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的有效性分析-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论文> 对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的有效性分析

对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的有效性分析

查字典政治网 2016-06-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展到今天,出现一些让人思考的问题。在大量的反思性成果中,“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教师素质是成功实施新课改的关键”。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关系着中学政治课程本质的体现与功能的实现,关系着中学政治课程改革的发展,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未来。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思考,力图从社会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学科角度,对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谈几点看法。

一、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意识

中学政治教师角色是中学政治教师在中学生教育中的地位与身份,主要是指国家、社会、其他职业群体对中学政治教师行为的一种期待,以及中学政治教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应有行为的认识,它是教师在实现与其中学政治课程教育者的身份、地位相对应的权利和义务时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与教师个人对中学政治教师预期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1.类角色意识

类角色意识是类主体从类的角度对角色内容的反映。中学政治教师角色意识的存在首先是对教师类角色意识的需要和接受。教师是依靠角色赋予的力量才形成其主体定位的,教师角色意识体现着教师的类角色本性。相对社会其他角色而言,教师的角色意识与角色定位具有较强的职业特点,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建立现代思维方式、掌握创新教育的基本知识和运用能力、把握教育规律和方法、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热爱学生并具备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等。对于中学政治教师来说,类角色意识表征着这个群体作为社会独特的类群体的生存理想与特定身份的追求和认同,以及对该群体所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是全体教师所共同具有的角色意识。

2.群体角色意识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当课程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随着相互影响的增加而逐渐形成了带有专业性的角色意识时,便具有了教师群体角色意识的特征。在中学政治教师群体中,这种群体角色意识突出表现为中学政治课程对教师的角色要求,这种角色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中学政治课程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与功能,并对这一群体的教师角色意识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也决定了中学政治教师群体的角色内容、角色功能、实现途径等,并体现在其完成课程的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之中。它所体现的是一种课程的价值取向,并表现出课程所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特点。因而,中学政治教师在兼具传统教师职业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和技巧时,更要体现出其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与坚持。也就是说,中学政治教师在扮演好其他课程教师职业角色的同时,更要做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种群体特性,表现出中学政治教师群体内部教育思想与职业追求之间的联系。其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学生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基本素质培养的要求、教师职业特性是这一群体连接在一起的强劲纽带,这种连接内含有当下中国社会发展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连的诸种关系,包括中学政治教师群体同教师个体、学生个体、教育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个体角色意识

教师的个体角色意识是教师个人对职业内容的解释和运用,反映的是教师个人对教育问题的价值取向与价值选择,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这种个体角色意识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对中学生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特征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规律性认识中形成的。

在教育实践领域,如果教师具备了较强的个体角色意识,不但能较快认同和接受课程的社会角色期待,而且能够创造性地完善社会的角色期待,使个人角色意识和社会期望达到有机统一。与其他专业教师不同的是,中学政治教师的个人角色意识是通过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与体悟,根据自身的能力与条件及面对的职业情境,经过内化后形成的切合自己职业需要的个人角色意识。这种自我建构融入了教师的创造性,其中包括对个人所具有的智力和知识的认知、思想政治素养与能力的认知、对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心理认知与参与意愿、对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的处理能力、自身人格品质的自觉等。

二、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角色定位是教师角色意识的综合展现。从整体来看,教师的类角色意识与个人角色意识更多地趋同于群体角色意识,这就要求中学政治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在充分诠释课程主旨、发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同时,也要使教育教学活动满足课程、学生以及教师自身发展的共同要求,最终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1.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传播者

中学政治课程专门为中学阶段的所有学生设置,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反映出国家对中学生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统一要求。它是基础教育国家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也是衡量我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方向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课程本身已构成了一种价值体系,是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在中学政治教育中的一种价值宣言。

课程意识形态功能的指向对象是中学生的价值观念系统,其核心内容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具体包括引导中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其能够全面认识并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其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只有坚持主导意识形态的核心品质,才能确保真正实现课程的价值目标。

中学政治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肩负着坚持和巩固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在课程领域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就及其他先进的人文社科知识引领中学生的重任。使国家主导意识形态成为学生知行的指导、建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准则,这也是教师必须坚持的教育引导性职责的根本原因之一。在当今价值取向多元发展的趋势下,教师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和观念,帮助中学生在多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中进行比较、鉴别和选择,通过他们自己的独立思考,培养独立品格,形成自己的观念,树立自己的理想,确立自己的信念。教师必须做到教育过程中主导价值的贯彻落实并尽力实现其教育意义,与此同时表明自己的价值追求。

2.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是社会对中学政治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教师角色定位的过程,本质上是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这是社会、学生以及教师自身发展的共同要求。

因此,教师要适应社会需求,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中学阶段是培养人们良好的品格、积极的意识、正确的观念和坚毅的意志的最佳阶段或关键时期。”美国关于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政治人格是在人生的早期——青少年时代形成的,成年人的思想意识与政治行为取向是其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政治价值观和认识能力的逻辑结果。进入中学时期后,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迅速发展,能够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原则进行逻辑推理,对社会的政治角色、政治过程、政治制度有更为理性和全面的认识,以此代替原有的感性认识。因而,教师对学生现在和将来的思想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师要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既要尊重学生个体的思想权利,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面对转型期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和多元文化的价值选择中,对其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方面存在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实现价值的传达与交换,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使其获得个人幸福生活的基础能力,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3.教师个人职业生命的规划者

角色定位溯源于角色自身经历中的真实体验。强烈的类角色意识、深切的群体关怀都植根于其亲身的职业体验中,使其在丰富而真切的经历中建构出角色定位。因此,在研究对教师个人角色定位的影响因素时,除了关注社会需求与课程文化外,我们还必须关注教师自身职业历程与体验的影响。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通过现实而生动的职业历程才得以产生出丰富的教育思想,其职业历程也才能被赋予角色行为的生命力。

与其他课程功能不同,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引导人的思想发展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课程设置的社会价值来看,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与复杂的社会思潮,社会赋予了中学政治教师更多的责任,要求中学政治教师根据国家与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调整自我角色构想,达到社会所期望的需求水平,从而提高其角色胜任能力。同时,中学政治教师作为特定的社会群体,在担当培养中学生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素质的重任中,要履行角色义务,培养符合国家与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要满足中学生健康发展的要求,这也是实现教师个人价值的保证。教师要满足课程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好职业生命发展的规划者。

三、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角色定位直接体现在教师的职业素养上。中学政治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使命,而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学生思想发展特点需要的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所强调的正是“知识理性、道德情感和审美判断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应该以此为方向,并且要从实践层面落实这三方面的内容。

1.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与扎实的专业知识

首先,教师要具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中学政治教师对课程最高价值的信念。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信仰对教师来说起着课程观的作用,是满足教师职业发展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需求,是教师对课程已知或未知领域的价值取向,是教师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政治课教学是价值的生成与重建过程,是意义不断生成和重构的过程。面对复杂的思想领域中的问题,学生通过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及价值选择能力,在各自的理解中有可能呈现出无限丰富、不断生成的道德意义。“在知识与理性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信仰往往带有一定的自觉和理性……这种信念的意义,在于形成人对未知或未来的世界的价值取向,成为人们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精神支柱、起点。”教师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决定了其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威信,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威信来自于学生对教师内在信念力量的折服。同时,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尚不成熟,如果缺乏教师正确可靠的指导,放任自流,会导致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教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分析与理解,增强中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合法性与权威性的认识,把学生引向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方向。

其次,要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中学政治教师应该“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这不仅是课程教学的要求,更是教师职业素养的自身需要。

新课程改革后,课程内容的特点是直接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思想文化智慧的结晶,它在知识占有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着较高的水平,在对科学真理的阐释中,体现了理论逻辑的力量和学术价值的魅力。当前,日

渐明朗的教师专业化趋势凸显了对中学政治教师职业素养予以重新审视的必要性。“在知识的土壤里,能够生长出信仰。”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是时代发展赋予政治教师职业素养的精神意蕴,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有的知识素养;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体系的传播能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充分吸收,与其他专业的对话与合作观念等。具备较为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与科学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构,坚持知识的真理性与科学性,增强知识储备,这些是中学政治教师的立业之本。

2.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爱与自我素养的尊重

首先,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与热爱。德育的本质就在于引导人超越自己的个体性。通过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满足中学生现实生存与发展的直接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维护和促进人与人相互关系、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发展,这种角色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本质,是课程实施所努力追求的根本目标,是教师整个角色活动的出发点。

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与热爱是教师对课程实施在教师与学生个体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尊重和信服,是其职业素养的根本准则与职业身份的主要标志。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明确课程对中学生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素质的奠基作用,明确社会对学生想政治素质的具体要求,不断地学习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需要,把握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验中学生成长经历,在课程改革要求中反省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来自不同方面的正面教育在学生个体身上产生统一、明确和持续的作用,使学生的言行同其社会关系和社会需要协调一致。

其次,对自我品格与素养的尊重和关切。作为一种教育文化,中学政治教师的品格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教师权威,更应自觉建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教师身份的合法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这种权威性与合法性建立在教师对自我品格与素养的尊重与关怀的基础之上。

对于教师的职业而言,其内在基础是教师自身素养与人格魅力。尤其是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发展中帮助中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在课程变革的复杂与曲折发展中形成并坚守自己的教学理念,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课题,教师对自我品格与素养的尊重与完善在对中学生的教育中凸显了其重要性。“真正的权威来自于内在的精神力量,一旦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消失,外在权威也随之消逝,当权威受到损害时,那么它就会抓住强权。”因而,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完善自身的职业素养,才有可能获得自我认可与学生的尊重,最终在潜移默化中培育自身的职业理性精神。

3.对课程审美价值的体现与创造

中学政治课程审美价值的意义在于创造教学的最高价值——学生全面与和谐发展的个性。教师通过思想交流中的和谐之美、教学艺术之美和外部形象之美,促进中学生个体的思想发展与主导意识形态的和谐、个性品质的独立与符合社会需要的和谐,从而使学生在发展中理性对待社会存在的负面问题,避免不良影响,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首先,教学思想中的审美价值。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吸纳与排斥、融合与斗争,呈现出相互激荡之势。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宣传教育要展现出一种更加特别的张力。中学教师必须采取更加主动积极的手段,在增强思想力量的审美价值上发挥更大的功能。特别是在当前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要求尊重学生发展的自主性,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思想,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主流思想与非主流思想之间保持一种张力,这有助于国家主导教育思想与中学生思想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在这种良性互动中,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发展的新尺度和新规定,在努力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上,充分认识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规律,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在把握现实与创造未来中达到思想与心灵的自由。

其次,教学艺术与外在形象的审美价值。中学政治课的审美价值还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艺术之美与外在形象之美。中学政治课程的实施过程,既是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过程,又是一个系统的思想信息传播与沟通过程,教师作为媒介发挥着思想的传递作用。教师应有意识地把大众媒介和人际媒介等优势组成统一的思想传播系统,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在此,思想传播的艺术与技巧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艺术与外在形象已经成为其教育思维、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精神面貌的外在显现,教师的教学风格、言行品味与气质在学生眼中直接与课程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当下中学生的认知呈现声像化特点的背景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教师的教学艺术与外在形象在他们的意识中就是课程的象征。通过娴熟的教学艺术与内部气质展现的艺术魅力,使教学活动在教师思想追寻与艺术品味中交相辉映,可以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毫无疑问,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业素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角色定位不断整合、完善的过程。中学政治教师要根据课程发展的需要,科学地、综合地调整角色意识,做好角色定位,在角色行为中努力达到教育教学真、善、美的统一,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品质,增强中学政治课程的实效性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政治视频

博锐思小升初冲刺第6次例题方法讲解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燕飞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如果我是他(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罗彦

“小升初”背后是否真的暗藏猫腻?

小升初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二上《送别秋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钱珺

新闻现场 2019 省公安厅提示:“推优升学”“小升初占坑”是诈骗

北京2019年小升初取消特长生招生 名额全部派位 首都经济报道 20190228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_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_参与民主生活(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_T1074343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福建罗岚阳

与"对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的有效性分析"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