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会培养各方面有用之才就得从小做起,在教育学生时注重学生的能力的均衡发展,尤其是要提高动脑筋分析社会发展的能力。即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对社会的一些现象能够运用政治角度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在行为上做出正确选择。
一、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时代的巨大发展,给予了我们不断创新的机会,有些教师就不断追求教学设计形式上的新颖,如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等,只要能用都把它拿到课堂上。可问题是,我们的政治课需要那么多“新”设备吗?政治是一门社会科学,要改变学生得从头脑中去改变,不能单纯地把学习的存在形式变化一下。殊不知,这样的“创新”恰恰扼杀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彻底沦为教师教学表演的工具,完全失去了自我。如此教学,岂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
我们仍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地“灌”几十分钟,从不考虑学生的体会,从不留给学生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课后还觉得自己知识渊博、口才出众。可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慢慢会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政治教师”也成为学生口头上的一个贬义词。我们要想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得落实好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别,尽可能设计适应他们的学习方法。我们应当做到既要关注学生群体认知的发展,也要关注个别学生的个性特征;既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还得兼顾人文情怀的形成。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我们也要设计不同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分批次、分特点予以评价。这样一来,我们的每一节课都会充满生机、创造神奇,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会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会变成一个乐园。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的内容都不会重复,自然也就解决了从网络上“当”教案的问题。
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足工夫,学生才能在学习方法上有所突破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简单做到三维目标实现就可以了,一定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做好学习环节的设计,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去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自己探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实现“自学、互动、检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例如,学生经常会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甚至生活中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很多学生不理解人民币的“卖入价”和“卖出价”。这个问题在我们政治新教材中有所涉及,教师在备课时应把类似的问题考虑进去,这样就能使课堂变得非常“实用”。
三、吃透教材,搞好教学设计,向课堂管理要质量
做好“导演”,控制好“演员”,利用好“舞台”。我们要学会挖掘素材,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林林总总的问题,进而把它们归纳为是政治方面的、经济方面的,还是文化方面的政治现象。让学生认识到政治学习不是空中楼阁,政治学习有它的实现应用价值。这样,学生就会进一步提高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既要搞好班级教学,又要抓好特点学生的管理
一个木桶,决定它容量的是最短的那个木板,所以我们在班级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一个有特点的学生教育不好就会给班级以“破窗效应”,如果抓住这些学生的特点,把他们的学习兴趣搞上去了,全班的学习氛围只会越来越好。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挑战,也给了我们机遇。只要我们政治教师多动脑筋,提升自己,找准办法,掌握新的理念,适应时代洪流,那么,政治教学的春天离我们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