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学习记忆、心理调节方面的心理学常识,比如耶克斯、多德森的动机—成绩曲线(即焦虑曲线),艾宾豪斯的记忆(遗忘)曲线,斯金纳的“刺激一反应一强化”原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阿德勒的超越自卑原理,罗森塔尔的皮革马利翁效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等等。加强与学生沟通,可以在“作业本”上写批语,或开设心理咨询热线,鼓励学生随时向教师请教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超越自我,这也是人文关怀在关注学生心灵成长方面的体现。中学时期是学生心理、生理变化的关键期。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人生问题的解答应贯穿整个中学阶段,不应只有在紧张的高三复习阶段进行。只有这样才是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真正体现了生命教育、人文教育。因此要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运用已学内容解答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也有必要开设心理学方面的选修课,结合学生思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个性,要了解学生的性情特征,做学生情商的培育者、开发者,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者和学生信心、志向的激励者。中学政治教材中,有丰富的人文内容,高中的“文化生活”就是以人文知识为主体内容。另外,《法律常识》《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教材中也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社会主义民主从本质上说是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可见,中学政治教树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文精神,这就是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注心理健康、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共同富裕、关注公民的基本权利实质上就是关注入的生命的价值。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看到教材理性化的一面,而忽略了教材情感性的一面,要充分挖掘出生命教育的内容并加以纵深强化。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人文教育不仅要求教学内容具有人文性,还要求教学方法具有人文性。下面列举笔者常用的两种教学法来加以说明。首先是时事评述。在一次课上,我给学生阅读一段材料:“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细田博之宣布,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将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庆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六十周年之际,日本将本着追悼与和解的精神,呼吁国际社会保持广泛的团结。这意味着什么呢?日本经常出现波折,遭遇巨大阻力。与此同时,日本与俄罗斯因领土争端而采取的强硬政策,也收效甚微。在此状况下,小泉必须寻求解套之策。如此,小泉改变主意也就不难理解了。但必须看到并指出,小泉改变主意可能不是出于其对“二战”认识上的转变,而更多的是出于日本外交利益上的权衡,甚至只是小泉政府应对目前外交局势的权宜之举。”实践证明,课前5分钟时事评述能让学生及时、准确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增长知识,更能从中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真伪能力,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达到时事表述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4社会调查
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使同学们通过接触社会生活,锻炼自己的实践才能,体会做人的根本,提高自己的品德素养,从而体现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近期笔者指导学生做了“中学生休闲方式的调查”社会调查。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眼镜”也越来越多,每天在一起讨论的只有学习,有些人甚至觉得前途迷茫,感觉劳累、空虚。于是有人列出不等式“7+18”,七个小时的学习加上一个小时的休闲,其获得的学习效果,要远远大于八个小时的紧张学习。休闲成为一种调节,使人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学习效率逐渐提高。进行中学生体闲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找到中学生学习时间分配问题的结症,解决围惑、焦虑、自我否定、自我贬斥、自我压抑等问题。这样的调查充分体现了人文教育的精神。
5结语
政治教育是一门纯粹的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核心学科。政治课教学必须走出从知识到知识的怪圈,摆脱政治课教学浮在人文教育初级层面的困境,着力去造就品德高尚、勇于进取、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彰显政治教育的本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