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镇化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坚强的物质基础,而农民思想政教育是决定城镇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的生命线,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当前,农民思想政教育出现许多的问题,比如:农民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且出现悲观、自卑心理;进城务工农民身份认同危机显现,生存成本加大;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边缘地带等等。
关键词:
城镇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虽然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50%,但不一定代表我国的城镇化的水平,质量就高。很多人认为农民卖房,就能够进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城市人,但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农民的思想文化乃至心理上很难融入城镇化中,这样的城镇化进程很难获得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认识到城镇化的核心就是农民的城镇化发展。
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
1、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城镇化建设的助推器
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做到位,很多地方出现强拆、强建的暴力流血事件,这些新闻也屡见不鲜。2013年山丹县开发商未获得村民同意而强行暴力拆迁,从而发生流血事件,影响非常恶劣。云南巧家村因暴力拆迁引发爆炸案,半年后这种强拆事件又是流血的悲剧。[1]18这些事件的发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们基层政府部门缺乏对农民进行耐心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利于国家政策的落实。城镇化需要大量农民脱离土地迁居城市,其中会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在在思想上对农民进行循序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农民树立大局意识,政府的行为和决策也容易获得农民的支持和理解,有利于正确处理城镇化建设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从而化解矛盾和冲突。同时也能够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农民市民化角色的转变,更好地融入到城镇化进城中,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2、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城镇化的各项措施能够保障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在城镇化过程中国家通过制度建立、政策配套,完善农民思想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民专项技能培训,建立农民土地征用补偿机制,这一系列措施能够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进一步推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我们在抓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城镇化建设的脚步。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的发展就是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向发展性需要螺旋上升的过程,生存需要属于人的基本性需要,发展需要属于高层次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需要本身,满足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2]79。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二、城镇化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
1、在新形势下农民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且出现悲观、自卑心理
农民群众受传统封闭保守思想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安贫守道、因循守旧、食古不化的生产生活模式。满足并安乐于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并有部分农民群众认为即便有什么事,就找党委政府解决,缺乏自食其力、艰苦奋斗的意志力。部分青壮年劳动力沉迷于打牌赌博,尤其到春节,有的人一夜把自己半年的辛苦钱全部赔光了。在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尤为严重,农村女孩资源大幅度减少,造成在农村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娶不上媳妇的光棍汉在农村不在少数。在一些地区,子女不孝敬父母,不抚养老人,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但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淳朴的民风也将受到挑战,如果不良习俗不加以遏制,势必将会阻碍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在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下,农村老年人倾向于人的一生完全受命运的支配,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农民产生不自信,迷茫的状态。笔者在豫东某村走访调查中了解到,60%的人对于基层干部存在的贪污腐败等违法行为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只有20%的人表明,在损害到自身利益时才会采取措施阻止和反抗。在一些谈话中可以发现,一些农民普遍认为农村潜规则严重,出身农村的高校毕业生即使能力出众,如果没有钱和关系,就如同初中生一样,根本找不到工作。据河南的一位学者调查,许多农民认为农民工是具有歧视的含义,可以看出农民社会地位低下,以及农民具有悲观、自卑心理。
2、进城务工农民身份认同危机显现,且生存成本加大
打工者放弃农村的土地,到城市生活,但是他们在城市买不起房子,一部分人支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甚至借钱在老家的镇上买房子,但那是一个回不去的家,因为必须在城市打工才能维持生活。他们会产生一种过客心态会让他们不去争取很多的现实需求,比如,对居住权、对居住条件和环境、对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权的要求。在工作中的过客心态,会让他们不去争取工人应得的权利。从市民对进城农民的身份认同,和农民的自我认知方面,进城农民也也很难融入到城市中。由于进城农民(工)在城市中对城市规章、规范不够了解,行为缺乏城里人认为的文明因子。而进城农民也会感受到来自城市的歧视和冷漠,从而不愿意融入到城市市民的圈子中,孤独无依地呆在自己的环境里。由此,将会打击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和市民群体的热情和动力,直接阻碍其市民化角色的转变。2013年人社部劳科所,在北京等6个省份深入调查了农业转移人口,不愿意定居城市的原因,第一位原因是买不起房占65.29%,第二、三位原因分别是,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和不能与家人在一起,孝敬父母。[3]100相对于城市居民,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后要面对较高的经济成本,亲情成本和心理成本。
3、多种因素导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边缘地带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边缘化,有很多因素: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评在基层干部考核体系中占据着很小的比例。②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是空洞的说教,乏味无趣,一些农民根本坐不下来,听不进去,更不要说学有所得,学有所悟了。而且传统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许多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内容。城镇化后,广大农民不再仅仅满足于科普知识和法制常识,他们更需要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以及如何做好国家的主人,行使自己的权利。③传统的教育载体还停留在挂横幅,在墙上写标语,开大会、听报告等形式。基层政府想传达一些方针政策还是通过村里一些德高望重的前辈进行宣传。而一些地方电视台经常播放一些色情低俗戏剧和各种各样的广告,新型文化载体的传播功能没有发挥。
参考文献
[1]郑大伟.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思想政教育问题研究[D].海南: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版.
[3]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