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策略
对微环境复杂性的规避、意识形态斗争的紧迫性选择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满足,共同构成了微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挑战。文章通过对微环境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考量,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身素质与微技术的发展存在距离,课堂思政的主导性与微信息发布的便捷性、碎片化存在差距,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脱节。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转向,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微素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微推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微传播,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关键词:微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策略
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微平台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在虚拟网络平台中发生,社会交往进入微时代。微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微素养,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是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一、微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微环境的复杂性
微时代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重点和方向,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发布途径等方面。第一,微内容的多元化。既有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正能量的主流话语内容,也有起负面作用的非主流话语。第二,传播形式多样化。微时代信息传播在好友圈层中产生的群体化效应和裂变效应,使好友纷纷点赞或转载,拓展了思想互动的空间和覆盖面,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格局。第三,发布途径碎片化。信息内容通过媒介平台与移动终端的绑定,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推送。
2.微环境意识形态斗争的紧迫性
微平台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战场,敌对势力利用微平台攻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大学生甄别意识和分辨能力的不足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意识形态斗争的隐蔽性。微平台的使用主体通过匿名信息,模糊意识形态的敌我界限,大学生难以识别微平台上各类社会思潮及各种言论的发布主体。第二,意识形态斗争多样性。微平台打破了传统媒介的时空界限,信息交流实现了全时空及时互动。各种意识形态都在微平台上找到栖身的载体,诸如符号、文字、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从而将意识形态斗争引向多重空间,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第三,错误思潮泛滥。微平台信息即时传播,充斥着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从内容上看,历史虚无主义,西方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大行其道。加之转型期大学生价值选择多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弱化和分化主流意识形态,冲击着意识形态安全。
3.微环境下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与大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形成与发展相关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据《掌上大学高校新媒体蓝皮书2017》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微博大学生用户2578万人,微信大学生用户3529万人,超过91%的大学生通过微平台获取信息、开展商务交易,实现互动交流。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维度从传统的一维物质环境转变为虚拟网络空间与现实物理空间相结合的二维立体生存环境维度的融合。因此,在微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需要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载体、方法、机制,跟上时代步伐,确保与时俱进。
二、微环境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考量
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身素质与微技术的发展存在距离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组织和个人。教育主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引导者,其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和结果。微环境下,某些高校对微软件的投入重视不够,虽然认识到微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但没有充分发挥其教育和引导作用,只是建立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并未及时更新推送信息,没有做到个性化定制,实现精准推荐,使话语引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某些教育工作者微素养的不足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发展。他们只注重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忽略对微技术的认识和应用,使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业务能力和技术缺陷与微信息技术的发展之间产生脱节,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教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2.课堂思政的主导性与微信息发布的便捷性、碎片化存在差距
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托思政课堂主阵地,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其角色优势、控制能力及主动地位传播公共话语。其信息面、传播速度、受教育者接受程度都存在局限性。微环境下,区别于传统思政课堂的重要特点就是信息发布的便捷性、碎片化。微信息的发布通过微平台与移动终端的绑定,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任何内容。在这个海量的信息场,人人都是参与者,均可以点赞、回复并参与讨论,其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与海量的信息相比,碎片化是微信息生产和传播的又一显著特征,教育者在零散的时间高频率地发布各种信息,打破了传统思政课堂教育者的中心个人传播格局。
3.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脱节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教育者通过开设思政课堂、形势与政策课、理论宣讲等有形形式,公开、正面、明确、直接地向受教育者灌输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的教育方式。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指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依附在一定的载体(社会环境、传统文化、生活实践等)中,侧面、间接、润物细无声地传递主张,使受教育者接受既定内容的感染和熏陶、改变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方式。微环境下,大学生通过微平台开展在线教育、网络支付、即时通信、头条新闻、搜索引擎、圈层直播等,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重理念灌输轻实践结合,重抽象轻具体,重价值引领轻工具内化的现象,显性教育、隐形教育存在脱节。
三、微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的路径选择
面临如上问题,微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师生微素质;拓展思政课题内容维度,实现内容微推荐;搭建思政教育平台,实现能量价值微传播。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微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结构是知、情、意、能、德的统一。因此,微环境下,高校要培养高素质大学生,必须提高教育主体的微素质。首先,高等教育机构要树立微理念。微理念指的是教育主体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自觉融入微元素,利用微信息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思政课堂到课堂思政到微思政的转变。其次,建立一支微队伍。这支队伍政治素质过硬,紧跟微科技发展前沿,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能够充分把握信息微交流传播的规律和特点,能够合理科学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议题,主动推送正能量素材,有效转载高频动态,实施正面引导和教育,能够收集、整理和高效处理微平台反馈的各种舆情,纠正不良思想和错误观点。第三,提高教育者微信息技能。微信息技能是教育者有效参与并创新思政数字化的前提与基础,包括微信息的获取、查询和整合能力、微平台的创设、应用和管理维护能力。通过提高教育者的微信息技能,能够不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生成和优质资源共享。
2.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微推荐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指以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为基础进行分类,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按照特定的结构层次组成的具有提高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等功能的有机整体。大学生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微推荐,有必要引入新闻客户端开发的个性化定制功能,实现精准推荐。一是议题设置精准。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5后,其思想互动交流往往表达的是对大学生活、远大理想、崇高信念的追求,对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传承的诉求,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期盼等。因此,微交流的议题设置要与其日常生活和思想相联系,要接近学情,贴近底气,引发大学生对于议题的持久讨论和广泛关注,增进思想认识,迸发价值共识。二是推送方式精准。信息推送是计算机专业术语,微环境中,教育者通过内容甄别,学情分析,实现用户画像,再把有价值的信息推送到朋友圈或微平台呈现出来,引发大学生的关注,并开始互动交流。
3.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微传播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在于教化人的思想、提升道德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生活幸福。通过微平台,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第一,将校情校史、优秀学生事迹、各类征文、社会实践先进成果等传统线下展示内容纳入微平台,配以图片增强内容的可读性,丰富大学生价值追求。第二,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投票、集赞、转载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认同。第三,通过微课、微直播、微视频等教育形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加自主、更加个性化的学习选择。大学生通过移动网络终端,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内容,达成习惯养成,实现价值转换。
参考文献
[1]宋海龙.当前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J].理论导刊,2015(12).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骆郁廷,高飞.思想政治教育微交流[J].中国高校科学,2015(3).
[4]周炯.论微时代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3).
作者:杨生利 单位: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VR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形式,已经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之中应用,在极大程度上体现了创新的教育发展观念,对思政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VR技术;大学教育;思想政治
引言:
VR,即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虚拟现实技术,其能够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之下,构建一种虚拟的环境,进而实现一种更加真实的三维视觉体验。这一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突出的实际应用价值,其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拓展教育模式,实现更好的教育培养效果。
一、VR技术条件下大学思政教育的发展机遇
VR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科技发展形势,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发展。现阶段,其已经在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实现了非常突出的应用效果。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基数不断扩大,思政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难题。VR技术的发展,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下引入到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之中,并表现出了非常突出的优势。
(一)有利于现代意识的形成
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政治观念,形成一定的政治参与意识①。这就决定了,思政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根据社会实际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简单来说,就是体现一定的当代思想,使学生形成符合时代发展形势的时代价值。VR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高新科技内容,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性特点,其对于学生现代意识的形成具有非常突出的实际意义。
(二)强化了思政教育的辐射范围
在传统的大学思政教育之中,主要就是通过思政课程的开展以及相应活动的举办来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涵盖范围有限,难以实现实时的教育渗透。而通过VR技术的应用,就能够有效的打破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运用互联网的信息传输作用,实现辐射性的教育拓展。
(三)拓展了教育途径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明确,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体系之中,教育的途径比较单一,难以实现现阶段学生素质发展对信息接收的多元化需求。而通过VR技术,就能够有机的应用互联网之中的大量信息资源,有效拓展教学途径,满足学生的素质发展需求。
二、VR技术条件下大学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虽然说,VR技术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之中的应用,实现了比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但是,由于VR技术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技术内容,网络的复杂性同样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这一方面进行理解,VR技术的应用,也是对现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一次挑战。
(一)冲击了学生的世界观
现阶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文化的全球化趋势已经突出的体现了出来。在空前繁荣的文化市场之中,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大学生虽然已经普遍具备了比较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由于其在思想方面还不够成熟,在丰富的网络世界,往往会形成一种猎奇心理,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VR技术作为一种在网络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现代技术类型,会在极大程度上成为学生追求猎奇的途径,进而使学生的世界观受到冲击。例如:现阶段,有很多学生喜欢用VR玩一些暴力游戏,观看暴力电影,这些都会在极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影响。
(二)弱化了思政教育的权威性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中,课堂是实现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以及掌控者,其能够通过各种教育方法,向学生传播正确的、健康的世界观,教育的权威性非常突出②。但是,随着VR技术的应用,教师不再是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唯一途径,如此,就使得教育的权威性得到了削弱。而这一情况会在极大程度上导致学生接收到错误的信息,进而产生不良的心理观念。例如:有很多学生都喜欢使用VR观看好莱坞大片,并对影片之中表现出来的世界观极为推崇,进而产生了一种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不满意情绪。这一现象,非常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甚至会导致其产生一系列的不健康情绪。
(三)影响了教育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在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品、名言警句之中都有所体现。思政教育作为一种针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形式,环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之中,学校会通过一系列校园文化的建设来营造健康的思想政治环境,进而使学生可以受到环境的熏陶,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随着VR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学生所接受的教育环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校园的狭小范围之内,虚拟的网络环境成为了影响学生的最主要环境因素。如此的实际情况,在极大程度上削弱了学校环境的影响,甚至导致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形成一些不利思想。例如:一些学生会通过VR技术进行社交活动,接触到各行各业,各种思想水平的人,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思想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非常严重的社会事件。
三、VR技术条件下大学思政教育的优化策略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明确的了解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VR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从其在大学思政教育之中的表现形式上来看,可以发现,其一方面为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非常突出的优势条件,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积极的应用VR技术,发展其优势作用,勇敢的面对挑战,以切实有效的策略方法,推进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一)拓展教育途径,强化对世界观的影响
VR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之中所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极大冲击,容易滋生学生的不良思想③。对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的拓展教育途径,以VR技术为基础,强化对学生世界观的正确影响。VR技术的应用,之所以会对学生的思想造成冲击,在极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者没有对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及把握,导致大量的不良信息通过VR这一途径对学生造成了影响。因此,教育者应该合理的拓展健康的教育途径,引导学生接收健康的思政信息,形成正能量的影响。如此,一方面能够对网络环境之中的不良影响进行控制,另一方面,能够非常有效的拓展思政教育的辐射范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例如:学校可以构建一个以互联网作为媒介的VR思政教育资源平台。平台自主应该不断增加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及大量具有正能量的影视作品。一则,通过教育平台的建设,满足了学生的正常娱乐需求,二则,将思政教育的理念贯彻到了娱乐之中,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明确思政教育的权威性
教育权威性的缺失,是在现阶段教育实际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在极大程度上是由于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影响。目前,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网络互联,如此,就在极大程度上加强了世界范围之内的文化交流,文化的全球化趋势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如此的社会实际之下,我国的文化市场空前繁荣,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内容,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VR技术的应用,在极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尤其是随着现代网络资源的越来越丰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途径学习知识。这一现象,造成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教学权威性的缺失。在现阶段的高校思政课堂之中,可以发现真正认认真真听教师讲课,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思想观念之中的学生非常少,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已经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根本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如此,就使得思政教育的开展尤为困难。对此,教师可以转变一下教学思路,保证教育的权威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使用VR观看电影《南京南京》,这是一部非常真实的历史题材作品,观看了这部作品之后,能够非常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民族情感。在如此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当时的历史史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内容。如此,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情感状态的有机统一,有利于保证教育的权威性。
(三)优化教育环境建设
现阶段,随着网络环境的极度丰富,在极大程度上扩展了对学生接受的教育环境。对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实践,重点对网络教育环境进行优化建设,以此树立良好的思政教育途径,实现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VR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产品,必然会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可以从网络途径入手,改善学生所接触的网络环境。例如:学校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段,构建公众号,群组等形式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为学生进行VR资源的推送。如此,用健康,具有思政价值的VR资源取代了学生无目的的信息检索,优化了网络环境,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综上所述,VR作为一种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发展来的技术类型,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具有非常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对此,相关院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实践,推进VR技术与思政教育更好的融合,发挥出更大的教育效果。
作者:郭望舒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三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技术力量的革新,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手机媒体作为影响大学生学习和进步的一种有效首选,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较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下面,本文结合我国新时期手机媒体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对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具体阐述。
关键词:手机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手机媒体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且手机媒体作为最终的视听终端,为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个性化传播途径。进入3G时代后,随着手机媒体信息多元化的发展,手机媒体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信息传递平台,不仅为大学教育提供了较大的便捷性,同时还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和实效性尤为重要。
一、手机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一)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分析
据统计,我国的大学生群体中,有半数以上的大学生就在大一刚开始时使用手机,有近三分之一的从高中时期就开始用手机,而且当前,手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三大件之一,对于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创新大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而且在数据调查中,有60%的学生使用手机主要是为了发短信,有30%的学生使用短信的频率超过打电话;而且几乎所有使用手机的大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开通了手机上网功能,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相关功能也不断增强,手机QQ、微信、MSN等新型交流手段的应用也趋于普遍,对于增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实现有效的信息传递尤为重要。
(二)手机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手机媒体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新型教育载体,以其独特性、自主性以及互动性等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只要有效应用,对于更新知识、提高创新、提升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任何新技术的应用都有一定的优点和弊端,手机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是如此。首先,手机媒体的有效应用对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起到了重要作用;手机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并且以其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被教育行业广泛应用;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教育不再仅仅发生在教室、办公室等实体场所,而在虚拟空间上的应用也趋于广泛,对于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尤为重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开放。其次,手机媒体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展示个性的平台,当前的大学生对于追求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等都看的比较重,而手机媒体的出现则为其展现自我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有效应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再者,手机媒体的有效应用还起到了重要的助学导向的作用;通过借助手机媒体多元化的信息传播平台,可以将各个学科的专业信息搜集在一块,从而为各类学科的竞赛、科技项目的举办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如此,学生才能够准确把握实时动态,从而抓住机遇,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这对于促进学生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尤为重要。
二、拓展手机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分析
(一)建立短信平台,丰富媒介方向
手机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工具,在大学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待在身上,当有新的新闻或者信息来的时候,学生可以第一时间观看,从而构建起一体化的交流平台,而且还实现了信息的集成,对于覆盖全校范围内的互联网载体具有重要意义。再者,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中,可以通过多种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群发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这不仅可以促进信息传递的实效性,同时对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提升信息传递的效果也尤为重要。
(二)建立并健全监控系统,有效识别信息
手机的覆盖面很广,同时传播范围也较为广泛,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来实现媒体资源的有效传递。然而,任何信息化手段的应用都有其利弊,尽管手机媒体资源的有效应用为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变革,但是,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不乏有一些噪音的产生,这就要求在手机媒体资源的应用中做好净化手机环境的作用,从而有效控制噪音,引导学生朝向正确的信息渠道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则要求老师应该建立起有效的手机安全管理机制,规范信息的传递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保证学生接触新的媒体信息时能够准确、高效的辨别其利弊性。
(三)建立起有效的主体窗口,提升其审美情趣
手机媒体之所以能够广泛的在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主要依托于其多种优势特性,例如手机媒体的可读性、互动性、创新性等都是其特有的优点,而文字短信、图文彩信等的灵活应用更是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尤为重要。同时,手机报、画报、媒体新闻等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媒体资源,这些资源的灵活应用在潜移默化中使得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以提升,同时对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完善其理想、优化学习习惯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建立起有效的沟通纽带,实现心理的健康疏导
手机媒体以其贴身的特性,不仅缩短了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时空距离,同时借助虚拟化的网络,还提升了网络资源的有效性传播。近年来,影响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任感,而手机媒体以其传播技术的高效性,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局限,同时还有效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人们构建起一个有效的心理交流平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亲和的发展。
三、确立以手机媒体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长久机制
首先,应该重视手机媒体的媒介作用,保证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树立起一定的手机教育手段的应用意识,充分认识到手机媒体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意义,从而为手机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血液。其次,充分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突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地位;当前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普遍喜欢张扬其个性,这就要求在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通过手机媒体的作用,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学服务。
四、结语
手机媒体环境下,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不仅加强了老师与学生的联系,同时也大大实现了教学手段的优化,对于创新教学思维、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在大学教育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传中.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的影响[J].高校理论战线,2009.
[2]高爱芳,高卫松.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调查分析及德育引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
作者:许辛欣 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第四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
【内容摘要】当今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国外各种文化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文化交汇的时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就会面临各种选择及各种诱惑,如何在这个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课题。
【关键词】文化交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中国社会正在处于经济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需要大量思想过硬、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在面临国内外文化交汇的大环境下,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引起重视,并要积极应对。
一、文化交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文化交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影响。文化交汇使多种不同文化融合交往,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对不同文化中新思想、新知识的学习来开拓自己的视野,进而可以达到提升自己的授课方式和方法的目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相关杂志书籍获取不同文化中的知识及成果,增加了自己选择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借鉴其他文化当中对自己有益的知识点,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同时,文化交汇的局面,对大学生在个性化的追求,对不同文化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化,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来说,文化交汇拓宽了大学生看待社会的视角,激发了大学生的潜能和创造能力。文化交汇提供了不同的文化内容,丰富了高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授课的内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只有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才能在授课的时候对不同诉求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改善当今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弱化的现状。同时,文化交汇还有着整合优化教育环境的作用,能够丰富拓展教育环境。
(二)文化交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文化交汇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有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1.文化交汇对教育理念提出了挑战。文化交汇局面的形成,使一些糟粕思想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暴力、色情,甚至一些反动思想等。这些文化的出现,让大学生在选择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出现迷茫,无法真正认知何为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对自己如何面对未来产生迷茫。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增强,自我判断事物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面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对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等都会有着自己的想法,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文化交汇的基础上提升授课的效果,如何帮助学生在文化交汇的情况下能够分辨各种文化的优缺点,从各种文化中吸收对自己有益的知识,摒弃各种文化中的糟粕,这都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2.文化交汇对高校思想政治环境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媒体以及自媒体的出现,对各种文化的传播速度都在加强,各种文化的受众范围也在变广,尤其是对新鲜事物有着好奇心理的大学生,文化交汇过程中,各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及融合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这也就必然会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当今社会,文化交汇的情况下,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值过高,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出现之后,在大学生的内心就非常容易产生挫折感。如何提前引导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正确认知,能够在校园当中树立起自己面对社会竞争的信心,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3.文化交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文化的交汇带来了大量其他文化的涌入,各种各样的思想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步受到冲击,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如果不能在文化交汇的情况下及时更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势必会影响到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由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不再单纯的是从书本及课堂上获得,这就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文化交汇的时代,要增强学生对自我认知能力及当下对社会主流思想认知能力的培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4.文化交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文化交汇的时代,学生们获得知识的来源比较广泛,获得知识的内容也在增加,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挑战。如何在文化交汇的时代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思想认知,这就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同时也有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己本身受到文化交汇的影响,自己的观念、观点产生偏离,这就势必会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使教学内容产生偏离,影响到学生们思想认知的提高,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们今后的生活。
二、文化交汇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文化交汇带来的影响给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不能过度恐惧文化交汇带来的影响也不能对此漠视,应当冷静分析,沉着应对。下面就文化交汇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一)营造和谐校园环境。营造和谐校园环境和文化有助于应对文化交汇中消极思想及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高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重任,自身的硬件设施及配套的软件设施都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升软件及硬件水平,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及环境。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一种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影响到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把学生吸引到社团中来,让他们利用空余时间多参加对自己有益并且感兴趣的活动,把社团活动作为他们的第二课堂来学习掌握课外的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学校还应组织开展形象生动并能贴近学生的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由此,在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能够帮助他们抵御社会消极思想对其的影响。
(二)通过科学理论知识武装自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通过历史和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检验后形成的当前我国最重要的理论思想,大学生们应该充分学习和了解这一思想对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在面对文化交汇影响的时候,能够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分辨出哪一些文化是对自己成长有利的,哪一些文化会对自己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克服不良文化对自己思想带来的冲击。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阶段,要做到始终坚持思想政治的学习,通过不同渠道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坚持党的方针政策,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个人的素质,能够做到明辨是非,区分文化交汇中的不良文化,为自己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因为个人成长环境的不同,人和人之间对外界的综合认知和理解也有所差距,因此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所不同。人们经常说一些人三观不正、三观尽毁等等,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三关呢?三观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影响,其综合产生的心理指导性思想对人的行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支配作用。大学生在树立正确三观的同时,也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过程。如何帮助当代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三观中,世界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所以树立牢固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树立正确三观的前提标准。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只有统一了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认识,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直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对于一些有着严格衡量标准的科目来说,思想政治课是对人的意识形态领域上进行教育和指导的科目,说教性强,理论相对抽象。尽管在我国各个教育阶段内,一直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了首位,但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多的是让学生对理论的死记硬背,而实际的教育效果欠佳。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自始至终贯穿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在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的开展形式,大部分延续了中学时代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方式,这很难引起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今社会,思想政治课程不妨也大胆进行创新来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教育工作者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比如,有的高校就将茶文化融合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并且起到很好的效果。
(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文化交汇影响下,一支出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抵抗消极文化带来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有着明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能够理性分析各种文化并能够认同文化交汇这种现象的存在。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及素养,成为学生们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内容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教学方法多采用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们参与到课程中来,这些都会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注重对当前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结语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作出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从这次会议上不难看出,国家层面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程度。在文化交汇的背景下,针对当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从更深层次探讨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途径,是一个值得不断探讨和总结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刘洪林等.思想政治工作学基本原理[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1
[3]孙其昂,邱建中.思想政治工作学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4]房小梅.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
作者:李肖璇 单位:天津职业大学
第五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
根据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如何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增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在新媒体平台不断冲击传统教育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开辟出适合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道路。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且逐渐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较为巨大的影响。当下的在校大学生是新媒体平台发展的主要受众群体,新媒体正逐渐占据着高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对大学生的思想有着较深的影响,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产生一定冲击,但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如何借助新媒体优势增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在新媒体平台不断冲击传统课堂教育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开辟适合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道路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新媒体平台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淘宝网拥有注册会员近5亿人,2017年11月11日,淘宝网当日成交额达到1682亿元人民币,其中不乏大学生消费所占比例[1]。在当前这个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遵循时代特点并且结合教育规律,采用学生普遍喜欢的方式,引导大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用慕课和微课的形式对大学生实行多元化教育。例如,可以不定期地邀请已经就业的和读研的毕业生到大学生的微信群进行答疑解惑,对在校生提出的有关就业、考研等相关问题进行在线解答,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入手,将学业、生活等困惑化解在交流和沟通之中。当代大学生基本为90后,这一代大学生具有较强个性的同时也极具创造力,因此,过去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已经不能完全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新媒体平台恰巧具备新颖和实用的特点,能够从某种方面对当代大学生做出正确的思想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造就了他们处事方式的实用主义,他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课堂说教,新媒体平台为大学生们提供的广泛资源对他们来说是极具说服力的。2.新媒体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影响。新媒体以其丰富的资源条件和形态的多样性,为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创造了和大学生沟通的高效率方式,例如新生入学时,高校辅导员普遍会创建QQ、微信群,便于及时传达文件和答疑解惑等。新媒体平台增加了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高校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体是教材,中心是教师,方式都是通过课堂授课,因此相比较新媒体而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显得略微呆板,死记硬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一直以来给大学生留下的印象。而在新媒体时代,其所具备的开放性、共享性和新颖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逐渐不再拘泥于课堂之上,在校大学生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获得越来越多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资源,高校辅导员亦可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资讯、内容以视频、音频和图片等方式灌输于新媒体平台,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改变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给大学生留下的呆板偏见,使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多元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等方式发布状态,表露自己的心声,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当前的喜悦、困惑或迷茫等状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好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及时了解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在第一时间为大学生答疑解惑,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及时沟通和交流。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1.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新媒体是在一个相对嘈杂的环境下发展的,因此也使得部分大学生忽视了真正的精神追求,模糊了信仰,少部分大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在新媒体广泛传播的影响下遇到困难会选择逃避,容易产生懒惰意识。新媒体的便捷性使得大学生可以及时获取自己想要获取的内容,例如解题思路甚至答案,也正因如此,大学生会对新媒体产生一种依赖性,对自己探索的问题好奇心下降,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不是考虑思路,而是通过网络获取捷径,丧失了思考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会使大学生在课堂上流失一部分注意力,所以新媒体也是对大学生学风的一种挑战。
2.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负面影响。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面对的挑战就是在校大学生们还处于成长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未完全成熟,在信息化的新媒体平台上大学生可以获得纷繁的资源,因此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价值观扭曲。此外,面对新媒体平台飞速发展的严峻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业务能力还存在一定不足,因此还应不间断学习接受新媒体平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从而为当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时效性和时代性[2]。大学生处在当前新媒体发展的环境下,容易受到网络世界的负面影响,导致价值观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新的挑战,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制造的网上言论可以不受到道德甚至法律约束的假象,诱使少部分高校大学生走向不正之途,抵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效果。在新媒体平台面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可能会受到一些挑战或者弱化,社会道德标准在网络上参差不齐同样也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创新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逐渐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获取资源的方式,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高校需要有效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搭建一个集引导、服务和凝聚的综合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能够从容应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并保持活力。
1.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课堂,要延伸到互联网平台上,有效利用新媒体这个平台不仅能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同时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等多样化平台与学生互动沟通,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有利于向大学生传播正能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完善学校校园网站的建设,根据大学生的不同需要划分不同的板块,例如,就业信息、教学科研、学生天地和党建思政等,内容上要贴近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同时要与时俱进,以此可以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3]。当代高校大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手机,手机不离手已然成为当下的流行趋势,基于这种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此入手,充分利用手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不受任何限制地获取新媒体平台的各种资源,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与学生们分享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既可以即时展示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资讯,也可以及时分享已经发生过的思想政治相关信息,不用通过课堂传教的方式即可以达到说教的目的,而且此种方式还能拉近学生与教师沟通的距离。
2.强化新媒体平台监管力度。面对新媒体平台对传统课堂式教学的挑战,在利用好新媒体平台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制定新媒体平台相关管理规定,对学校的新媒体平台,例如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要确保发布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发挥大学生舆论监督的力量,对不良信息的发布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清理,保证新媒体平台的健康发展,同时要积极获取当前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对热点问题的正能量看法及时宣传,把不正确的看法及时进行纠正,坚决杜绝负能量的传播和扩散。
3.丰富新媒体平台资源。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抢先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丰富新媒体平台教育资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多将时事热点通过新媒体传达给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营造一个浓厚的氛围,从而达到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国家举行大型政治类会议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学生们共同观看,同时建立临时讨论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一同观看时可以及时解答学生们对热点问题提出的疑问,做好思想上的引领。通过新媒体平台一样可以达到传统课堂教育的言传身教,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传播正能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种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新媒体平台作为一项新的教育方式,同时也要通过开办讲座等方式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如微博、微信和QQ等平台,合理规范地使用新媒体,主动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梁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提升路径[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2).
[3]王德厚.浅析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教育教学,2014,(10).
作者:黄超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