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为例
2011年5月,肥城市成功创建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2012年9月,又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受到了国务院的隆重表彰,肥城的教育事业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发展起点上。教育局党委一班人审时度势,确立了“走内涵发展之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的发展目标,将2013年确定了教育改革年,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研制下发了《肥城市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学校文化创建四个方面,拉开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幕。在此背景下,肥城市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认真总结以往课堂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省内外其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做法,合理嫁接整合目标教学、学案导学、差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精彩主持等成功经验,广泛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探索形成了“一标六环·生命成长”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了教学效果。现将该教学模式简介如下,以求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一标六环·生命成长”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国家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标准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在教学活动中应毫不动摇的抓好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教学建议(五)指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
2、生命课堂理论。华东师范大学钟启全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工程。”
3、学习金字塔理论。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听讲”,学习效果是最低的,24小时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4、内外因辩证关系理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是外因,学是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和潜能,把课堂变成“学堂”。
二、“一标六环·生命成长”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操作基本流程
自主学习,感知目标——展示交流,理解目标——合作探究,拓展目标——知识建构,回扣目标——当堂检测,达成目标——反思总结,升华目标
三、“一标六环·生命成长”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解读
“一标”即学习目标,课堂教学要强化目标意识,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目标展开,谨防教学活动游离于学习目标之外。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体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学习目标的叙写,要坚持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检测,以“行为条件+行为程度+行为动词+中心词”方式,用预期学生学习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目标,如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能准确说明环境问题的危害。
(一)自主学习,感知目标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课题后引导学生认定目标,内化目标,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感知并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学会自己能学会的内容。本环节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感知教材,培养其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基本知识教学,为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认知基础。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比较简单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自读要求,指导学生围绕自读要求去感知教材,链接生活,找出基本的知识,写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对于内容较复杂的学习内容,应辅以导学案(预习案),引导思维方向,提高学习效率。预习案的设计要科学、实用。既有强化重要知识点的题目,也应有运用知识进行初步尝试解决的生活现象,问题具有一定思维含量,尽量避免纯知识问答式问题。
3、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巡视,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注重因材施教,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
4、要加强预习时间的管理。时间太短,预习不充分,不便于小组展示交流和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时间太长,教与学的任务就完不成,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5、必要时,要设计一定的题目对自学效果进行检测,进行初步达标。
(二)展示交流,理解目标
学生在有自己见解的基础上,在小组内围绕目标进行交流,小组成员多形式互助落实。交流解决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共享学习成果,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对小组仍有疑问的问题作出标注,作为下一步课堂讨论与展示的重点。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做好分工协调,组织小组成员在独学的基础上,进行对学、群学,开展“兵教兵”学习活动。
2、教师加强课堂巡视,对小组内不能解决的个别问题,可以组织组间交流,也可以进行班内交流,但是难度太大的问题不适合班内交流。
3、本环节以组内交流为主,是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及通过与他人交流也能学会的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三)合作探究,拓展目标
教师抓住“有难度、有价值、有疑问、有争议、能发散的问题”这一课堂生成资源,结合课前预设,突出重点难点,创设情境、设计问题,组织开展互动探究与班内展示活动,通过组内互动研讨和组际展示交流,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小组与小组多元互动,全员互动,学习目标得以拓展,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情境创设、问题设置要典型性、生活化,有合作探究的价值且内涵丰富。坚持思想品德课的“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让课堂“活”起来;贴近生活,让课堂“动”起来;贴近实际,让课堂“满”起来,以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共鸣,充分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2、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做好分工协作,记录本组研讨成果,安排好小组发言人,以备在班内展示。互动讨论时,学生发言声音的大小以组内听清、但又互不影响为宜。
3、小组展示过程中,要注重倾听,鼓励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点评。
4、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参与小组学习中,要为互动探究和展示活动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展示交流型教学活动,教师要给予活动明确的指令和规则,科学设计活动程序;在小组讨论和展示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方法指导、补漏纠错、归纳提升,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求异创新,培养学生能力;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注意捕捉课堂生成的问题,找准学生认识的盲点、模糊点和思维发展的障碍点,进行精讲点拨,抓住学生思维的创新点,进行深化拓展。
5、教师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发展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四)知识建构,回扣目标
以上三个环节,是学生在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教与学活动。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学科能力点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对照学习目标检验学习成果,使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从而生成新的认知结构。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可以指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刚要信号图示法、思维导图等)构建知识网络(知识树),要注意突出教材的主干知识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适当进行展示交流,达到共享和互补的目的。
2、对照学习目标检验学习成果,可以是自检自查,也可以是小组成员互检。
3、教师要善于将学习目标转化为知识点和学科能力点,便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回扣和检验。
4、学生在明知明理的前提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方法论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提出要求,注重引导学生的道德践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五)当堂检测,达成目标
本环节统揽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适当选择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典型材料,设计具有层次性、时代性、开放性的训练题,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与转化,培养学生的学科技能。可以分典型题目分析和当堂达标训练两步来走,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典型题目分析。基本思路是设置典型题目--讨论解题思路--完善答题方案--沉淀梳理反思。典型题目设计要围绕重点知识,体现时代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特点,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和整合,强化习题设计的精品意识,问题设计要体现理解运用及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对于问题的解答应体现课堂民主,指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逐步完善答题方案,做好课堂笔记,把知识落实在笔尖上。
2、要注意解题思路的归纳和规范答题能力的培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学科技能。
3、当堂达标训练。当堂训练题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数量一般以2—3个选择题,1个主观题为宜,既要覆盖面广,又
要突出教材的主干知识和道德践行。要合理控制时间,限时、独立完成当堂达标训练题;要因材施教,分层要求;要当堂反馈、当堂矫正,坚持做到学习目标的“堂堂清”,努力提高学习效果的达成度。
4、学生自己编制练习题。指导学习小组依据学习目标对知识点不同水平要求,自己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并与相邻小组交换作答,教师巡视,发现 “精品”题目,及时向全班同学展示,积累学生的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六)反思总结,升化目标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一堂课教与学情况的反思,也是对学科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是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进一步升华。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归纳总结。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方法、习惯、自信心、主动性等方面进行反思总结,在小组内或在班内展示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感悟。
2、指导践行。在归纳总结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向学生进一步明确方法论要求或思想觉悟、道德践行的要求,落实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的根本任务,突显课程的育人功能。
3、引发新问题,设置悬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4、实践性作业布置。布置实践性作业,加深对课上所学知识理解的同时,让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生活,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一标六环·生命成长”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策略
1、精心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构建知识的信息载体,是教师在认真研读课标、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依据自身学生实际,有效重组、开发教材资源的一种学习文案,是教师智慧分享、协同优化的创造性成果。导学案是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案”一体,但要分别设计,分层设计,各有侧重,突出重点,互为补充,递进提升。预习案以解决基础知识为主,问题难度要小,给学生设计自学问题,突出“读、思、疑”,明确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探究案的探究问题设计要有探究性,一般要求学生合作学习解决。训练案题目设计要针对学习目标的达成,不要简单机械的重复,精选题目,分层要求。
2、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现代高效课堂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它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标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合作小组划分的基本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竞争创优。每个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要明确学习小组内各自的职责,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思维碰撞、资源共享,人际关系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益,促进小组合作成员的发展共赢。
3、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集中表现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当堂达标等几个方面。预习是学习的起点,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学会课前自主学习,自主解决基础性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条件允许的话,预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有效地帮扶和检查。合作探究是建立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主要引导学生借住一定的研究载体进行研究、讨论、总结、归纳,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批判精神、求证精神和乐于探索、追根究底的好奇心,这是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与强化。“教的活动在于倾听,学的活动在于言说”,课堂展示是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既包括小组讨论后学生在黑板上的书面展示,也包括学生登台讲课和学生互动质疑过程中的各种展示活动。展示的程度需要老师掌控,有些问题只要一带而过,有些问题却需要深入追究,不可平均用力。学生的课堂展示,不仅仅是自己学会的知识,更是一种自信和成功体验的积累。当堂达标应包含为达标而进行的努力和达标检测两个方面,不能将当堂达标简单的理解成当堂检测,而忽视达标前的必要训练。教师要及时扑捉课堂反馈信息,判断准确,处理果断,对后续落实目标的教学要调节,回授、补偿应及时。
4、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与调控
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时间的管理与调控,使课堂时间分配合理;要加强对学习目标达成过程的管理与调控,使整个学习活动始终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要加强对课堂上活动型教学的管理,使课堂活而有序;要注重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与调控,准确把握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期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要注重精讲点拨,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要注重倾听,对学生的课堂展示进行适时的评价、纠错、补漏,注重对重点知识的强化、梳理和总结,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知识向情感和价值观的升华。
总之,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好的课堂应当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的学科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和基本技能。“一标六环·生命成长”自主合作课堂不是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而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体验场,它有利于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效课堂的研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没有最高,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