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5篇)-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5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5篇)

查字典政治网 2016-06-30

第一篇: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一)生命教育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

传统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多注重理论教育,枯燥的理论难以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生命教育恰恰相反,它注重大学生的生命,从大学生的立场出发,使大学生认识生命,体验生命,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和人生态度,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吻合的。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增加生命教育内容,可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

(二)生命教育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更为增强。

在现实生活中,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理论灌输,这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面临现实的挑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实效性,不仅仅依赖于内容的丰富多彩,还依赖于方法的灵活多样。生命教育是典型的情感教育,可以贴近大学生的生命内心,贴近大学生的生命情感思维,是大学生情之所系、情之所盼。因此,将生命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生命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还可以引起大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实效性。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

(一)更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就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从而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生命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每一位学生的生命实际出发,从他们的内心思想实际入手,尊重他们的个体独特性与差异性,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基本教育理念,从而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加强富有生命教育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不仅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还是大学生进行生命体验的重要场所,对促进大学生生命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生命的特色,可以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大学生在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活动中体验生命的美好,释放生命的光彩。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文化品位,合理布局校园人文景观,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由此来感化大学生,将校园文化的活力和大学生旺盛的生命力紧密结合,为大学生的生命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此外,学校的社团组织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命、珍惜生命。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生命教育的真谛,加强人文关怀,促进了大学生生命的和谐发展,也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主体价值。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教育渗透,也可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来实现。作为从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若要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内容,本身就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从内心深处真正做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维护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权利,保护好每一位学生,这不仅仅是对其职业的要求,也是培养师生关系进而促进教育工作的基础。另外,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细化教育目标,结合大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落实育人目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功能。

三、总结

高校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本质要求,就要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创造和提升生命价值。这不仅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提升并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提升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孙丽艳 单位: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刍议

一、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契机

1.微媒体的开放性与即时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的手段,拓展了育人的空间。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借助于一些传统载体,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专题讲座、演讲比赛等来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载体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如形式单调、缺乏新意等,对于青年学生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而在微时代背景下,班级或个人主页、校内(人人网)网、微博、微信、手机飞信等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已慢慢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新载体。各高校也在不断地加强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通过数字化校园、大学生媒体运行中心等平台,使学生有更多的途径来获取学习资源以及交流心得、发表见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视频、图像方式进行展示,这类生动活泼的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有效传达给广大青年大学生,拓展了思想政治育人新空间。

2.微媒体的交互性与多元性,构造了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的新平台,增强了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动力。微时代背景下,广大青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社会的实际需要来构建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利用微媒体信息传播的交互性,通过添加别的专业、学院、学校的公众号来及时获得学习信息,甚至与别的国家的学者和教师互微、互粉、开展交流,在交流中不断进行反思和自我调控。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学习进度,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方式,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在微媒体技术构建的学习环境下,教师变成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策划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学生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结构的主动建构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依赖学习为自主学习,以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姿态去探索未知。

3.微媒体的隐蔽性与平等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的吸引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迅速地把握主题,但这一方式也让青年大学生遇到了暴露身份和隐私的尴尬,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难以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进行真实、完整地表达。微媒体为师生的交流创建了一个虚拟世界,这一虚拟的平台可有效消解双方的心理障碍,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交往的心理距离。师生间通过毫无压力的交流也更容易产生共鸣,更能为学生有效解决自身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及烦恼,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与自我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知识灌输者和信息权威发布者,他们与学生一起参与网络互动,在网络论坛中平等地发布和接受信息。在消除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的同时,教师也能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二、微时代背景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深入认识掌握微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微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认识接纳微媒体,逐步适应微时代,从内心深处强化微文化理念,不能只简单地看到微媒体对青年陶冶道德情操和培养思想品德的影响,还应看到微媒体所蕴含的文化魅力,更应积极探索如何利用这一新兴事物更好地开展育人工作,做到在观点、观念上与当代大学生同心共鸣。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在自身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掌握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积极研究微媒体的运行机制,熟练掌握其使用技巧;要注意与学生的微媒介互动,让学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校、学院的信息,学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交流形式与他们进行沟通,建立与青年学生双向互动、共同驱动的模式,实现微教育与课堂教育的无缝对接和有机融合。只有拉近了与青年学生的距离,才能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才能把握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2.积极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

要积极发挥微媒体的作用,以媒为介,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推进自身微博建设,勇做青年论坛的新版主与新博主,同时观点要有深度有意义,不可太空太虚。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获得青年大学生的支持与认可,成为被学生佩服的意见领袖和舆论先锋,增强自身的思想引领力和影响力。通过微媒体,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如通过微博可以让学生了解教师的工作思路、工作程序、工作状态;通过微信可以开展观点分享、时事聚焦、主题讨论等活动;通过参与学生班级博客的交流发言,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向学生传播主流文化,让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平时要留意搜集党史、近现代史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等相关资料,并进行细致地筛选与整理,结合网络热点事件、校园热点新闻等学生关注度高的话题,利用微博、微信及时上传并分享自己的观点,使主流价值观通过微媒体进行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此外,也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有针对性地搭建微平台,让思想政治教育者成为学生的入学导师、专业导师、科研导师、规划导师等,用心为大学生编织各类围脖,将对微时代新载体的运用真正落到实处。

3.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微活动。

微时代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始终保持与学生的密切联系,以鲜明的教育观点、丰富的教育活动吸引、凝聚受教育者,满足90后学生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开展诸如红色微博原创大赛、红色短信征集大赛等品牌化微活动,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其次,利用微媒体延伸传统媒体的触角,将微媒介与传统媒介相结合,形成媒体合力。学校的校报、各学院团委的刊物可以用微专栏、微专版的形式刊登一些优秀的、有趣的微博片段,展示师生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感。对一些典型的事迹可以综合运用微媒体和校电台、校电视台等传统媒介进行宣传报导。再次,积极倡导微公益活动。古语云:聚少成塔,积水成渊。在微时代背景下,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汇聚融合之后往往能迸发出强大的社会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握微时代特点,积极宣传微公益理念。鼓励大学生发掘身边微小的社会需求,把爱心付诸行动;鼓励全体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微公益活动,发挥草根的微力量,利用点滴之善,创造微价值,使微公益活动平民化、常态化。如可以借鉴壹基金理念,构建特殊的贫困生资助微平台,倡导有能力的学生每月捐出1元钱,既可帮助解决贫困生的生活困难问题,更主要的是能让捐款学生在以微小付出成就大爱的经历中,提升自我认知,促进其思想道德品质的内在提升。

三、总结

当然,微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清楚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完全用微媒体取代面对面的交流与教育,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网络引导与现实教育相配合的机制,既要键对键,也要面对面。如此才能使微媒体切实发挥好新载体的作用,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作者:景荣 单位:扬州大学

第三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应用探究

1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作为微信载体的智能手机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微信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率很高,几乎每位学生都使用微信,且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很多高校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通信成本进一步降低,给大学生使用微信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其次,微信公众平台因操作便捷、交流时效强、内容推送丰富、消息推送精准等特点,受到大学生的一致追捧。辅导员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教育的载体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突破以往陈旧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得师生交流更加轻松便捷,从而使大学生的学风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和团队建设得到最大优化,增进班级凝聚力,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实现人本化,个性化教育管理,建设身心健康、团结友爱、乐学上进的班集体。第三,高校辅导员受教育程度高、学习能力强,善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他们勇于并乐于关注、开发和使用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使用微信情况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利用微信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态度是认可并欢迎的,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推广微信公众平台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2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提到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双重身份,意味着辅导员承担着学生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双重责任。同时,还要开展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与学生成为朋友,这样就要为学生提供贴心的服务。结合实际工作,辅导员建立包括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三大功能的微信公众平台。

2.1学生教育模块

学生教育模块主要以教育学生为目的,结合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内容,将学生教育模块分为时事政治、党团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等功能。

2.1.1时事政治

滚动报道国内、国际及社会新闻,点入该页面,学生用户就可以快速了解国内外时政要闻。真实反映每时每刻的新闻热点。

2.1.2党团教育

主要向广大学生用户介绍党团基本知识,以此来弥补课堂上的知识欠缺。如入党流程;入党申请书的撰写标准等,以此来教育在校学生,积极向组织靠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2.1.3心理教育

为全面渗透心理素质培育来优化心理素质,辅导员将选取心理美文进行刊登,并做到每天更新,让同学们在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后得到心理上的放松,进而提高自身修养与气质。以此有促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促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促于学生主动成长。

2.1.4安全教育

紧紧围绕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各方面安全教育,简要介绍校园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防范方法和避害技巧,如大学生如何防盗、防骗、防人身侵害、防火须知、食品安全须知、如何报警并阐述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展示各种安全案例和标志。

2.2学生管理模块

学生管理模块的设置与高校学生日常管理的内容密切相关,主要分为规章制度、主题活动、奖惩通报、请假申请等版块。

2.2.1规章制度

发布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以及奖惩办法,平日里作为学生校规校纪教育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奖惩学生的时候,作为主要依据。

2.2.2主题活动

可在寒暑假期间开展平安归校的主题活动,进行好书推荐,主题班会,活动推广宣传工作,新生入学军训风采,各个社团活动最新通知,以及学校学院的比赛通知及相关规则,呼吁开展绿色校园,文明校园。

2.2.3奖惩通报

通报在各类活动中获奖以及评奖评优的学生名单,激励更多学生以这些优秀学生为榜样,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促进班风学风建设。公布违纪或处分名单,督促学生遵守校规校纪。

2.2.4请假申请

根据相关条例进行请假,根据准假情况,持相关材料到辅导员处拿取相关假条。若未被允许,应按时上课,若未到校,归入旷课行列,定时对事假病假学生进行情况整理。

2.3学生服务模块

学生服务模块主要是为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生活就业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第一时间将学校、学院的最新资讯转发给学生,使学生随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学生服务分为通知通报、招聘信息、谈心交流等版块。

2.3.1通知通报随时转发学校的相关通知通报,对重大事件进行通报并及时进行更新,使学生第一时间接到通知。

2.3.2招聘信息

及时提供招聘信息,从而使同学们第一时间掌握就业动态。

2.3.3谈心交流

辅导员在保护学生隐私的情况下解决学生问题。辅导员可以在线对学生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及时解决,可以快速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还可以具有警示提醒范例的作用。

3微信公众平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型的传播载体,辅导员要利用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建设:

3.1微信公众平台应加大微信团队的专业化建设

微信的出现给辅导员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引导辅导员正确、合理地使用微信,对辅导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培养基本的媒介素养,了解微信的传播特点,掌握娴熟使用微信的技能;且要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他们参与微信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对信息进行选择和理解的能力。

3.2微信公众平台应注重内容的创新

要想使大学生都关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并且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发布一些关于学校管理和教学等方面的信息。发布的信息内容要体现新颖性,简单说教的内容、强制灌输的方式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兴趣,用健康的主流价值观念和更鲜活的内容来吸引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巧妙地寓于其中,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观念。辅导员应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不时地发布一些关于就业、时事政治、校园生活和学生们都关注的热门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吸引广大学生的眼球,避免学生将微信公众平台只是当作学校发布官方信息的平台,应让学生将微信公众平台当成学习和生活的载体。

4结语

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辅导员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以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微信的迅猛发展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独有的功能特点,有助于辅导员提高工作效率。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一个互动性更强、私密度更高的沟通空间,在内容发布和受众接收方面优势明显。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宗旨,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旨在为学生提供最全面、最快捷的学习和生活资讯,帮助学生保持科学的、先进的思想,紧跟社会步伐,紧跟时事动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使微信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

作者:皮芳 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探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计划和组织的影响,最终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用马克思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运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种实现程度。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缺乏实效性的成因分析

1.当前,大学生信息获取的多元化,中西思想的交融碰撞等诸多因素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勉励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取得实效。

(1)信息的高速传播及全球化视野。

中西思想的交融碰撞使学生产生信仰迷茫、理念信仰缺失,价值观不明确等问题;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促使学生意识形态产生了新变化、新情况,使大学生思想受到极大的影响和冲击,这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喜欢崇尚和张扬,社会责任感和抗压性较弱,对新事物的好奇与渴望,这都为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留下了可乘之机,这些使那些意志力薄弱、不能正确辨别是非的大学生陷入精神空虚、无所事事、行为失范的境况,严重的甚至走上歧途。

(2)独生子女的性格特点。

当代大学生百分之九十都为独生子女,他们有很强的优越感。自小生活条件优越,父母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极为缺乏自我认知、人际交往能力差。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极不理想,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心中期许的比现实高很多,而且做事只愿索取不愿奉献,学习、生活、交往、就业的压力各个方面使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最终使得心理存在更大的问题。

2.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创新的同时,其弊端仍然存在,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工作者无法顾全,统一教育模式现象普遍存,虽然在不断完善,但也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进而导致无法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是的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

四、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分析

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要求研究者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完成,必须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理论指导进而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需要的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拓展教育途径,开发教育载体,从而实现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1.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更新教育理念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头脑,改变他们的一些生活和思维方式,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荣辱观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以人为本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这就需要教育者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改变以灌输为模式的教育理念,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

2.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倡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有创造性,最终使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一种新模式。教师还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而导到理想的目的

3.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准切入点

每个学生生长的环境不同,同样接收的教育也不同,教育者要根据问题进行研究,制定合理的方案,为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提供有力的支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以发挥教育者主导性为前提,可以进行安排个性化辅导,也可采取小团体交流的方式,渠道多样化,进而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学生能主动地表达新原则或者观念。

4.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教育

环境对研究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教师应从日常生活抓起,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每一个学生能够感受到他们是集体的一部分,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呵护与温暖。

五、总结

总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做到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注重人性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育的始终,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有效途径,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教育,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韩艺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

第五篇: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维度研究

一、加强法治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目的是要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品质。法律素质是大学生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加强法治观教育,是推进国家法治化进程的现实需要。我国从1986年开始就在高校设立法律基础课程,将法治教育纳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迄今为止已有29年的历史。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理念完成了由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的转变。法制教育的任务是传播法律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人们知法、懂法、守法,是对现行法律制度的诠释,而法治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对法律制度的理解和认识,还包括培养人对法的精神、法的原则、依法治国战略的认同,并将法治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价值追求。一般来说,法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掌握有关法律的基础知识;二是形成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三是提高法治实践能力。

二、加强法治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要求

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的特点,高校要结合时代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教育。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法治作为维护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参与者和实践者,通过社会主义法治观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法治是社会改革发展的保证,关系到社会主义各方面的的有序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把法治理念逐渐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增强大学生运用法律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具有法治观念的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不仅自己积极践行具有时代特点的法治理念,而且能够通过自身行为影响周围人,促进法治的宣传和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要求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要努力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一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将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内容和精神创造性地融入到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中;二是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激发大学生学习法治理论的兴趣;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创新理念,积极主动探索和研究新的理论与方法,克服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使之与现代社会的法治建设相适应。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要求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性,其最终目的是培养与社会实践相契合的,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四有新人。对大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只有将其放到法治实践的环境中,才能评估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法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社会现实完善法治教育内容,并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法治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素养,提升法治能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法治观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1.学校应正确定位法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目前,从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来看,法治教育还是从属于德育教育。大学生以接受道德、纪律教育为主,面对实际问题时,习惯性地用道德、纪律去衡量,缺乏法律意识。因此,在法治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旧的教育理念,坚持德法并举。

2.发挥思政课堂对法治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当前高校开展法治观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积极探索如何将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融入到教学当中。因此,学校应该从新的视角出发:一方面,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的讲话内容并研究学习,掌握最新理论成果,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在课堂上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将最新的法治理论传授给学生。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应该紧紧围绕他们生活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以案例的形式呈现,运用启发式、模拟式、讨论式等多样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思考法律事实背后隐藏的法律理念和价值以及帮助学生领会法治在国家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此外,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注重大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在课下要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活动。

3.提高教师的法治观念。

教师是法治教育的主要传播者,法治观念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动机和效果。教师不仅要掌握必要的法律基础知识,而且必须具有坚定的法律信仰,并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捍卫者。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包括法律法规的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解读等。此外,还要提高教师的法治教育水平。教师具备一定的法治理论知识储备后,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技能,总结经验,提升教学水平。在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能力。

(二)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方面的自我教育

大学生法治观方面的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对自身的法律思维和法律行为进行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整。目前我国大学生这方面的自我教育还比较欠缺,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法治观自我教育。第一,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高校应该使学生明确学习法律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加强自身行为的合法性,帮助他们形成以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为指向的动机系统;第二,营造良好的自我教育学习的氛围。学校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关于法治教育方面的活动,比如组织法治宣传活动、法律演讲比赛、法庭模拟等,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自我教育的能力;第三,把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社会法治需求相结合。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旨在强调法律至上,依法办事。所以,大学生在剖析社会热点问题时,不能盲目、偏激或者随意跟风,要辩证地分析双方观点,运用正确的法律推理形式得出自己的见解。

(三)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

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树立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各方的有效配合才能完成。首先,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高校要结合依法治国的教育理念,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比如在全校举办法治文化辩论赛、开展以法治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拍摄法治教育的宣传视频等;其次,重视家庭教育。这就要求父母要走进学校,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内容,使课堂教学效果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强化和巩固。如果将法治理念引入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法治观念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比如,在家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同观看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的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栏目,一起阅读法治类书籍或陪同孩子参加社区法治宣传活动等,以此来强化孩子的法治观念;最后,优化社会环境。由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淡化法律观念和法律信仰。因此,国家和政府必须加大力度优化社会环境,合理利用网络、新闻媒体宣传自由、平等、法治等正确的价值观,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总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在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方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有三方相互配合,良性互动,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实效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充分发挥各方的职责,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法治能力,为未来法治社会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作者:叶宝爱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政治视频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做负责的人》浙江王飞

6年级一题课 小升初高频考点7 Lesson2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如果我是他(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罗彦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辽宁李金明

都市报道 2019 郑州小升初改革:32所民办中学今日派位33764人参加 电脑派位今录取4860人 下一步面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二上《炎黄子孙-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吴敏敏

6年级一题课 小升初高频考点6

都七中小升初: 1×2×3......×99×100的积的末尾0的个数问题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上《我来画棵家庭树》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褚萍萍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燕飞

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5篇)"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