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摘要:
中国梦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发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其中国梦理论水平;发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发挥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中国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中国梦真正成为民族地区当代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行动指南,实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培养圆梦中华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地区;中国梦教育;路径
中国梦的提出既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内涵,又发展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话语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崭新活力。目前,关于中国梦如何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成果较多,但关于中国梦如何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还比较鲜见。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梦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应充分发挥民族地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他们的中国梦理论水平、发挥民族地区高校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当代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发挥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中国梦理论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融入方法与途径,坚定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其自觉投入圆梦中华的伟大实践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发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中国梦理论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者理论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效果[1]。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承担着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而且在立德树人中也承担着神圣的使命,是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主导力量。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效果。邓小平也强调,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应充分发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队伍中国梦的理论水平。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较大,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在教师队伍整体结构上,平均学历、职称水平偏低,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太少,学科年轻骨干人才不足。另一方面,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教师并非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有些是兼职,甚至有的是半路转行,难以胜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需要。根据笔者近年来对部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调查的数据显示,22.7%的学生认为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十分重要,64%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这表明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特别是其中国梦的理论水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直面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第一,加强中国梦理论的专门学习、培训。组织政治理论课教师采用集中学习、培训以及个人自学等形式,帮助他们既要从共时态上把握好中国梦的内涵与实质,又要从历时态上厘清中国梦的渊源,以及与民族梦、世界梦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区别,提高自身中国梦的理论水平,帮助大学生真正廓清对中国梦的理论认知。第二,将中国梦与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教师职业素养,发挥其在中国梦宣传教育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实际上,教育梦教师梦也是中国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结合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将中国梦与教育梦教师梦紧密联系,激发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弘扬爱岗、敬业、乐教、奉献的精神,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中国梦宣传教育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第三,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调整队伍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一方面,通过加大学校内培和外引高层次人才力度,促进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日趋合理;另一方面,加强专业化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好中国梦、中国故事,以促进中国梦有效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二、发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中国梦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融入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将中国梦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不是教师简单的告知,而是恰如其分地把握各门政治理论课程的相关内容与中国梦主体内容的逻辑契合点,结合实际,发挥民族地区高校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广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近年来,笔者的调查数据还显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仅有3.7%的大学生十分了解中国梦,51.6%的大学生是基本了解。但仍有35.2%的大学生一知半解,近10%的大学生不了解,这给中国梦如何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中国梦的主体内容与高校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存在相应的契合点,应把中国梦渗透其中,联系民族地区大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各门政治公共课程的灵魂。在教学中,应结合民族地区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向民族地区大学生重点诠释中国梦的基本原理。例如,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部分的教学中,应帮助大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认识中国梦的历史发展,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运用联系的观点帮助大学生分析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梦,甚至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分析中国梦与美国梦世界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又如,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教学中,帮助大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合力思想等理论,从哲学层面帮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注重自身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应结合民族地区在校大学生实际,突出大学生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教育。例如,在讲授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时,可以列举近代以来民族地区英雄人物的爱国事迹,激励大学生铭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树立圆梦中华的伟大理想和抱负。又如,在讲授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时,可以针对民族地区比较落后的经济与教育现状,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我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及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必然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应结合我国近现代史,加强对大学生中国梦的历史发展教育,使其明白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通过我国近现代历史的比较,帮助民族地区大学生理解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必然,以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道路自信,以及坚持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一门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认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在教学中,也应结合民族地区实际,侧重对大学生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教育。例如,在相关章节中,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阐释实现中国梦、民族梦必须走中国道路的重要思想。又如,在讲授民族区域自治章节中,通过对民族历史、民族理论以及民族政策的讲解,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是圆梦中华的重要思想。《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与中国梦的逻辑契合点更多,在教学中更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把中国梦渗透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之中,不仅能调动大学生学习中国梦理论的积极性,加深对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的理解与认同,激发大学生的历史担当和社会责任意识,还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提高中国梦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发挥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中国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中国梦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还要注重中国梦理论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深化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科学理解,增强他们对中国梦的价值认同,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以活动为载体,就是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活动之中,使人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觉悟[2]。2004年,党和政府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强调指出: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的经费。因此应充分发挥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中国梦与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大学生自觉认同、接受和践行中国梦。在笔者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调查中,数据分析也表明,有30.3%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梦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十分重要,57.5%的认为较为重要,也就是近九成的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国梦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多年来,大多数民族地区高校十分重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但囿于有限的经费和外出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等因素,社会实践活动受到限制。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存在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活动脱钩的现象,忽视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影响了他们对中国梦的科学理解和价值认同。近年来,国家教育部也专门下文要求各地高校积极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体悟和掌握中国梦理论。民族地区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发挥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中国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第一,组织开展大学生深入民族地区的农村、街道、厂矿企业等地开展社会调查或参观考察活动。使大学生了解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亲身体验民族地区的巨大变化,直接体悟到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第二,组织开展寻访老少边穷地区,深入调查民族地区区情活动。帮助大学生清楚认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水平仍然比较滞后,农村贫困人口仍占很大比重,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以增强他们圆梦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第三,组织大学生开展中国梦主题参观学习活动。通过红色之旅的学习与参观,寻访富含民族精神的历史遗迹,挖掘富含民族精神的感人故事,领悟民族精神、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思想,积极引导大学生缅怀民族先烈,大力弘扬中国精神。第四,组织大学生参与民族地区大型活动。以广西为例,组织大学生参加广西每年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壮族三月三歌会等主题鲜明、富有时代感的重大活动,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蓬勃发展的态势,从而增强大学生对民族地区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坚定大学生圆梦中华而发奋图强、立志成才的决心和信心。
综上,将中国梦有效地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应把中国梦教育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诸多环节,使大学生明确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和神圣使命,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接受与践行的自觉性,并使之成为民族地区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行动指南,实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充分发挥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64.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03.
基金项目: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梦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C418)。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在各地高校的教育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但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容易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关键词:
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对策
当前,素质教育要求高校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同时要求高校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作为重要的培养内容。在复杂纷繁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压力,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以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自己的心态变化,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学习生活。本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融合对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大教学重点,各大高校开设了很多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分辨是非,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理想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和提高。同时,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仅要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还可能会遇到很多情感的问题。如果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则学生就会对抑郁等情绪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疏导自己的负面心理情绪。不健康的心理可能会导致大学生造成自我伤害,也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事实上,加害同学的案件在高校校园里时有发生。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情绪,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非常重要[1]。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具有一定的合理依据,也有很强的必要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对学生的精神领域进行教育,与学生的内心活动息息相关。因此两者之间有很多共同点,能够实现高效的融合。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实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思想层面的价值观、认识等都是建立在心理状态的基础之上的,人的内心活动是一种潜在的意识,会对个人的行为和思想造成极大的影响。思想和心理是密不可分的,任何思想活动都会一定程度涉及心理情况。当然,思想相对于心理也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反过来通过实践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因此,要想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必须将这两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发挥互补互促的作用,才能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成效。
二、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
(一)重视融合教学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将融合教学的思想转化为教学实践,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具体来说,教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积极作用。在讲解思想政治知识的时候,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学生群体中普遍的心理焦虑或者心理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疏导。例如针对仇富的心态会对学生自身的生活信心造成打击,也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教师则可以以人生观的树立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懂得勤奋努力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并且金钱并不是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事实上,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学生才能真正接受学到的知识,并试着去理解、去实践,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态度[2]。
(二)尊重学生主体性
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和教师主要是提供服务和指导,而不是通过填鸭式的教育迫使学生接受一套又一套的价值观体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实际的心理状态,找出学生最急需解决的困惑和问题。只是从教学目标出发,完全不顾及学生的主观思想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沉闷乏味,具有过强的说教性质,而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更不能影响或者改变学生的心态和思想。这样的教学不仅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有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叛心理。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就会更有针对性,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参与度。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学的根本目标。
(三)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进行融合教学应该重视的问题之一。因为,教学方式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教学成效。由于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因此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做出改变,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资源,收集一些融合思想政治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素材,以供学生进行分析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同时学到两方面的知识,并且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利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外,还要注重通过实践活动来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思想道德原则,严格约束自身的言行,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在自己或他人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懂得及时运用学到的知识正确疏导自己的情绪,必要时可以向教师求助,避免不良心理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四)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个人能力、综合素质等都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融合教育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此情形下,为有效提高融合教育的效率,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应当进行自我学习和补充,尤其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更应当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此同时,高校应当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传播讲解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有效的引导,让教学能够变得更加高效。
三、结语
对于素质教育而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将二者有效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是每一所高校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地方。因此,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效的融合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经过分析研究,提出了以上四种主要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当前高校融合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丁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65-69.
[2]骆琴.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第三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济转型研究
摘要:
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问题,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已经势在必行。结合经济转型的特征以及思政教育改革内涵,就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三个因素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带来的挑战进行分析。针对经济转型下的挑战,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路径,以期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改革,发挥思政教育堡垒的作用。
关键词:
经济转型;思想政治;全球化;队伍培养;建设路径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提出时首次提出新常态这个概念,并在这次考察中指出:我国正处在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息,从新常态经济的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是对我国目前经济转型中的一个高度概括,指出了在经济转型下面临的新问题和挑战。在新常态下,标志着我国开始从旧常态中摆脱出来,那就是经济偏热、经济增长不可持续,以及积累的社会矛盾等。同时,高等思想教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堡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2016年12月8日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中,习近平和其他三位政治局常委都相继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面对新常态经济转型下的重要窗口,建设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为高校思考的重点。
一、经济转型的特征新常态经济
关于对新常态这个经济转型时期的特征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9个特征、4个转向和8个更加注重来进行概括和提炼。本文从三个不同层面对新常态经济转型特征进行概括:第一,经济发展开始从中高速增长往中低速增长转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本都维持在8%以上的增长速率。而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开始逐步转入劣势,潜在的刺激经济增长的因素减少。同时,我国经济在经历多年的发展以后,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我国GDP总量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而经济总量基数的增加,使得传统的增长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因此,在新常态下,经济开始逐步由中高速转变为中低速的增长是合适的选择。第二,经济发展开始逐步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在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提升。新常态经济转型,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降低经济的增速,还必须要加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具体表现为,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发展机制,解决我国传统的产能过剩、经济发展粗放等问题,同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第三,激发更多经济驱动因素。在传统经济增长因素不能带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激发更多具有潜力的因素,成为保障我国经济发展动力的根本。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与全球的竞争开始加剧,也开始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竞争转变为知识密集型的竞争,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讲,也开始从传统的产业链低端往中高端转变;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但随着出口的疲软、投资的减少,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因此,针对经济驱动转型,国家提出了创新和创业发展战略,以此激发新的经济增长活力。
二、经济转型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内涵
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也是国家和民族持续繁荣的不竭动力,让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基础保障。在党的思想理论基础上,随着我国基本国情的不断变化,党的理论也需要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从而充实和完善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理论体系。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讲,更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让我们党能够时刻引领时代。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来讲,主要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接班人,是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阵地。如果思想政治工作做不好,将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快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势在必行。对于新常态经济转型下的思政教育改革来讲,必须要体现出以下的几个特点:第一,时代性和实效性统一。思政教育改革必须体现出时代性,即根据现有时代发展的特征,在继承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来讲,不仅要让学生认清楚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局势,同时也要让学生通过思政理论对各种思潮进行客观的分析,抵制包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侵蚀,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因此,思政工作的落脚点就必须放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面对各种挫折和疑惑,坚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和信念,增强我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新贡献。第二,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加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改革,不仅是高校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只有广大的大学生参与了,才能配合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改革;而教育管理部门通过改革,引入各种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积极地吸引广大的学生了解、参与和思考。因此,对于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改革来讲,在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相统一的前提下,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
三、经济转型下高校思政教育队伍面临的挑战
第一,全球化给思政教育队伍带来的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西方国家利用自身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向广大的学生渗透西方思潮,使得部分不明就里的大学生在接受西方观念后,开始盲目地追求西方资本社会的观念和思想,并对自己的政治思想产生扭曲,开始怀疑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科技高度发达,各种思潮在大学校园中碰撞,从而使得很多学生对社会都充满了失望和悲观,开始嘲笑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并逐步形成了唯金钱论自我陶醉等个人主义思想。全球化对学生思想的冲击,都给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第二,市场化增加了思想教育队伍工作的难度。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竞争给大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但是我们也要关注竞争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当前的大学生无论是在时代精神,还是在时代观念意识方面,较过去都有着明显的增强,并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观念。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存在的弱点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得很多高校往往忽视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和长远性,追求短期的市场需求,盲目地扩大不同专业的招生数量,但由于学校教学质量、教学管理跟不上,从而导致学生素质低,毕业后面临的压力更加大。第三,信息技术给思政教育队伍带来的挑战。信息化的发展,使得高校教育方式方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借助信息化这个方式,使得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和交流。而通过信息化的方式,使得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也让很多学生更容易受到网络影响。而对于大学生来讲,很多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阶段,三观都不成熟,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面对不良信息的抗干扰能力有待加强。如典型的新疆七五,一些人通过手机微博,发布了饭否的新闻评论,该评论一经发出,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从而使得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对政府处理新疆问题方面产生了很大的怀疑。又如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上,同时心理承受能力差,责任感不强,最终使得自己越来越走向极端,背离这个社会。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教育工作队伍大部分是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来担任,他们具有扎实的思想教育工作经验,但是面对信息化的冲击,对信息技术还相对生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思想教育工作的步伐跟不上网络时代信息更新的步伐。由此,这些都给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让思政工作改革也变得更加复杂。
四、经济转型下的思政教育队伍建设路径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讲,面临经济转型这个关键节点,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队伍的选聘。结合经济转型这个特殊背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首先,要选择职业能力高、经验丰富、政治理念坚定和学历高的党员,这样可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势,合理、动态地配备思想政治教育干部队伍数量,从而保障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第二,加强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培训。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来讲,也要随着全球化、网络化等形势的不断变化而与时俱进。因此,高校也必须实时加强对思政队伍的培训。一方面,加强对高校思想队伍凝聚力的培养,重点是加强对党的凝聚力的培训,这样时刻坚定党的信念,成为思想教育的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加强队伍的主体意识的培养,从而激发队伍加强思想教育的主动性,并更好地明确做好经济转型下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除上述的建设以外,还应该加强对队伍信息化技术的训练。如通过对当前信息化技术的训练,通过了解当前学生信息获取的方式,从而借助信息化的工具做好对思想工作的引导。第三,拓展思想教育干部队伍。传统的思想教育都是依托专门的思想辅导员进行,而忽视了教师这个队伍。因此,笔者认为在干部队伍的建设方面,还应该加强教师这个思想队伍,重点就如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思维辨别能力,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突破。如面对各种渗透思潮,教师可借助各种历史材料和具体事实,比较不同制度的优劣势,从而通过这种更加开放的态度,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在课堂中加强对党的历史和精神的弘扬,了解党建立新中国的历程,以此让广大的学生明白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五、结语
总之,面对经济转型带来的挑战,高校思政工作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制定教育教学方案和方法,并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带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光梓.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46-48.
[2]尚海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与方法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21):65.
[3]刘帅.3G背景下手机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状与对策[J].学理论,2012,(7):187-188.
第四篇:大学生P2P网络借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进步,P2P网络借贷行业也在爆炸式增长。作为一种互联网金融模式,P2P模式由于其自身的模式成为活跃民间借贷的新模式,但是现在网络上一些P2P借贷公司为了扩大业务将手伸向了大学生,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盲目攀比的现象,更有甚者由于借贷数量巨大,不得不退学。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重要群体,如何从大学生网络借贷现状入手,分析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影响,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之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P2P网络借贷;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一种新型活跃民间借贷的手段,P2P网络借贷,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一些网络P2P借贷平台为了扩大业务员,将放贷目标瞄准了在校大学生。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向P2P贷款平台借款,严重扰乱了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秩序,P2P网络借贷给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和不正确的消费观念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P2P网络借贷概述
1.1P2P网络借贷的产生
P2P原本是一种IT技术,特指数据传输和下载双方均为个人的一种传输协议,这种协议下,下载端口越多,提供下载点的就越多,速度也就更快。而P2P网络借贷中,P2P意指Peer-to-peerLendingandOnlineInvest的概括,其中Peer-to-peerLending是点对点的信贷或个人对个人的信贷的意思。①P2P借贷就是通过作为第三方的网络平台将借贷双方联系起来的新型民间小额借贷模式。这样一种创新的金融模式,在2005年就在英国诞生,并像雨后春笋一样,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也不例外。截止到2016年5月底,我国至少有4080家正常运营的P2P网络借贷公司。
1.2P2P网络借贷的运营模式
P2P网络借贷犹如一个红娘将借贷双方联系起来,借贷双方所有的联系过程均在网络上通过P2P网络借贷公司完成。借贷公司首先将一些放款信息展示在网站上,借款人有意向就可以向该网站提供身份核验资料,在确定借款人资质后,便可以在网络上签订贷款合同,同时通过网络完成款项的发放和借贷公司佣金的收取。从这些方面看,P2P网络借贷不管是与民间借贷还是银行借贷相比,都更方便,但由于网络信息无法完全真实有效,这把双刃剑也带来更高的风险。作为中介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为了规避风险,其在贷款利率上普遍比银行同期利率高,甚至与我国法律规定的民间最高借贷利率打擦边球。
2P2P网络借贷对大学生的影响
2.1大学生P2P网络借贷现状
通过对P2P网络借贷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其门槛低,对于有资金需求的人,只要符合其要求的资质,都可以向其申请,且成功率极高。一些P2P公司一方面看中大学生高素质,不会轻易欠款不还;另一方面也抓住大学生涉世未深又有资金需要的漏洞,将借款业务扩展至大学生群体。通过对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网站浏览,发现几乎全部平台都有针对大学生借款的业务,更有甚者,一些网络借贷平台,直接就广告宣称其是专门为大学生借款的平台。针对大学生的借款业务,门槛更低,手续也更简单,只需要借款大学生将身份证、学生证、学号信息、学校信息和学费收据等照片上传至借贷平台的网站就可以,对于借款理由也不过问,可以是创业贷款、也可以是谈恋爱资金、日常消费等。据大楚网新闻报道,很多了大学生的借款理由很奇葩,却也一样通过了P2P贷款平台的资质审查,并且资金会很快通过银行卡转账的形式进入借款大学生的账户。根本就没有考虑大学生的偿还能力。除了借出现金以外,P2P网络借贷平台还通过出售电子商品的形式变相贷款给大学生,满足他们的购物欲望。这也与以往实体现金结算不同,P2P贷款平台,以先买再付的形式,只要大学生与其签订分期购物的合同,就可以轻松获得苹果手机、电脑、单反等昂贵的电子产品。这种消费模式让很多大学生摆脱了购物欲望因资金短缺而得不到满足的尴尬现状。但是,大学生们往往在享受这种福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高昂的佣金或利息。
2.2大学生P2P贷款影响
2.2.1积极影响
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一把双刃剑,其优势在于对于积极创业却又没有资金来源的大学生,可以通过门槛更低的网络借贷平台,较容易的得到资金的支持。这对于现在励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福音,可以助其成就梦想,缓解一定的就业压力。在这一点上,也与P2P网络借贷模式创立初期扶贫的理念一致。能够让社会上更多的闲散资金合理运用,让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配置,繁荣市场经济。可以说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等方面,P2P网络借贷模式的积极影响还是值得肯定的。
2.2.2消极影响
第一、冲动消费,承担高额利息和佣金。没有了家长全天候的管教,身处于更自由的大学生活,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自制力缺乏、金钱安排利用不合理或出于不正常的消费观念,大学生就很有可能走上网络借贷之路。而一些P2P网络借贷公司为了更加了解大学生群体,更好的拓展业务,推出了所谓校园代理制度,这些校园代理基本都是一些有兼职需求的在校大学生担任,所以这些校园代理也更容易得到同学的信任。正是在P2P网络贷款公司那些校园代理的推手下,一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走上冲动贷款,承担高额利息之路,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第二、盲目攀比,易养成奢靡生活习惯。P2P网络贷款无需任何担保和父母的同意,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盲目贷款或消费的现象。由于不需要任何代价和付出,金钱和商品可以说是不劳而获的,这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劳动观念的养成极为不利。据新闻报道,由于我国还没有对P2P贷款平台的统一的监管系统,各个P2P网络借贷公司之间相对独立,一些没有自制力的大学生往往是无节制的贷款,在最后事发之时,已经与很多P2P网络借贷平台发生了借贷关系,呈现拆东墙,补西墙的状况。在这种钱易到手的状况之下,容易让其养成大手大脚、不知勤俭节约的不良品行。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盲目攀比,分期购买一些高端电子产品或者奢侈品,也易形成奢靡的习惯,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第三、增加家长负担,造成家庭隔阂。众所周知,虽然大部分大学生都已满18周岁,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独立的签订借款合同的能力,可其毕竟是没有任何收入和还款能力的人群。但这些P2P借款平台之所以还是将资金借给大学生,主要是因为每个大学生在借款之时都必须要填写父母的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在大学生还不了贷款之时,该贷款公司就会不停的给家长打电话,逼迫其还款。这就变相的绑架了学生家长,将这个还款的压力转给了父母,增加了家庭的负担,造成家庭隔阂,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第四、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形成安全隐患。如若出现呆账的情况,P2P贷款平台就会将前往大学生所在的学校或者指派校园代理进行催收,催收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威胁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上课都是会出现的。这无疑会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干扰大学生活的正常秩序,影响高校的管理。总之,由于网络P2P贷款讲究的就是人对人的双向关系,很多大学生在贷款以后,大学辅导员和父母无法得知,这种相对隐蔽的模式对于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无法及时给借贷的大学生进行思想干预和行为指导。我们往往在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之后才了解,而在这一段时间内,大学生很有可能会陷入沉重的借贷压力之中,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思想政治教育对P2P网络贷款的应对之策
第一、坚持预防为主,培养法治思维。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要注意给大学生灌输法律知识,注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引导大学生们分析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风险。给大学生们普及更多的关于银行征信方面的法律常识,提前给大学生们打好预防针,在源头上把关。第二、加强心理预警,做到发现及时。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工作,和班级心理委员建立联系,做好心理预警工作,方便快速发现有异常行为的大学生,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力求在借款初期就能发现并控制,将危害降到最低。第三、开展励志教育,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尚未成熟,容易在外界的诱惑之下,冲动消费或盲目攀比,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进行励志教育,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高校,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意识的教育,让高校的各种学生活动和课堂教育相结合,树立勤俭节约标兵模范,通过榜样激励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第四、寻求政府配合,加强网络借贷防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国家政府的工作。如果政府有关机关不控制P2P网络贷款在高校的发展,势必将会荼毒大学生,给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极大的影响。故政府必须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支持,利用政府公权力对P2P网络借贷进行监管,限制其针对大学生业务的无序开展。
注释
①张正平,胡夏露.P2P网络借贷:国际发展与中国实践.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3.3.思政教育
第五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建设和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并且明确要求要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高校如何有效的运用网络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论文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教育者、大学生、教育载体、教育环境四个维度提炼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对策,希望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理论,在抓住网络本质的基础上,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计算机网络向网民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虚拟实践活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是它的受众群体仅是网民中的大学生,因此高校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紧密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虽然现阶段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问题,其发展对策还有待研究。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够充分。在高校领导层方面,一些领导干部并仅将工作停留在宣传口号上,没有扎扎实实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高校领导都比较注重教学和科研,高质量的教学能使该校的大学生取得优异成绩;而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是评价一所高校好坏的重要标准。其次,对于民办高校而言,考研率和就业率就是他们工作的生命线,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于民办学校而言并不能给其带来任何优势,某些高校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和考研还特意压缩思想政治教育课时间,更别提积极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了。
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相对滞后。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主要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其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性。第一,网站的开发缺乏统一的协调合作。从整个高校领域的视角来看,在已经建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各高校当中,大多都是自立门户,独立开发本校的网络平台。第二,在网站的运行管理方面也缺乏有效的统筹安排。如对于大学生的在线留言,高校没有统一安排专门人员及时给予回复。第三,其网站建设未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没有特色,缺乏先进性,内容陈旧枯燥冗长、信息表现形式单一。此外,高校在其他网络载体形式如手机软件、博客、BBS等的建设方面更是少之又少。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运行效果不够理想。点击率是直接反应网站的受关注程度的主要标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单一,与一些大型商业网站的点击率对比相差胜远。大型商业网站包含各项服务功能,其功能的多样性和信息的全面性吸引了大量的网民,而大学生更是在此范围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与它们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在多数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不断膨胀的娱乐功能几乎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网络的导向功能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在这样大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很难引起学生的浏览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访问量不多,点击率不高。
二、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加强教育队伍建设,转变教育观念。第一,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树立网络教育意识。首先,教育者要将网络变成自己学习知识文化的平台,提高自我网络学习意识。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利用网络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思想,并且以积极开放的心态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主动学习和适应网络传播方式。把网络打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积极引进网络社会中先进文化思潮的同时,也要坚决抵制网络传播的某些负面信息,利用网络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二,提高教育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首先,要加强理论文化知识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学习的核心知识,同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时俱进,努力掌握理论的精神实质。其次,要提升网络运用技能。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学习基本计算机知识,掌握学生常用的软件如QQ、微信等。另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应积极熟悉网络文化和网络现象,学习网络语言,了解大学生网络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
2、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第一,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和免疫力。网络空间信息海量,内容种类繁多,这些使得网络教育环境尤为复杂。高校要从教育的高度扬利抑弊,通过讲座、座谈会、观看教育短片帮助大学生自觉地辨认分析哪些为不良心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辨别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对不良网络信息的免疫力。要加强大学身的网络道德自律,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如可以开展普法教育,组织大学生学习关相关网络法律法规,对于经典案例可以展开讨论学习,以此促使大学生通过自我反省,自觉提高网络不良信息的免疫力。第二,倡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网络论坛、网上调研、业务模拟实习、网上技术服务等相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从被教育转变为自我教育。另一方面,要倡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管理和评估。大学生应该对网络思想政治学习做一个合理的安排,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进行阶段性评估,使得大学生在自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3、创新教育方法,丰富网络教育载体。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不断丰富网站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内容要全面丰富,应该既包括学习资料、理论辅导,也包括娱乐新闻、时事政治。网站内容必须与时俱进,紧抓现实社会的焦点问题,贴近实际生活。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表现形式要多样化,具有表现力。要不断完善网站模块设计,充分运用色彩效果,制作精致优美的网站主页,使整个网站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气息,给大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冲击,提高网站亲和力,激发大学生的浏览兴趣。第二,积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式。首先,加快思想政治教育手机软件的开发。高校应该加大技术投资力度,为软件的开发奠定物质基础;而且该软件的设计必须明确服务对象,软件主页的框架结构要科学合理,内容资料要丰富全面,页面布局要简洁直观,色彩风格要有特色,整个软件界面要求做到整齐美观,并且有清晰的功能定位。其次,加快即时通讯软件的运用。目前,大部分大学生使用的即时通讯软件主要以微信、腾讯QQ为代表,当然还包括飞信、MSN等其他通讯工具,它们已经成为了大家思想交流的私人工具,因此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积极利用即时通讯软件,与学生加为好友,拓展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空间,拉近双方的距离,以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
4、优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管理和监督。第一,加强网络信息的监控管理,完善信息监测机制。高校更应该积极完善信息检测体系,优化网络环境。一方面,建立信息审定和发布机制,了解信息源,并对网络信息源与信息传播渠道进行时时监测跟踪,加强监督和管制,从源头上避免灰色信息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认知上的侵烛。另一方面,建立高校信息审查机制,组建网络信息审查机构,建立监察机构并选任相关负责人,分配特定的信息监测员,轮流值班。同时实行网络实名制,要求大学生注册自己的真实姓名,凭借身份登记入网,使得信息监测员能够将监测信息与发布者一一对应起来,若发现问题迅速上报,及时有效的针对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教育。第二,完善网络规章制度和立法工作。首先,高校应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约束大学生的上网行为。规章制度必须按照程序制定,除了立项、起草、审核、公布等环节,制定团队应该认真听取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经验,把各方意志综合整理,避免制定的规章制度朝令夕改。其次,必须完善网络立法工作。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法律设置更加具体化,但随着网络的纵向发展,对已有的法律法规不断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使其适用于现阶段的本国网络发展的实际状况,不断促进网络信息传播及运营的有益化、规范化、法制化。
【参考文献】
[1]黄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
[2]孙兆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新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3]胡月娥.浅析网络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
[4]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