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参与是学生个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行为,它充分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就像有的教师所说:"没有学生的有效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就品德课堂而言,可以说,没有学生的有效参与,便没有课堂的有效德育。
然而,在目前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观念错误或操作失范,致使学生课堂参与的效果不佳。比如在平日的上课、听课时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形:一个班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发言,而个别学生却发言5次、6次,甚至更多;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抢着发言,有的学生却一言不发;有时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不认真倾听,而是各说各的,各干各的。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体验学习的乐趣呢?通过学习红旗小学的管理经验和教学模式,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组建高效合作的学习小组,激发学生有效参与思想品德课堂的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这种学习组织形式会使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二、应对复杂多样的学生心理,增强学生有效参与品德课堂的自信。
为了探究同学们没有积极有效参与课堂的的心理原因,寻找应对学生复杂多样的心理策略,增强学生有效参与思想品德课堂的自信,我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曾进行过一项学生不愿参与课堂的问卷调查,其中结果显示因为不自信,自卑,性格内向,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怕答错被同学们或老师嘲笑的占58%;曾经因为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遭到老师的讽刺,挖苦甚至骂人导致对老师的逆反心理不愿意回答的占5%。红旗小学在实践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在备课和上课时,注重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与元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捕捉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鼓励学生,少批评,杜绝讽刺,挖苦。对待学生要民主,公平,不歧视差生。每天要使课堂变得和谐,教学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效率。当然,作为思想品德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绝对不要一味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衡量,更不能强求学生的回答和自己的预设一致,只要学生回答得有一定的道理,就应该给予肯定,给学生鼓励,这样,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
三、设计明确有效的教学问题,启发学生有效参与思想品德课堂的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杠杆,是产生思维火花的导火索。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要具有提问意识,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在具体的实践中,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问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设计教学问题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品德课堂提问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精心设计,明确提问的内容、方式与对象,切忌随意发问。
(二)提问要有层次性。课堂提问要遵循“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一定的铺垫下进行层层深入的提问,先是基础知识的问题,然后是理解性的问题,最好是创新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具有梯度、层次性和逻辑性,能够很好地引领学生思考。
(三)提问要把握好时机。所谓提问时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问时间要准确,该提问时提问;二是提问要找准地方,在关键处提问;三是提问对象要合适。把握住这三点,一般就能取得最佳的提问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四、定制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提升学生有效参与思想品德课堂的质量。
有位教育专家这样说:“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你要学会评价学生。”课堂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课堂评价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它具有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效。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定制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使学生“青睐”我们的品德课。在品德课堂上,我们要坚持采用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提高课堂学生参与的质量,
品德课堂只有真正做到让学生有效参与了,才能使之成为真正的有效课堂,也才能实现品德课程引导和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