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与父母平等沟通教学案-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设计> 第5课 与父母平等沟通教学案

第5课 与父母平等沟通教学案

查字典政治网 2015-12-11

编者按:查字典政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地理试题:第5课 与父母平等沟通教学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5课 与父母平等沟通教学案

第二课时 克服逆反心理

【训练要点】

1.了解逆反心理的含义及表现。 2.掌握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

【课堂达标】

知识点一、逆反心理的含义及表现

1.逆反心理表现最明显的人群是( )A.儿童 B.青少年 C.中年人 D.老年人

2. 对于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认识正确的是

A.父母不能尊重子女的独立意识 B.子女观点片面、偏激,不能理解父母的关爱

C.青春期和更年期闹战争,什么道理也讲不清 D.父母和子女都有责任,缺乏平等沟通

3.今天,你放学较早,决定帮父母做点事情。父母回家后看见你没有做功课便训斥你。这时,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

A.将房门一关,不理父母 B.扔下东西就走

C.和他们大吵一番 D.向父母解释,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4.下列属于逆反心理的有() ①多疑 ②偏执 ③冷漠 ④顺从父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孩子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与父母相抵触的情绪,心里有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对抗、不顺从的行为。

请回答:

(1)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也一定与父母发生过冲突,产生过逆反心理,请你说说你当时的表现。

(2)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逆反心理的危害。

知识点二、克服逆反心理的有效方法

6.判断题

(1)我们和父母长辈发生矛盾时,就要和他们对着干。()

(2)培养发散思维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有效方法。()

7. 一位中学生给电台节目主持人来信说:自从上了初中以后,我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最令我痛苦的是我的父母。小时候,父母是我的偶象,是我向小伙伴们夸耀的资本,父亲是市劳模,母亲是优秀教师。可是,长大后我却发现他们原来很俗气,父亲除了工作什么都不懂,像个没有思想的机器人;母亲像个小市民,不仅爱查着我的书包,还喜欢偷看我的日记、审问来我家的同学,就像一个克格勃,我活得很累啊!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简直有度日如年的感觉解决这位中学生烦恼的方法,错误的是

A.换位思考,明确父母的严也是一种爱

B.父母的教育方法只要伤我自尊,我就要强烈反抗,或离家出走

C.认识到父母间的代沟,尝试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交流

D.克服逆反心理,想一想父母这样做的道理

10.初中生小莉发现父母私拆了自己的信件,还翻看了自己的日记,此时小莉应采取的正确做法为()

①与父母大吵大闹②告诉父母,他们的做法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希望父母尊重自己③与父母开诚布公地交谈④平时多和父母讲一些自己的情况,让父母了解自己、信任自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在家庭交往中,我们应多帮助父母,这样会使我们交往起来无障碍。我们应这样帮助父母()

A.辍学挣钱,奉养父母 B.父母很忙,我们经常请假回家帮他们做事

C.利用周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D.每天放学后回家做饭、炒菜、洗衣服,不做作业

12.简答题。

逆反心理会危害我们的健康成长,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最易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我们要掌握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你有克服逆反心理的小窍门吗?请写出两个。

【课后强化】

一、选择题

1. (07江苏南京中考)下列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A.逆反心理都惩罚了自己,伤害了父母 B.逆反行为是错误的,子女不应反抗父母

C.对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不能一概说错 D.逆反心理是正确的,子女可以反抗父母

2.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从积极的一面看,标志着子女的成长。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主要是有

①如果任由其发展,不加约束,必然是父母与子女都受到伤害 ②妨碍亲情交流,造成心理阴影③有助于父母更新教育观念,走出家教误区④增强子女的独立性,学会独自决断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下列属于克服逆反心理的有效途径有()

①钻牛角尖②提高文化素养③培养发散思维④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上小学,我是妈妈的乖宝宝上中学,我是妈妈的淘气包,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①我们与父母看问题的方式不同 ②父母不喜欢我们长大 ③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 ④我们与父母的兴趣不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④D.②③④

5.下列行为属于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现有( ) ①明知爸爸不喜欢,小石故意在一只耳朵上穿一个耳环②经不住爸爸的严厉批评,小王愤然离家出走③小玲总和妈妈对着干④小华总能虚心听取父母的建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八年级(2)班学生小军是个小球迷,他不但喜欢看有关足球比赛的电视节目,而且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踢球。小军的父母都反对他踢球,认为踢球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成绩。不久前的一次月考测验,小军的确出现了成绩滑坡问题。这一下,父母坚决不许小军踢球了。现在,小军学习累了时,很想通过踢球放松一下,但却无法说服父母解禁。

假如你是小军,你会怎样去说服父母?

【迁移拓展】

国庆节到了,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学习,小华想通通快快地玩个黄金周。可是,父母认为如果现在不抓紧学习,将来就考不上重点中学。因此,给小华布置很多作业,要求小华趁着假期补课。小华很生气,与父母大吵了一次。现在小华一筹莫展,不知道该怎么办?

(1)简要分析小华的想法和做法?

(2)简要评析小华父母的做法?

(3)你认为小华应该怎么办?

【教材探密】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一)1.盲目性。具有这种逆反心理的学生,一事当前,无论其正确与否,都盲目地加以抵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凡事,无论可行还是不可行,只要他想干,就干,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遇事好感情用事,缺乏冷静的思考。

2.社会性。现在的中学生对外联系广泛,信息来源渠道多,接收信息量大,知识面也较宽,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鉴别能力,不能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合理的筛选。

【教材探密】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二)3.感应性。学生往往用聪明的大脑给教师挑刺,给学校挑毛病,甚至于发展到故意捣乱,以冲撞老师为荣。他们把老师、学校对学生的每一个要求都说成没有必要,我行我素。4.可变性。中学阶段,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要求意识比较强烈,但他们的观点、信念尚未形成或极不稳定,环境的诱惑力又是多种多样,所以想独立自主,一时还做不到。他们的思想不成熟、不定型、可塑性大,只要我们善于引导,是可以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实行有效的控制的。

第二课时克服逆反心理

【课堂达标】

1. B导解: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逆反心理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2. D

3. D导解:本题主要考查被父母误会时或发生矛盾时的正确做法。A、B、C的做法都不可取。

4.A

5.(1)顶撞父母、与父母对着干,让父母生气。

(2)危害:①不利于与父母沟通。②不利于家庭和睦。③不利于自己身心健康。

6.(1)导解:本题主要考查当我们和父母发生矛盾时应冷静思考、主动交流、不能对着干。

(2)

7.B 导解:对抗、离家出走只会加深与父母的矛盾,这也是逆反心理的表现之一。

8.B导解:本题主要考查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时的做法,①做法不可取。

9.C

10.如换位思考;控制情绪;尊敬父母,与父母沟通等。

【课后强化】

1. C 导解:本题考查的是对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的正确认识。A、B、D选项都是错误的,故本题选C。

2.A导解:本题主要考查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的消极作用,③和④都谈的积极作用,故本题选A。

3.B

4.C导解:本题考查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这一知识点。

5.A

6.①跟父母心平气和地交流,说明作为学生要全面发展。②让父母放心自己会控制踢球的时间。③向父母保证会努力学习,不因踢球而耽误学习。

【迁移拓展】

(1)经过紧张的学习适当放松一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不能通通快快地玩个黄金周,要在适当休息、调整的同时,不忽视学习任务。当与父母发生矛盾时,采取大吵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影响与父母的关系。

(2)小华父母的做法不可取。要求小华努力学习,是父母望子成龙的具体表现,反映了父母的一片爱心。但是,学习需要劳逸结合,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适当的休息。

(3)尊重父母,不要与父母发生冲突;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苦心;积极与父母进行交流与沟通,努力到达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查字典政治网初中频道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初二政治视频

道德与法治八上《2.5 法不可违》广西韦妍先

道德与法治八上《1.2 合理利用网络》安徽陶园

道德与法治八上《2.4 尊重他人》贵州宁都都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做负责的人》广东谭敏康

道德与法治八上《1.2 网络改变世界》福建叶佳楣

道德与法治八上《2.3 遵守规则》陕西李民宝

道德与法治八上《1.2 网络改变世界》河南田娟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辽宁李金明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辽宁宋东宁

道德与法治八上《2.4 诚实守信》广西黄珊珊

与"第5课 与父母平等沟通教学案"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