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析了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提出了规避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风险,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措施。要以弘扬主旋律为根本,掌握微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以大学生微信自我教育为关键,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以微信平台建设为抓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感染力。
【关键词】微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启示
根据百度百科微信词条,截止到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8.06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个。微信已成为当之无愧的Web2.0时代的典型代表。可以看出,微信具有用户群体巨大、用户黏性强、国际化程度高、海量的公众号和外部链接、传播内容呈现纷繁复杂等特点。微信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造成了巨大冲击。
一、我国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大学生的微信使用现状
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丰富,实时通讯、添加好友、公众号、朋友圈、购物、游戏和钱包等功能深彻地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道德品行和审美情趣。《微信影响力报告(第43期2016年3月)》,94%的微信用户每天登录,六成以上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十次,每天超过三十次的重度用户占36%;55%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小时,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的用户占比32%。超过八成用户是朋友圈的高黏性使用者。
2、微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特征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五大方面。[1]微信信息通过朋友圈评论、转发,以隐秘的方式传播,对关系节点外的第三方不可见,相较于微博而言,微信的传播方式更快,交互性更强,更有效率。由此可见,微信作为新媒体传播媒介,其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包含传统要素,更具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海量化、定制化、超文本化,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等特征。
二、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1、多元化的信息冲击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随着大学生微信生活常态化,微信成了大学生的主要外部信息源,这就意味着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减弱。相对于传统媒体严密的审查机制,微信是UGC(UserGenerated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的构架模式,所有用户都是信息发布者,缺乏严谨的把关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正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训导功能,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微信圈子内充斥着各种意识形态信息,甚至一些境外政治势力的恶意蛊惑,鉴于微信熟人圈的封闭关系网络,信息采信度被大幅提高。大学生对微信中偏颇的意识形态观念和境外恶意宣传本就缺乏警惕,再加上微信传播的放大效应,无疑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政治观,易造成其政治目的模糊、政治立场动摇、政治理想缺失。
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权威性和话语主导权被减弱
微信是时下最受欢迎的自媒体代表,强调用户的自主、平等、独立参与,个体的意愿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凭着个人好恶选择社交对象,获取信息,进行娱乐,由此助长了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膨胀,冲谈了共同意识和集体意识,降低了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度。朋友圈中传播的信息有多元化、低可信度的特点,绝大部分是用户自己情绪、态度及意见的即时表达,每个人都是信息源,个人的发声意识与话语权利被放大,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存在明显的去中心化,消解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权威性和话语主导权。此外,微信封闭的圈子内群体极化现象显著,一些偏激、激进、恶意煽动、错误的信息容易被舆论场放大,进而影响更多的群体。
3、微信失范现象挑战网络道德教育
微信是封闭的私密网络,其舆情并没有微博舆情井喷冶式的强烈外化,更趋向于窃窃私语式的暗潮涌动。[2]微信单一化、缺乏思考的信息受到大学生追捧,传播过程中缺乏知识产权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甚至出现发布不良信息的情况。大学生网络言行随意放纵、网络价值观念模糊,失范行为在浮冰下发生,隐蔽性强,对不良内容的监控和矫正的难度增加。
4、碎片化的信息考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零散时间是微信的主要营销方式之一。用户在零散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短小、破碎的信息。信息大多呈现出非线性、碎片化的网状结构特征。大学生通过直觉、偏好和联想等方式,将微信中传播的内容融为一炉。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针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计划地传导给教育对象的带有价值引导性的思想政治信息。内容按照特定的层次结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由此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系统。[3]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内容与微信传播的碎片化内容必然发生矛盾,影响教学效果。
三、规避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风险,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措施
微信的迅速勃兴,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能深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充实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对线下传统教育效果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入大学生头脑,进入心灵,指导实践产生了一定的消解作用。而弘扬主旋律,掌握微信意识形态话语权;加强微信自我教育,线上微信教育与线下传统教育相结合;依托多种形式的微信平台建设,净化网络环境等,能够规避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风险,发挥优势,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1、以弘扬主旋律为根本,掌握微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面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我看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各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作为,充分认清微信传播内容表面化、情绪化、碎片化的特征,积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为核心的主旋律内容,迅速抢占微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敢于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环境基本情况,形成正确政治观,以高质量的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培养满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素质接班人保驾护航。
2、以大学生微信自我教育为关键,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
大学生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动内化,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微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只有营造良好的微信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从驳杂的微信教育内容中汲取养分,才能真正发挥微信的新媒体优势,提升教育效果。一是培养大学生自律,养成良好微信使用习惯。要求学生理解微信传播特点,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明确微信对于个人发展的意义与价值,避免沉溺虚拟世界而远离现实生活。二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甄别能力,养成良好的微信道德,避免微信失范。引导大学生对龙蛇混杂的微信信息进行分析甄别,客观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批判性地吸收微信传播内容,丰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引导学生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约束自身微信言行,时刻警惕和远离微信不良信息,保护个人身心健康。
3、以微信平台建设为抓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感染力
利用微信整合资源的优势,营造立体化的微信工作平台,增强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感染力。一是依托微信公众号集群,宏扬主旋律。建立学校、院系、职能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公众号,有组织、有计划地推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抢先发声,抢占新媒体阵地。二是建立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微信群。包括教师和辅导员工作、党团和班级建设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跨专业学生交流等各方面,充分发挥微信的超时空优势,采用多种方式及时与学生互动,培养集体观念,增强网络生活现实感,潜移默化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三是通过微信整合家长、校友、用人单位、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等资源,增强多维度的联动交流,为学生创设一个全方位的微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增强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73-174.
[2]王玉珠.微信舆论场:生成、特征及舆情效能[J].情报杂志,2014(7).
作者:殷科 唐文静 单位:成都医学院
第二篇:高等教育市场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摘要】高等教育市场化使得高等教育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参与竞争成为高等教育的主题、自由选择成为高等教育的常态、提高效益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文章分析了高等教育市场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进一步探讨了高等教育市场化前提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途径,从而把大学生更好地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等教育市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化是世界上不少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市场化的印记不断增多。2014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试点高校开放办学,适应市场去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这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发展。事实上,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必然对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的高校各项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高等教育市场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新特征
认识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新特征,是分析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前提。不同学者对高等教育市场化有不同的定义,其中获得更多认可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8年对其的定义,认为高等教育市场化是把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中,使高等教育运营至少具有如下一个显著的市场特征:竞争、选择、价格、分散决策、金钱刺激等。它排除绝对的传统共有化和绝对的私有化[1]。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领域呈现出以下显著的新特征。
(一)参与竞争成为高等教育的主题
随着市场化的深入,竞争成了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主题,涉及各个方面。从学校间地位变换、经费筹措、生源争夺、科研项目的获取,到校内教学活动安排、教师的聘任与晋升,再到学校与社会间的学生就业、社会服务等等,无不体现出激烈的竞争。高等教育市场化使高等教育系统几乎成为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每所高校都想方设法进行改革,寻找适合自己的办学思路,以适应形势的变化,避免落后甚至被淘汰。从目前各高校推出的层出不穷、争奇斗艳的招生宣传就可管窥竞争的激烈程度。
(二)自由选择成为高等教育的常态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把高等教育当成一种可交换的商品,以市场为主要调节形式,遵循等价交换的规律进行自由的选择。它表现在社会支持与高校的关系、工作者和高校之间的关系、高校和受教育者的关系等多个方面,逐步形成了高校的外部市场(高校与政府、企业的选择关系)和内部市场(高校与学生、教师的选择关系)。如高校的招生、学生的就业、社会支持、科技推广等都取决于市场调节,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自由选择。社会与高校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高校通过人才输出和科技服务,政府、企业等社会部门进行购买,出售和购买通过一定的议价形式自由选择,打破了计划体制下的通过计划主导高校的行为。工作者和高校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打破了以前的计划分配形式,工作者和高校实现了公平的双向互选,改变了以前的一次选择定终身的现象,人员的流动成为常态。高校和受教育者的关系表现为:高校提供教学服务,学生给付学费,增加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权。
(三)提高效益成为高等教育的目标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自由选择的深入人心,高校提高效益成为在竞争中获胜和在自由选择中被优先选择的重要法宝,因此,效益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高校为了提高自己的效益,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如:开展学校的形象宣传;加强教学改革,强化特色发展,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意识,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治理结构日趋企业化;提升科研的转化率,日益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结合社会需求开展科研;不断创办校办企业,增进学校的融资渠道;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提升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校友的联系,拓宽学校的融资渠道,等等。事实上,我国这些年高校的发展,给效益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做了很好的注释,如:2013年我国校办企业资产总额排名前5的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同济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其资产总额达到2533.86亿元[2]。
二、高等教育市场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
高等教育市场化扩大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满足了更加多样性的教育需求。这些变化一方面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危机意识;另一方面,也导致部分高校片面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部分学生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轻视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一)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与监控弱化
高等教育市场化条件下,社会包括政府引导高校实现竞争、促进自由选择、实现效益目的最大化的手段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条:一是评估,二是排名,三是筛选。从三者关系来看,评估是基础,排名是结果,筛选是结果的应用,这些均是以可量化的数据为依据。改革开放以来对高校的评估是与高等教育改革同步进行的。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同时下发了《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而评估真正深入人心,却是2003年至2008年在全国开展的高等教育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在整个评估方案中,思想道德修养在指标体系中的位置是八个一级指标中第七项教学效果中的六个指标之一。真正影响评估效果的是师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科研等可量化的指标。在评估的基础上,社会上广泛开展的大学排名工作,通过社会舆论的方式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影响。如目前在我国比较流行的武书连大学排名和校友网开展的大学排名,均没看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评价。评估和排名后的筛选,成为高校分层的依据。高校评估和排名靠前,拿到的项目多,获得的资源多,专科学校可以升本科,本科学院可以改大学。通过舆论的放大作用,高校在竞争中就有优势,效益就可提高。因此,在高等教育市场化氛围下,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监控出现了弱化现象。
(二)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保障弱化
在宏观环境的影响下,高校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在选择中获得主动权,实现效益目标,就必须在评估中取得优秀,在排名中靠前。事实上,适当的竞争可以促使高校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和方式,拓展新的市场领域,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但是由于市场化导致这种竞争已经过度,走向极端,竞争这种教育领域原本正常的现象已经异化[3],市场化异化了竞争,使部分高校一切以可量化的数据为目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与保障弱化。部分高校的领导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短期内难以出成绩、出亮点,因而对其抓得不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落实得不到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特别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在部分高校出现弱化。部分高校没有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配备辅导员,甚至部分公办院校为了降低办学成本,辅导员大部分由非事业编制的聘用人员担任,部分聘用人员素质不强,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三)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定位和认识弱化
高等教育市场化使教育商品化,在大学生的学习中引发更多的竞争和效益问题。大学生在多方面面临更多的压力,如专业知识学习、人际关系、就业发展等,承载了家庭的更多关注和希望。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和目的性不断增强,学生的物化的需求增多,使部分学生弱化了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一是部分学生只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忽视全面发展。专业知识学习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只重视专业学习可能导致个体发展出现误区,重才而轻德。二是部分学生只重视技能提高,不重视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他们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用在资格证考试和职业技能培训上,不愿意参加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党团活动。三是只重视个人利益需求,集体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将利己主义作为自己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愿意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变得非常薄弱。
三、高等教育市场化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市场化在一定条件下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高等教育市场化有较强的生命力,对于激发大学的活力,提升办学质量,帮助高校有效履行职能有较大的作用。在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办学性质不变的前提下,要从新情况出发,广泛调动多种力量,把政府制度建设与社会舆论引导相结合,把学校认真落实保障条件与加强平台建设相结合,把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相结合,创新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一)要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市场化为高等教育发展打开了一扇门。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必然会带来一些预料不到的冲击。在这种条件下,对已有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就显得非常必要。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就是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袁贵仁提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这在网络上引起广泛的热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确实存在问题。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要划出底线,加强管理和引导,使各部门行之有据。其次,要合理划分高等教育中市场化与公益的边界,各种评估和考核要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规范高校的各种行为,防止高校一切行为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第三,要从法律层面上规范各种从事教育行业人员的行为,如制定《课堂教学管理办法》,明确各类人员基本的行为,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传递给学生[4]。第四,要规范媒体的行为,对媒体特别是新媒体要坚持管建结合、善管善用,壮大主流舆论。
(二)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课堂教学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渠道,也是最直接的方式,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精神和中宣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要求,深入挖掘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保持课堂教学的权威性、时效性和开放性,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一要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必须立足于社会思想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通过实施创新计划,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二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补充作用。以其丰厚的人文底蕴,潜移默化地起到对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法制观念等的培育作用。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观点,正确认识当前一些社会现象,不断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发挥自然科学课程的拓展作用。要高举科学的伟大旗帜,树立科学理念,培育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增强科学伦理,让学生在深入挖掘人类文明成果的过程中增强三个自信,积极反对反科学、伪科学的理念和思维,不断增强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三)要充分发挥政工干部的骨干作用
政工干部是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骨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其次,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配备好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师资队伍,特别是辅导员队伍。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辅导员队伍无论从数量、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第三,要加强对思政队伍的培训。通过培训使辅导员掌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帮助他们了解所在学校的学生,掌握与学生沟通的话语权;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发展的特点,特别是掌握新媒体的特点,拓展与学生沟通的渠道。第四,要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市场化过程中属于公益的部分,无法用经济效益去衡量。第五,要加强正面宣传。高校要主动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建立互动机制,为高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四)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基础作用
班级、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班级和学生会是学生生活的最基本的正式组织,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基础地位。通过有效的班级活动,可以实现学生内心成长和情感交融,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得到深化;通过班集体和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学生社团是按照学生的兴趣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在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一些正式组织无可比拟的作用。要加强这些组织的建设。首先,要加大投入。目前不少高校学生社团形同虚设,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不少工作的开展经费不足,导致活动开展没有抓手,学生的参与性不高。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当提供班级的活动经费,采取多种方式资助学生社团建设。其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制度,明确班级、学生会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活动的量和质,把它作为班级考核的重要内容。最后,要大力繁荣学生社团。要按照学生的兴趣,主动设置社团,帮助社团选好干部,指导社团开展精品活动,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提升理论水平。
(五)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见实效。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强调理论灌输的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次,要尊重大学生的特殊性。要根据大学生的时代特点、行为习惯,尊重高等教育市场化下大学生的现实需求,探索符合当下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渠道。最后,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大学生有不同的家庭经历、不同的学科专业、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在集中教育前提下,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分层次、分类别开展教育活动,为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创造条件。
作者:张宝强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需要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这一定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给大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己经引起了教育界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很多大学生在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情感问题以及择业求职方面出现问题。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浅析如何用思政教育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提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其次进行案例分析,然后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要将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最后讨论下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机制。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对策机制
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经济新常态已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的今天,这种现状给我们大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普遍体现在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情感问题方面和择业求职方面。[1]首先学习方面,学习肯定会有成绩好坏之分,成绩不好的人嫉妒学习成绩好的人,难免心里不会起变化。人际交往方面,大学同寝室的朋友,有一些小摩擦再所难免,有些人因为自卑或者妒忌,心理存在芥蒂,一点点很小的事情也会成为导火索,引起让人意想不到的后果。情感问题,大学生谈恋爱本应该是大学生生活中最美好的一种纯洁感情,而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恋爱关系,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最后导致命案的发生。择业求职方面,我深有体会,我大四毕业的时候,看到同学都找到了不错的令人满意的工作,然而我却没有找到,内心特别茫然,也挺嫉妒那些同学,导致我同学聚会也不去,和同学联系也很少,我这个心理问题算是轻的,如果再严重一些,后果不堪设想。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真的是目前非常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两个具体的案例。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4月7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6楼第一会议室,有一个人缺席。缺席者是黄洋。他本应该在这个晴好的初夏早晨,坐在这个会议室里,参加博士研究生复试。黄洋的专业成绩不仅受到了同学的认可,导师更是对黄洋赞誉有加,但一杯清澈透明的饮用水,改变了黄洋整个生命轨迹。最初学校认为林某投毒动机是由于黄洋在校期间表现突出,因妒生恨。但复旦大学方面证实,林某和黄洋专业不同,所在医院不同,不存在学业上的竞争关系。警方公布审讯结果,这起投毒案件竟是一些琐碎的小事引发的宿舍矛盾,并非完全出于嫉妒。琐碎小事包括:共用饮水机分摊水费没有达成一致,黄洋睡觉爱打呼噜等等。在我看来林森浩与被害人并无很深的矛盾,彼此也无利益冲突。他投毒,心理是有愤怒和不满的。那么,他的愤怒情绪是从何而来?我认为就是因为他自卑、敏感、脆弱的性格缺陷和处理人际关系不当及情绪调节能力低。具有这些不良因素的人在生活中一旦遭遇挫折,这些小小的挫折就会使他愤怒、怨恨、敌视他人的这种消极情绪,这种消极情绪如果长时间排除不了,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哪怕很小的事情的刺激,也会导致他情绪发作,行为失控,从而伤害别人,后果无法想象。由此可见处理人际关系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基本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如何,对人的思想情绪影响很大,如果人际关系和谐,那么我们就会心情舒畅,进而对社会和人生持乐观的态度。反之心理失衡,会对社会和人生持悲观态度。此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我们上课学到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相互沟通,互帮、互助、互学,缓解人际关系冲突,着力建立团结、互助、友爱、平等的人际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同心同力同德,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局面。案例二。2012年10月发生了一起大学生情杀案。男方李某因追女方半年,女方都没有同意,并且跟别的男生在一起了。李某将女方杀害。大学生的恋爱本是我们追求向往的,纯洁而美好,不会有那么多想法也没有那么势利,只是因为喜欢而在一起。但是现在社会,每家都只有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自私自利,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对待恋爱关系,丝毫不顾及彼此之间的感受,在一种我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你也别想好的心理作用下,导致命案屡屡发生。这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生命观、道德观的表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是恋爱观都是极其重要的。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处理不好大学生心理存在的健康问题,就会产生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令人痛心疾首的后果。因此,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那么想要解决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我们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那么为什么要结合呢?单一的做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只进行思政教育不可以吗?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有区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视治疗性的咨询,主要是对他们进行一些心理上的疏导。而思政教育更注重的是知识的讲解,更加注重的是理论上的教育。首先,二者遵循的理论基础是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一套统一的价值观,以品德来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运用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等心理学理论知识,使学生有认识自我,有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其次,二者的教育方式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通过上课灌输的方式,通过老师课堂的讲解、学生PPT的自我理解、同学们之间相互讨论等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主要采用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内心幻想等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的主动性。最后,二者工作目标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主要内容包括:三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目的是使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心理健康教育则主要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恋爱、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承受挫折,更快更好的适应环境。但是二者又是一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基础;思政教育是心里健康教育的升华;二者又互为补充。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思政教育的政治方向为基础,思政教育又要以健康的心理为前提。无论如何,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思政教育的落实,只有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心里素质健全,能够良好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正确认识和审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从而才能听从思政教育者的教育,更好的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其中一部分内容。
四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首先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全面融合,互相借鉴
现在许多大学生都有一些心理疾病,这些疾病往往是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单纯的依靠心理健康教育或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应该有机的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在一起,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心理素质,解决实际问题,更好的将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2-3]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4]去年12月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因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应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来推动我们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在新的形势下,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使我们健康发展。[5]
(三)大学生自身要注重均衡发展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自身要注重均衡发展。要适应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学会做人、发展智能、个性、社会性、创造性。真正成为一个得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更教育出版社,2007(7):68-69
[2]李安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10):25-26
[3]赵士兵.试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l):122-128.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冲国教育报,2004.10.
[5]靳诺,刘贵芹,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5).
作者:徐晶 赵梦茁 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第四篇: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摘要:
新媒体环境改变了当代的社会,更对当代的大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之下的新媒体技术的广泛普及,更是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挑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双面的,既有正面的影响,同样也有负面的影响,本文将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
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首先,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拥有了更为丰富的教育平台,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信息传输效率高、信息的覆盖面全面等特点,使得新媒体在大学的教育中凸显出一定的优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的背景之下能够主动地、大规模地传播积极健康的思想,传达大学相关的新政策。由于新媒体打破了传统信息传递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是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极大地扩展了,当代大学构建新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健康积极地发展。其次,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所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之上,教师的讲述就是知识传授的唯一方式,而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博客、微信朋友圈、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的出现都为信息及时又便捷的传递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学思想政治教师通过新媒体这种方式,能够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集体主义等思想教育全方位地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二)负面影响
当然,新媒体下的信息是虚拟的,是真是假都无法确定,海量的信息不可避免地对当代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有一种依赖感,当代大学生沉溺于网络,很可能荒废其学习。并且长期进行网络交流,其实际的能力也会不断弱化。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会受到各种思想的冲击,心理问题频出也是所有教育者共同担忧的问题。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出发,新媒体环境下的外来文化会侵入校园,影响和谐校园的构建,并深深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而,新时期的新媒体环境之下,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所面临的工作难度会更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对策
(一)提高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识
当代高校应该认识到新媒体环境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把握新媒体的优势,并结合校园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积极推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此,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使用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够有效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在网络的大环境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二)健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而,健全和完善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运行机制,才能够保证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而这同样也是保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积极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网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强化网络交际安全理念也是当代大学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考评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考评机制,大学的教育者能够在监督下工作,以保证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大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在新媒体环境下建立高质量的教育网站
当代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最为频繁的群体,而网络又同样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通过其技术建立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构建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体系,增加大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以引发当代大学生的关注,让当代大学生在这个网络平台中相互沟通,促进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
(四)营造积极向上的新媒体网络文化氛围
一个大学的氛围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更能够促进当代大学思想教育工作者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高校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捕捉网络中的实时信息,以营销一个健康的、积极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不断引导大学的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让他们在健康的、积极的、文明的新媒体网络环境下生活。这样不仅仅能够为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就业提供便利,而且更能够促进当代大学生在无形的网络思想政治环境下实现教育功能。
三、结语
在当今的21世纪,网络逐渐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离不开的东西,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也要与新媒体融合在一起,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朱妍妍.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5.
[2]崔焕彩.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
作者:张禹 单位: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
目前,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供给侧改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一种方式,同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据此,以供给侧为视角,客观的分析当前高校当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会议上提出给侧改革,并且着重强调效率与质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信息化、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多元文化和理念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新审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以供给侧为背景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更进一步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1供给侧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内涵
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无论是供给侧还是需求侧都是当今经济领域炙手可热的词语,虽然这两个概念是基于经济背景而提出的,但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而言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同时也赋予了其新内涵。在供给侧概念的引领下,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进程,提高有效供给的质量与水平。在深化改革发展的今天,将供给侧改革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优势互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供给。
2供给侧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得到了社会和更多学者的关注,通过研究与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所需与目前的供给现状不能够更加有效地对接。以供给侧为视角,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与需求不平衡
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然而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一些不平衡现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作为供给主体之一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多数教师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求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掌握哪些知识,另外学习内容相对单一、乏味,因而把学习过程变得相对比较被动。由于这种被动式的学习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更多学生将这些公共课上成了自习课,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真正意义。
2.2不符合90后大学生新需求
90后是高校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由于90后的成长环境相对比较开放、信息化,90后学生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他们敢于挑战、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并且充满创意与想法,因而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多新需求,他们渴望成为课堂的主人。
2.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较弱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以及多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都会运用多媒体播放课件以及学习视频等,但是部分课件内容陈旧、没有新意,并不能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随着社交软件的不断涌现,更多学生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获取信息。很多校园的公众号和官方微博以及校园网站更新内容速度较慢,没有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2.4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活动开展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但这些校园活动并没有真正的得到大学生们的认可。讲座是一种很常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学校希望通过专家或者名师的讲座让大学生提升自己,但是学生在听讲座时玩手机、睡觉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总体来说,校园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数量与质量并不协调、针对性不强,更多学生是被动式参与到其中,没有真正实现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意义。
3供给侧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供需矛盾也在逐步体现出来,因此说将供给侧思维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必然选择。为了更好的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应当以新的视角来审视其供需之间所存在的问题,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方入手,以学生为主体提出更多的合理方式、方法等。
3.1教学方面
3.1.1提供更加丰富、新颖的教材
目前,高校思政课所使用的教材当中文字所占篇幅相对较大,而与之相适应的图片则较少。伴随微时代的到来,90后大学生更多的是喜欢图片式的阅读方式,对传统的文字阅读方式提出了挑战。更多学生渴望的是精简、文字图片相结合的教材内容,一方面有助于记忆,另一方面又不会过于单调、乏味。为大学生编写并提供出更加丰富、新颖、充满时代内容的教材势在必行。
3.1.2打造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更多的是说教式教学,课堂氛围比较严肃、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互动。传统的课堂模式只会让大学生产生更多的抵触情绪,机械的说教只会适得其反,失去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作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是高校更好地开展思政课的基础条件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
3.1.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小班教学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采用的都是大班教学模式,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人数都在百人以上。这种大规模的教学,不易于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和课堂讨论中,从而导致大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小班教学,并且结合学生专业方向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内容。在小班教学的氛围中,学生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讨论、研究问题等,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所以说,小班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效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3.2教师方面
3.2.1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质量
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是知识的传播者,指引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学生渴望可以和老师有更多的互动并且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因而也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时知识结构、做到与时俱进,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与修养。另外,也要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体系,辅导员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责任,既是学生工作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学生日常生活的负责人。逐步解决辅导员不足的现状,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更多青年优秀骨干辅导员教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开展增添力量。
3.2.2重在教书育人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于高校当中的职称评定制度,很多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做课题之中,相对忽视教学,没有秉承教书育人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积极为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同时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用所学习到的知识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并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3环境方面
3.3.1物质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环境包括很多方面,校园环境、教学环境、生活环境等。改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让大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校园的人文气息。对于教学环境而言,应更加深入地改善教室、教学设备等相关内容,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更好的保障。同时,也要注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例如:宿舍条件、宿舍文化生活等,让大学生在宿舍生活中能够体会到更多的温暖。
3.3.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伴随互联网+的时代到来,网络也随之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目前许多校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相对低端,没有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建立一个高效、成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网络平台入手,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整合更多的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校园网站、校园公众号等应当创新内容,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网络氛围,积极发挥正能量。另外,思政专业课教师应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学、考试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同时,辅导员老师作为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努力运用网络载体了解学生的动态,为学生的发展指引方向。整合相关的信息与资源,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更好发展。
4供给侧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重要性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研究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探索提供了更多的思路。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供给侧改革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同时也提升了大学生的德育水平。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德育教育的关键,在教育教学环节中不断与时俱进,秉承创新理念,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内部各系统、各部门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提升整体德育水平,提供更好的创新氛围,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
5结束语
总之,对于供给侧视角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重要的是注重质量与效率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与需求要良性结合,不要只顾学生需求而忽视自然发展,也不要带有主观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在供给与需求之间做到真正的平衡发展,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2]杨涛.略论供给侧改革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7,(02).
[3]黄美娟.基于供给侧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审视[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4).
[4]待旭.高校思政教育也应有供给侧改革思维[N].光明日报,2016-03-16.
作者:赵虹涵 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第六篇: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途径
【摘要】本文从分析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兴起的原因出发,阐述了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积极影响是微信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及。消极影响是微信占据了大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最后提出了运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信,有效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微信的社交优势,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新的高度发展。
【关键词】微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途径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成为现今最为流行地及时传播媒介,用其独有地功能受到了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追捧。微信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改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变化。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方式的多样化,微信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最热门的社交网络工具。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有勇气去尝试新事物,微信已经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如何积极、有效地利用微信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兴起的原因
微信作为一个新兴的网络社交平台,被大学生广泛使用和喜爱。微信也成为了许多喜欢尝鲜人群的社交选择,它支持跨通讯运营商、跨操纵系统平台经过网络迅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并支持多人群聊和定位功能的手机通信软件。大学生总是在时尚最前沿的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特征决定了他们是主流的微信用户。据调查,58%的大学生在使用微信,没有使用的也有48%准备近期开通使用。[1]可见,微信的魅力和影响是深远的,大学生喜爱尝试新鲜事物的特点,确定了微信会在大学生群体中掀起使用高潮。因此,微信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取新闻信息、人际关系交往、自我言语表达、社会参与的重要媒介。
二、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微信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及
首先,微信作为社交平台的新宠,其多样化的功能满足了大学生对外界的了解需要。通过微信平台,所多人愿意把自己的观点、心情、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渴望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共鸣。并且通过微信互相交流、分享,增强他们的存在感。微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表达空间,他们愿意在微信上互相交流、谈论国内外新闻,学校生活等等。微信作为学生的私人空间,也是学生对于其思想和生活状况最直接和最真实的表达。通过微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了解到大学生真正的思想状况和思想动态。其次,微信提供了一个大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自由交流平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学生不愿意说真话的现象,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封闭式的,这个现象成为现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困境。[2]教育者不妨通过微信平台可以不定时的了解现代大学生的思维,平常多和学生互动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信任与平等,无形中激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长,更好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后,微信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微信平台的使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式与方法。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微信自由地进行思想沟通,快速了解到各个方面的信息,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微信打破了传统地呆板,僵化地教学模式,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
2、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方面,大学生对于外界的好奇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得到满足,因此,每天刷微信成了大多数人的必修课,微信占据了大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微信信息良莠不齐,导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变得模糊。微信上的信息是复杂多样的,既有积极向上的信息,也有消极落后的信息。这些讯息混杂在一起,使大学生容易遭到种种不良信息、不道德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的不良干预。而且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不分时间、地点的聊天,刷朋友圈,同时,微信圈子的建立也为大学生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学风考风。另一方面,过渡沉迷于微信的虚拟世界,大大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实际上,着迷于微信的大学生到处都是,上课睡觉前吃饭时都依附于微信,过渡沉迷于虚构社会中,性情也变得孤僻。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认识偏差,自以为现实中的人不值得交往,只愿意在微信上与人交流,忽略了现实社交的重要作用,导致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3]
三、运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最亲密的朋友,应该走进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大学生的微信行为进行观察和剖析,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微信。使学生的微信行为保持良好的状态。通过各种活动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微信使用观,微信内容应该符合现实的道德规范。在微信上,大学生不要轻易相信谣言,不传播谣言,做一名理性的微信使用者。例如,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微信使用方面的讲座或者讨论,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探讨微信的起源和发展,微信沟通的便利性和优缺点。
2、有效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平台,在传播信息过程中有着强大的功能。同时,微信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中应该挑选符合社会正能量的内容,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使大学生在微信的使用过程中有效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朋友圈分享的内容和生活状态对其思想状况和心理行为进行及时分析,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与教育。纠正他们的认知错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避免学生思想滑坡。
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微信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然以传统说教,僵化治理为主要形式,不能熟练的使用先进的网络器材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平等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思想交流,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形成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的主体认识。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巧妙地、科学地使用微信。能够使用微信的热门推荐功能,挖掘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并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趣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和教育。只有建立了一支具有先进育人理念和较高的新媒介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才能熟练地利用微信的特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渠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有效进行。总之,微信是一种新的即时通讯软件,而大学生使用微信的重要群体。微信已经在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注意与微信的结合。充分发挥其功效,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内容与形式,使它能被大学生所接受。充分发挥微信的社交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向新的高度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淑玲.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用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5.
[2]徐曼.微时代大学生思想工作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5.
[3]严莹.论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J].媒介教育,2013,05(下),0141-02.
[4]杨盈.微博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3.5.
[5]齐丹.手机微信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才智,2014.26.
作者:申晓妮 单位:延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