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相比,我国学生偏重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识记教师传递的现有知识,而缺乏应有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成为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呢?教师要主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真理”,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刻苦钻研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书本理论和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培养,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阵地之一。
一、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长久以来,我国中学教育采用的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的主宰者,在教学活动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服从一切的安排和设定,不敢也不可能越雷池一步,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易于教学管理和教学顺序的进行,但是过于死板的框架埋葬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样的教育虽然能够大规模生产“合格产品”,却很难培养出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根据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师生应该是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笔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始终坚持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学习和进步的原则,给予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健康地发展。比如笔者在教授《亲近师长·换个眼光看老师》时,除了教授课本知识外,还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让他们尽量客观地写出,他们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还要做些什么,思想品德课堂应该如何上,等等。通过这样的一个小活动,笔者得以与学生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彼此的关系更加和谐。学生也可以放下包袱,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和建议也敢于向笔者提出。敢于想象和思考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基础,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自由空间。只有让学生处在自由、宽松的环境氛围中,他们的思维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主动采用问题教学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促进者,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师要主动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固有的、陈旧的教学观念。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和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第八册第一单元《自立自强》一节时,笔者这样告诉学生:“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些困难和挫折增加了我们完成任务的难度,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又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学生回答:“寻找父母帮助”,“要学会生活自理,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等等。教师:“当我们有困难的时候当然可以向父母、朋友求助,但是我们也要试着学会自己处理问题,学会自立自强,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哪位同学能够给大家讲一下自己独立处理一件麻烦事的经历?”在笔者的鼓励下,几位学生举起了手。教师要能够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适时而恰当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这样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三、倡导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一直以来过于重视灌输式的接受性学习,而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开发和培养。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挖掘课程教材中可供探究学习的内容。当然我们说倡导探究式学习并不意味着要完全否定接受性学习,而是单一的接受性学习不易于学生发现问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活动中的缺陷可以从探究性学习中得到弥补。教师要把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既让学生接受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第九册第二单元《合作诚信》一节时,笔者给学生出了一道探究性的题目“如何才能诚信合作”,让学生以自由组合的形式,自主查阅图书和其他资料,进行探究学习。如果在探究中遇到了问题可以互相交流和学习,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增强。
总之,学校要积极创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政治课教师要能够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适时设置问题,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 孟玲.高中政治问题意识与有效教学的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
[2]战宇.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