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4G网络及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已深入到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观、价值观的形成。如何在了解新媒体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新型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提高他们在海量思潮中的鉴别力,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1 新媒体的特征
1.1 内容的多元性和即时性
传统媒体下的信息内容,往往是根据信息发布者的要求和意愿,对信息进行层层筛选后,呈现出来。信息的制造者、发布者即是信息的主导者和掌权者,接受者只能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接受到有限的内容。新媒体形势下,海量信息涌入人们的视野,个人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电视等终端设备了解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新闻、知识以及群众对不同事件的评价和反馈。一旦社会上重要的事情有新的动态和变化,也都能通过新媒体技术发布出去,人们也能第一时间通过网络获取更为全面的信息。
1.2 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和平等性
与传统媒体“一对多”的单一传播形式相比,新媒体的突出特点就是受众面广、形式多样化,不仅能做到“一对多”,还能做到“多对一”“多对多”“一对一”。新媒体时代的平等性主要体现在,每个主体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各个主体间的信息交流是平等的,即每个参与主体都能平等、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1]
1.3 需求的个性化和灵活性
新媒体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其受众面广,内容丰富,更体现在其为不同的个体提供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服务。通过多媒体,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和发布信息,如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在任意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或电视剧;通过开通微博、博客,发布与自己有关,或自己想要分享给他人的各种信息,其中信息的发布、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反馈等环节都都可以由个体独立完成。
新媒体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人机的互动上,电脑、网络电视、手机等这些新媒体本身就自带比较人性化的操作指令和界面,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更为灵活地运用多媒体的各种功能,来完成自己的目标,或通过新媒体载体,与外界建立联系。
2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作为现阶段最具时代感和技术性的科技成果之一,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的积极的影响,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具体来讲,可以从外部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这三方面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2.1 外部环境的影响
借助新媒体,个体可以更加便捷地实现与媒体、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这为大学生全面地了解社会、时事政治及思想文化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深受社会舆论和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作为一批处在成长期、思想激进、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他们对事务的认知、自身的价值观念尚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一旦网络上有对社会中某些事情的片面评论和煽动,或西方国家利用其资源和技术优势,传播一些有悖于我国主流价值观的思想和文化时,他们就容易跟风,或思想被同化,这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
2.2 思想教育对象的影响
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教育对象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新媒体巨大的信息量,填补了大学教学课堂的盲区,成为大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重要来源。[2]新媒体立体、动态的表现形式,更大程度的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部分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载体,建立自己的私人空间,在空间里记录自己的学习计划、规划,并分享给周围的朋友,有利于他们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好习惯。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大量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足以满足学生学习、娱乐等各方面需求。很多学生整日忙于了解、尝试各种软件,并浸沉其中,严重者不参加正常的上课和必要的人际交往,长此以往,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学生性格孤僻、人际关系淡漠。
2.3 思想教育主体的影响
新媒体的平等化和平民化特点,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权威,削弱了他们应有的话语权。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获取任何信息,大学生又是新媒体的忠实“粉丝”,对各种新媒体的使用可能比教师还熟练,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育工作者还全,如果有不明白的问题,他们更多地倾向于问“百度”。教育主导者以往的权威和地位受到严重的威胁。新媒体改变大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上上课、讨论问题、发表意见,不受时空限制,跟老师的在线交流也是平等、互动的。在此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就会逐渐缺失。
3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3.1 新旧结合,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开发、运用,新媒体在教育领域内的作用日显重要,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者原有的教学方式、思维模式,也改变了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知识容量。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观念的引导者,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意识到,只有了解、掌握好新媒体技能,抢先占领新媒体阵地,才能有效地将社会主义主流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建立各种类型的思想教育网站,如红色引先锋网站、道德讲堂网站、社会现象看法网站等,网站中既有典型案例、事件,也有供学生选修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可以纳入学生的平时学分中去。学生登陆相关网站,除了可以学习网络课程,还可以就某个事件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增强其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的意愿。
3.2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的海量信息,他们往往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往往会受网上一些偏激言论或西方腐朽文化思想的影响,形成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如果不对其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导致其对社会和现实了解的偏差。在此,可以通过如下途径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a、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各种多种媒体形式(如QQ、MSN、微信等软件),深入大学生群体,了解其思想、学习动态,并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引导。b、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群内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鼓励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并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中去,间接地引导学生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思考。c、引入“议程设置”。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换而言之,我们不能要求公众怎么想,却可以让他们想什么。[3]在此方面,高校和政府应该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完善网络监管机制,抢先争夺网络主动权和话语权,通过合理的议程设置,为公众提供社会主义主流声音和舆情导向。
3.3 顺应潮流,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新媒体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各方面的挑战,促使思想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更新自己的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这就需要做到:a、新媒体对于学生、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一项新的事物,且都处在对此事物的探索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自觉转变观念,降低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大众传播的相关知识。b、高校根据思想教育工作者目前对多媒体的了解和应用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为他们提供专门的培训,使之全面掌握多媒体知识和技能,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新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保证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在纷杂的信息潮流中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