猜测活动,迅速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指纹产品广泛运用的可靠性、可行性和可信性。提出问题:同学们家里有没有用指纹锁?这里学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有,老师就要问:难道你不担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纹锁进去吗?二是没有,老师就要问:如果你家装了这种锁你担不担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纹锁进去?绝大多政治生回答不担心。老师进而追问:难道指纹真有这么神奇吗?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这一主题。

2、观察与探究(1):

首先让学生分4人一组收集指纹,运用各种手段观察探究指纹的情况;要学生用准备的印泥、白纸收集;并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形形色色的指纹。然后让学生来说说各组观察到的情况:指纹的大小、形状;螺纹的形状、螺纹的疏密、螺纹的弯曲度等等方面的差异。

第二步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采集的各种看似相同的叶子标本,让观察学生所收集的叶子到底是不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有差异,请把它找出来。学生会从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叶脉等等方面比较、归纳。这种先收集相同的树叶,然后再找不同,实际上是运用了逆向思维法,它更能有效的说明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的道理。

然后让学生在深入探究以上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就观察与分析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总结出:世界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3、比较与归纳:

各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差异,每中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有自己的独特性;动物有动物的独特性;微生物有其独特性┄┄。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异常精彩。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和向往这美丽的生活。

教师提问: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哪些独特之处?让学生说说人类独特的本领表现在哪些地方?这个问题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因此,绝大多政治生能尽情的表达: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人类利用智慧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等等都反映了人类独特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人类与其他生命最突出的不同表现就是拥有高超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前进的坚定信念。

在此基础上做一个智力游戏,即:展开你智慧的翅膀,编写我们人类的智慧的诗句。按4人一组展开竞赛,先是组内选出一句最能反映人类智慧的诗句,然后全班评出最能反映人类智慧的诗句。如:虽然没有鸟的羽翼,人也可以飞上蓝天;虽然没有鱼的腮鳍,人也可以遨游海洋;虽然生活在今天,人可以了解亿万年前的过去;虽然生活在现在,人可以放眼美好的未来;虽然没有萤火虫的荧光,人也能将黑夜变成白昼;虽然没有猎豹矫健的步履,人也能日行千里;虽然没有大象强壮的臂力,但人也能移山填海;虽然没有蜻蜓的复眼,但人也能迅速发现和避开敌人

这个智力游戏活动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诗句中又体现了学生间的独特差异性。

4、观察与探究(2):

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独特之处。那么,人与人之间有没有差异呢?通过克隆老师的粉笔字的游戏拓展学生对人与人之间表里都有差异的认识。老师在黑板上随便写一个字,然后请学生上来模仿老师的这个字。通过克隆,学生感受到每个人所写的字都具有自己的风格,尽管极力去模仿他人,但依然带有自己的特性。

字如其人,人如其面,各不相同,那么除了字写的不一样外,人与人之间还有哪些不同?展示双胞胎的图片,找不同。一般学生会从找出她们外表的不同,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双胞胎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通过双胞胎的外表猜一猜她们的性格。进而分析出双胞胎除了外表以外的差异,即性格,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等内在方面也具有很多的不同。并用这对双胞胎的自我描述(课前我让她们写好的)来验证学生的结论的正确性。使学生对人的独特性有一个由外到内全方位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方面的特殊表现是什么?为进一步推动课堂高潮做好铺垫。

通过这个活动,尤其是了解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与众不同性,使学生懂得独特的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从而深刻体会到你、我、他以及所有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为生命添光彩的激情。

5、体验与成长:

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品质,就会有不同的人生之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

途径也不同。就像大家从出生到现在,每个人走过的道路是不同的,对不对?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今后与众不同的成长道路?请根据你自己前面所分析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成长环境等等为自己设计一棵未来的生命之树。教师给每个同学发一张红色空白卡片,让学生把内容写在上面。

期间教师播放一首抒情的背景音乐,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反思自己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成长环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所以这首背景音乐是在学生设计自己的未来时播放的。设计好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未来生命的美好设想,同时播放一首动感十足音乐(A CUP OF LIFE),有利于学生迸发出对生命的热爱,对青春的激情。并且让学生放飞自己的理想,将红色的卡片挂在一棵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活力的柏树上。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提升课堂实效。

最后,送上老师真诚的祝福:祝愿所有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能力,开拓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

(三)课后教学反思:

1、方法:(1)写教学日记自我反思 (2)与其他教师交流反思

(3)通过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分析与反思 (4)上网在论坛上交流

2、通过课后分析与反思,对这节课有两点感受很深:

第一,教学设计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千万不能纸上谈兵,尤其是教学活动设计,主题要明显,数量要适中,能为教学服务。在教学时还要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否则,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实效。比如,在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方面的特殊表现是什么?但在我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是在说自己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的同时还让学生来表演表演自己的特长、能力,结果有的班级学生放的开,表演欲很强,效果很好。但有的班级学生相对文静,表演就出现冷场,效果就不理想。

第二,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很多东西不能实现预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的学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现场产生的资源,及时开发,进行教学。比如,本节课有的班级学生突然提出克隆生命体之间是完全相同的生命来反驳生命的独特性(关于克隆技术,我个人认为,如果面对的是8、9年级的学生,在教学是有必要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有所体现。而对于7年级学生,我觉得没有必要分析,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也没有涉及到。但是,有个别学生知识面广,万一提出这一问题,我们也不能含糊其词的回避。)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个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机会,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懂得克隆生命体间也是有差异的。如年龄等当然,有时这类问题老师当场无法解决,可以借机发动学生利用课后去找资料、去探究、去学习。这样,更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教学目标的提升和内化。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初一政治视频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3.6 集体生活成就我 》辽宁李雪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上《3.6 走近老师 》陕西陈琼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3.6 集体生活邀请我 》吉林郭丽媛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上《4.9 增强生命的韧性》新疆王郁菏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3.6 集体生活邀请我 》湖北潘旻曦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下《3.8 憧憬美好集体 》湖北付岭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上《3.7 爱在家人间》甘肃刘强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上《3.6 走近老师 》新疆郑秀慧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上《4.10 感受生命的意义》辽宁郝飞飞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上《3.7 让家更美好》内蒙古吴金凤

与"认识新自我教案"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