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在政治选择题中的“陷阱”-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论文> 设置在政治选择题中的“陷阱”

设置在政治选择题中的“陷阱”

查字典政治网 2013-01-22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设置在政治选择题中的“陷阱”

一些看似不难的政治选择题,为何一做就出差错?原来,命题者出于命题的某种需要,故意在考题中布下 了一个个“陷阱”,稍有不慎,就会掉进去。那么常见设置的陷阱有哪些呢?

一、利用思维定势,诱人上当

(例1)阶级斗争虽然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仍然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这里所说的“一定范 围”是指:

A.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

B.阶级斗争已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C.在各个领域大量存在的社会矛盾中主要矛盾已不具有阶级斗争性质

D.四项基本原则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对立和斗争

剖析:“一定范围”,顾名思义是指某些领域,加之教材中也讲到阶级斗争表现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 思想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因而不少同学形成了一定范围就是四个领域的思维定势。拟题者正是利用了这 一点,蓄意在试题中掩蔽了“一定范围”是指不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不是指有的领域有,有的领域没有 ,更不是指阶级斗争的集中表现等这些重要信息,从而引导学生单纯从某些领域去考虑,结果造成不少人误选 (A)。

二、弱化重要理论,引人受骗

(例2)在集贸市场买东西,讨价还价是普遍现象。商品的卖者总是抬高卖价,买者总是压低买价,而商 品的最后成交价格,则往往是买卖双方协商的结果。这种现象表明市场价格的形成:

A.取决于市场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B.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C.受当时供求关系的影响

D.具有偶然性,无规律可循

剖析:本题从三个方面对重要理论进行了弱化:(1)A项从市场表现交易来说似乎说得过去,因为现实 生活中往往卖方讨价厉害则商品价格高些,买方还价厉害则商品价格低些,从而淡化了市场价格的形成是受供 求关系影响这一重要理论。(2)B项没有理解买方和卖方的讨价还价,并不是一种竞争关系,说到底仍是一 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从而强化了学生误选了B.(3)D项完全抹杀了市场价格的形成与供求之间的关系这 一经济理论,从而导致学生误认为市场价格受偶然性支配,无规律可循。这样的题目,错误导向性很强,解题 时务必谨慎小心。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政治视频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第四单元第1课《我就是我》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佳楠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_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_创新改变生活(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_T477723

都市报道 2019 郑州小升初改革:32所民办中学今日派位33764人参加 电脑派位今录取4860人 下一步面谈?

小升初须知part2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三单元第1课《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玲玲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二上《我爱秋天-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吴红燕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上第四单元第1课《生活中的你我他》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傅薇红

小升初常考题型七,相遇问题与比例的综合题,画路程线段图巧解题

井坡学校九年级政治中考复习讲座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做负责的人》广东谭敏康

与"设置在政治选择题中的“陷阱”"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