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查字典政治网为您推荐的《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 知识: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从而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预防违法犯罪,过健康生活。 现代生活,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黄、赌、毒及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时时会出现在学生的生活中,同时一部分学生因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差等原因,常常沾染一些不良习惯,最终导致违法甚至犯罪。所以,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成为本课时展开的生活基础和根本动机。 什么是法律,什么是违法,什么是一般违法,什么是犯罪,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通过以上问题的解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这是本课相关的理论支点,也是学生学法、用法的根本武器。 掌握法律知识,认识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对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际,自觉遵纪守法,这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层次,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逻辑性。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弄清二者的联系,这就为下一环节对学生提出要求奠定了理论基础。青少年极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经常不拘小节、小错不断,,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提高认识,进行改正,便可能会滑向严重不良行为乃至犯罪。因此,只有帮助他们了解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懂得一般违法和犯罪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犯罪,才能自觉地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预防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所以,如何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应该成为今天学习的重点。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是本课的学习的难点。这一问题道理好理解,但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就比较难些。因为,七年级的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这些特点,往往使他们对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抵制,以致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影响其自身的发展。另外,七年级的学生因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差等原因,给抵制不良诱惑带来一些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知道不良诱惑的的危害,又要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自觉遵纪守法,自觉抵制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 由于本单元是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学生需要知道法律是什么,但这一问题不是这里的重点,它将在八年级具体讲解。所以,法律的相关概念及特征不做过高要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有关规定。(2)搜集由不良行为走向犯罪的案例。(3)调查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不良现象,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现状。 学生准备:(1)搜集由不良行为走向犯罪的案例。(2)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有关规定。 [教学活动] 环节(一): 自主感悟 多媒体展示漫画《三步曲》,在欣赏漫画接近尾声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漫画中小明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学生稍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原因 ,如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贫乏、交友不慎、经不起诱惑、不能防微杜渐等由小错一步步滑向犯罪。 教师归纳总结,小明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青少年应该学法懂法守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多媒体抛出课题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环节(二)共同探究 预防违法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首先应该要学法、懂法,今天,我们就从法律的概念学起。什么是法律?它有什么特征呢?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看两个中的事例吧 活动一 你说我说大家说 镜头一:一中年妇女李某走上公交车,看到座无虚席,便用乞求的语气说:哪位先生小姐行个好,我抱着孩子不方便。附近一青年遂起身让座,众人投来赞许的目光。谁料过了一会儿,从年轻妇女李某怀抱的毛毯里却探出小狗的头。一时间车厢内众说纷纭,人们投来鄙视的目光,此时这位妇女脸已变得绯红,车一到站便仓皇下车。 镜头二:北京某单位工人马某专门尾随脖子上挂钥匙的小学生,当小学生独自一人开门进家的时候,马某趁机偷袭,大肆实施抢劫和Q###J,一时民愤极大。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多行不义必自毙,马某终因触犯刑法被判处无期徒刑。 学生分组讨论李某和马某行为的性质及后果。同时教师倾听、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状况,对学生不成熟的观点及时指正。 教师归纳总结:李某的行为违背了道德,人们的谴责使她无地自容;而马某的行为则触犯了法律,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引导学生紧密联系以上案例,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多媒体显示: 1、法律和道德有什么相同之处? 2、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相比,有哪些基本特征? 通过讨论,要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普遍约束性、强制性和严肃性。为下一环节的学习作好铺垫。多媒体明确以上问题: 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相比,法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三、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活动二 活学活用,以案说法 案例1: 正在上中学的贾明,曾经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但自从结识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后,完全变了,他学会了吸烟喝酒,泡网吧。家长给他的零花钱,不够用,就开始小偷小摸,后来又向低年级的同学索要财物,并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 从拘留所出来后,他不思悔改,又先后七次到同学家行窃,窃得现金4000多元和价值2000多元的财物,人民法院以法判处贾明有期徒刑3年。 说一说: ⑴ 贾良从向小同学索要财物到入室盗窃前后两次行为在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上有何异同? ⑵ 贾良从向小同学索要财物到入室盗窃的堕落过程说明了什么? ⑶ 贾良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的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本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的概念及区别和联系。由于问题数量多,难度大,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讨论,对于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作到心中有数,以备总结时能够有的放矢。 利用多媒体,检查学生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点拨、补充和鼓励。
借助案例和相关题目的分析,指导学生概括违法、一般违法、犯罪的定义。 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活动总结:小明和贾良以青春的代价告诉我们,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在触犯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严格的界限。而另一方面,它们又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都终将受到法律制裁。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犯罪。可见,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环节(三) 生活在线 不良诱惑可能就潜伏在我们身边,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处都会面临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考验。 活动三 辩论会 欣赏漫画《葡萄架下》展开辩论 辩题:拒绝还是尝试 正方:勇敢于拒绝 反方:偶尔偷摘一次也没什么 要求: 1、双方陈词: 正方、反方代表,简要陈述己方的观点和主张 2、自由辩论: 双方唇枪舌剑,寻找对手漏洞并自圆其说。不能有侮辱性的语言。 3、强化观点: 总结辩论成果,进一步阐明观点,此时仍可以向对手施加杀手锏。 生辩论时师做适时引导,防止偏离主题。 本环节,通过学生唇枪色箭的辩论,懂得一般违法和犯罪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犯罪,教育学生自觉地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预防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活动四 实话实说 身边的葡萄不能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是否也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呢?今天,我们不妨也做个批评和自我批评。我们的小记者正在做随即采访,我们来一起关注。 选出两名同学做小记者进行采访,四名同学做专家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采访的内容如下: ⑴你或周围的人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吗? ⑵这些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会带来哪些危害? ⑶有什么好办法加以预防? 多媒体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有关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规定。教师进行采访总结,对于其中的典型行为,要重点给予指正。告戒学生千里之提,溃于蚁穴。避免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做起。中学生应该以学校为中心进行活动,坚持在校学习,不要盲目的学习和模仿影视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手段和情节,谨慎交友,不要和社会上品行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要克服虚荣攀比心理,避免早恋,不要轻信他人哄骗,不讲哥们义气。 环节四:收获时节 这节课我的收获有: 今后我会: 1、通过学习,我懂得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是
2、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有效预防违法犯罪必须做到
3、我的感悟: 教师小结,提出要求,表达希望:在现实生活中,一向些人走上溜撬扒窃、拦路抢劫、图财害命的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吸一支烟、乱花一点钱、看一次黄色的录象等开始的。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燃。生活是美好的,也是复杂的。我们一定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课后作业:查阅有关法规,了解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哪8种犯罪会受到形式刑事制裁,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有的犯罪都要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