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10篇)-查字典政治网
查字典政治网> 政治教学> 教学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10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10篇)

查字典政治网 2016-06-30

第一篇:语文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一、大学语文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中国之所以具有如此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与其基础性的语言发展是离不开的,而语言的学习与发展是通过语文教育来进行的。从我们接受教育开始,语文教育就一直和我们密不可分,作为一个基础性的学科教育,语文教育给予了我们最基本的沟通和理解能力,也是我们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我们所取得的一切学科性的成就都是归功于语文教学的。我们在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具备了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并通过自我吸收理解,能够达到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就语文教学的思政教育内涵进行一些分析:

1.育人育德

大学语文教学的知识结构清晰明了,一般都是通过人与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通过语文教学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给学生灌输某种思想品德,从而间接地使学生得到一定程度地思想启发,达到育人育德的目的。不同于其他学科醍醐灌顶似的教学,语文教学是循序渐进深深植入到学生脑海中的,所以,把大学语文教育的优势在思政教育中充分的发挥出来,那么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2.情感表达明确,感染性强。

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客观表达,理论性强的特点,大学语文教学具有极其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作者在文章中可以很主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学习者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深入思考,在契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状态下,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而跨时空地和作者实现思想和情感上的碰撞。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不管是个人情感的宣泄,还是爱国情怀的表达,亦或是政治抱负等等这些好的思想或者真善美的品性,都是透过语言文字传达教育给后辈,从而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这些极具感染力,情感表达深刻的文章透过语文教学,给予我们思想道德的界定标准,达到潜移默化得给学习者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二、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

1、形式单调,缺乏新意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般通过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进行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抽象的概念,再加之大学生阅历尚浅,所以理解起来非常不容易,而一旦形式单调,就会导致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块兴趣急剧下降,后果可想而知。

2、内容广深,难以理解

前面一点简单提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这里进行具体的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其实有两大难点,第一点是因为范围过广,它包括做人做事的所有行为准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涉及到的层面十分广泛,换句话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广度,也就决定着其难度。除了涉及到的范围大外,就内容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也在加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然是不同于中小学生,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能更多的是侧重于应试教育以及一些容易理解的浅易道理,但大学生则不同,因为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想,善于思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和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一个很大的跨度,这个跨度会使很多大学生感到不适应,再加上前面所说的以往教育方式形式单一,过于偏重理论,导致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也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三、语文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可能性

语文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想要取得一些更好的效果,就首先要对语文教育的各个方面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尤其是分析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够在这一方面有一定的把握,掌握其理论基础,那么就能够为后面具体的操作和方案起一个参照作用。

1、大学语文知识资源丰富

语文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以及知识的基础性工具,语文所包含的资源也是十分丰富的,其中自然也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但是语文教育的优势在于,它不是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运用多种形式的知识以及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变得更为多样化。

2、教育的隐蔽性很高

所谓隐蔽性,指的是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它给人直观的外在形式是大学语文教育,而并非思想政治教育,所以说在语文教育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引导,必定能够起到意象不到的效果。原因其实很简单,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一些语文中特有的艺术形式来展现的,内容更加生动活泼,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举个例子来说吧,比如说某一著名的爱国诗人以及他的经典作品,通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一爱国诗人本身以及生活背景会有一定的了解,接下来通过阅读其诗歌,并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加以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在这样的过程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教育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3、语文特殊的教育形式

语文归根到底还是属于一门人文学科,因此它在人文性以及艺术魅力上,价值性是比较高的。这也决定着它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更为独特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比如在学习某一篇关于爱岗敬业的文章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会让学生浅显的明白这种精神,却不知道这种精神因何而生,又能给自身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借用语文的形式来进行教育,学生不仅能理解这一精神境界,更能通过其文章语言的表达理解这一精神的人文价值所在。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重要性

大学语文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性教育,而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中国社会事业的建设者,首先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上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作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语文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给其指明了方向。可是,现代的大学教育,尤其是理科院校的教育,往往忽略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点尤其要引起注意。

五、语文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为了更好的将思政教育更好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笔者通过多年来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然后结合其他专家学者对语文知识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做出了如下的几点分析。

1、有目的性的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加入思政内容

不容否认的是,思想政治内容属于语文知识的一部分,但是,它在语文知识中所占的比例其实并不大,所以如果只是进行单纯的语文教学,而没有去侧重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块,那么肯定是收效甚微的。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将一些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语文教育中,那么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充分借助语文教学这一工具

前面笔者已经提到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语文教学,据相关调研,所取得的成果是远远大于那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因此,一定要充分的发挥语文的各种突出的特征优势,比如说它的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借助语文这一工具,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突破性的进步。

六、运用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1、语文教学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意度的把握。

很多人认识到了语文教学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无节制的添加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但是没想到的是,过分地强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二者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换句话说,在语文教学中过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就会破坏原本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的隐蔽性特点,把语文教学变成了赤裸裸的思政教育,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违背了思政教育的初衷,没有发挥出真正的语文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2、运用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将思政教育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弃之不理。

尽管说这里探讨的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入大学语文教育,但是绝对不能够丢掉思政教育本身的特色和魅力,一定要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在保持语文教学的特色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绝对不能够牺牲某一方而成就另一方,这样做只会得不偿失。

七、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从语文教学思想政治上所具有的内涵、语文教学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能性的分析以及具体的一些实施方案和相关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对于这一问题进行的全方位的解析,指出了语文教学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希望从事语文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人士,能够从本文得到一些帮助,一起为我国的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赵江玉 姚利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第二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一、依托艺术作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大学生受到教育最多的方式是通过课堂教学,课堂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针对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专业课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对艺术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欣赏之中,即在提高专业水准的同时,时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例如,音乐系学生在欣赏《自新大陆交响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德沃夏克写作的背景,将这位捷克音乐家身处异乡时,对捷克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介绍给学生,将其对祖国无限怀念之情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更好把握艺术家的爱国情怀。美术系学生在欣赏或临摹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的作品《自由引导人民》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内涵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尽管革命处于滚滚乌云之下,但是自由化身女神大声号召人民驱逐外国侵略者的形象,是在告诉人们要坚信革命一定胜利,自由终会来到,使艺术类学生明确作为人民的艺术家始终要为人民服务、为民族服务、为国家服务,以达到用艺术作品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目标,从而实现教育学生的目的。与此同时,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有其自身的特点。理论课的课堂应尽量摆脱干巴巴的说教和纯理论的灌输,而应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中,可以打破以往按章节讲解的模式,引入艺术作品欣赏环节,如通过欣赏音乐、话剧、电影等艺术表现形式,从艺术作品中提炼出与课本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介绍和讲授,不仅形式鲜活,而且又能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书本中原本枯燥的道理。又如,可以观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在其中学习感受课本中关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诸多内容。在此方面,有些高校已经开始了行之有效的实践,值得学习并加以创新。例如,清华大学在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考试中,要求美术类学生创作近代史重要历史人物的画像。面对这一考试方式,美术专业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而要将历史人物传神地用画笔表达出来,就需要学生们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经历的历史事件,还要对人物思想发展脉络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体会,最后用艺术的形式反映在画卷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近现代史纲要课要求学生排演历史剧,在历史剧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从导演、编剧、演员到灯光、舞美、剧务等均有大量学生参与其中并协同合作。每个学生作为剧中人都感受了历史、体验了历史,最终实现了自我感染、自我触动、自我教育、自我思考、自我提升的教育目的。

二、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艺术作为文化的高层次产物,来源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更来自于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千年文明积淀与传承,让艺术之源不断焕发时代生机。艺术类学生作为民族艺术的传承者与创新发展者,积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文化素养将成为其未来不断发展进步的必备素质。加强艺术类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将成为提升艺术类学生自身艺术素养、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也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首先,加强和提升艺术类学生的历史观教育。艺术源于历史、艺术演绎历史、艺术将最终成为历史的别样记载方式。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了解真正的历史史实才能演绎和创作出富有历史感、民族感、有思想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所以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要加强历史史实教育,使其在正确的历史观指引下,增强其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等一系列不良思潮的能力,使其能够真正做到用艺术为国家服务、为民族服务、为人民服务。历史观的教育还包括进行历史文化教育,如民族语言、文字、风俗、礼仪等,也包括对中华民族历史、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等具体历史内容的教育。其次,完善对学生的传统艺术教育,提升民族自信心。中华传统艺术形式种类繁多、博大精深。任何一门艺术都具有强烈的综合性,仅仅具有某一方面专业技能的人是不会有大成就的,艺术类学生应延伸其学习广度和深度,改变只学习现代艺术门类或单一艺术形式的学习模式,加强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全方位了解与认识。在传统艺术形式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其艺术表达能力,提升艺术水准,增强其艺术作品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在传统艺术形式的接收过程中,艺术类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伟大之处,从而不断提升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使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从而用教育实效完美诠释艺术育人的理念。高校艺术类专业以及艺术类高校应将中国传统戏剧、戏曲,包括京剧、豫剧、昆曲、黄梅戏等,中国传统绘画技艺,包括国画、工笔画、藏传唐卡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作为学生学习了解的重要内容。让中华民族的艺术根基之技艺成为培育其爱国情怀、民族气质、艺术造诣的重要形式。让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艺术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助力艺术类学生思想境界不断提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

三、利用校园艺术文化活动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艺术文化活动是为校园学习生活增加色彩的辅助性活动,吸引了学生们的高度关注。高校艺术类学生是校园艺术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他们在艺术文化活动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教育和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利用好校园艺术文化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隐性阵地,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等各方的共同重视与努力。首先,校园艺术文化活动需要顶层设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牵头,科学设计和规划校园艺术文化活动。顶层设计要立足较高视角,选择恰当的切入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以适应新时代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特点和感情需要。顶层设计应不仅是思想上的指导,还应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与行动方案。其次,校园艺术文化活动需要专家、学者把关。校园艺术文化活动作为艺术作品的集合,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需要艺术专家和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等各方面专家、学者精心设计出既能感染人、又能教育人的校园艺术文化作品。将思想性、教育性强的作品植入校园艺术文化活动,达到教育目标。可以利用民族节日小长假的机会,举行与节日主题相一致的校园艺术文化活动。每年清明节可举行祭奠民族英雄的、传承历史文化的大型烟雨朗诵会,每年中秋节可举行古典舞大赛、模特旗袍大赛等活动,使思想教育真正融入多彩的校园艺术文化活动中,使校园艺术文化活动自然融入生活之中去,最终达到影响学生思想的作用。再次,校园艺术文化活动需要专业指导。校园艺术文化活动一般都由学生为主体进行排练演出,导致目前的校园艺术文化活动缺乏主题性、思想性,艺术水准不高。校园艺术文化活动,特别是校园晚会出现了作品水平不高,不同主题作品简单拼凑,节目匮乏、多次重复等问题。面对这一状况,校园艺术文化活动亟须有艺术修养又有思想高度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实现校园艺术文化活动的艺术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目前的高校艺术文化活动还没有形成成熟健全的运行机制与模式,但是一些初具雏形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典范已经出现。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参与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在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同时,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了大学精神。又如由清华人谱曲传唱的表达爱国爱校思想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舞蹈《鄂尔多斯舞》等都是几十年间在清华传承的校园文艺文化作品,成了几十代清华人共同的美好记忆,也成了培育清华人爱国爱校情怀的艺术精品。因此,创作与校园生活、校园景观、校园历史息息相关的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意义非凡,不仅使得艺术类学生在创作、表演作品时,传播与传承学生爱国、爱校、爱艺术的情结和情操,而且又可以营造良好的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四、创造艺术类学生发挥其专长奉献社会的实践条件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工人在改造自然的劳动中创造了财富和美,即提出了劳动创造美的命题,这一命题揭示了艺术与物质生产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列宁指出文艺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文艺深深地扎根于广大劳动群众中间,它必须为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从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愿望方面把他们团结并使他们得到提高。毛泽东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中指出,文艺界中还严重地存在着作风不正的东西,同志们中间还有很多的唯心论、教条主义、空想、空谈、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等等的缺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也就是说,广大青年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深入生活中,接受群众的再教育,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波澜壮阔的生活给了艺术家创作的源泉。走进生活,体会生活中的爱,歌唱赞美老百姓,这样的艺术才有底气、有根基。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类学生的培育,也应深入到生活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民的艺术家是时代风气的先知者、先行者、先倡者,走进生活的艺术工作者才能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才是时代精神生活的创造者。学校、社会应给艺术类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他们不再生活在艺术上层建筑的空中楼阁之中,而是走进火热的生活实践中去,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巨大能量、感受社会发展为人们带来的日新月异的新生活、感受人世间最简单质朴的真善美,在生活中实现自我教育。如可以通过慰问演出、大型节日的纪念活动、重要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等,奉献人民、奉献社会,使得艺术类学生在发挥社会价值的同时,提升价值感、成就感、社会责任感,用歌声、用画笔、用艺术创作,描绘追梦、筑梦、圆梦的新时代,为美丽中国高唱赞歌。

五、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保障教育方法有效实施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担负着最严肃、最艰巨的使命。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道: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说明,教师是大学最重要的资源,同时教师也应是政治觉悟高、专业水平高、道德情操高的高水平人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深入骨髓的政治信仰,有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有超高境界的学术水准,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最终做到以高尚的道德感化学生心灵、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有学者提到: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闲处,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事,事事都育人;学校无闲时,时时都育人。做到人人、处处、事事、时时育人这一目标给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提升艺术类学生授课思政教师的艺术素养。艺术类学生思政课教师除了具有最基本的素质,即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应结合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培育和提升个人的艺术素养。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艺术类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早地树立了专业志向,长久的专业学习,使艺术类学生有了更高的专业热爱度,他们对艺术造诣有了更高的崇拜感。艺术类学生特点就要求教育者应该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拉近自身与学生之间在喜好、思想和灵魂等方面的距离。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基础艺术素养,才能走近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当教师和学生有了心灵的共鸣,才能使学生更易接受教师,进而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师也只有具备了艺术素养,才可以将思政课理论与艺术素材相结合,更好地用艺术类学生喜爱的形式完成思政课理论教学,达到与艺术相结合的育人效果。艺术类学生思政课授课教师可以不是艺术家,但是要从理念上懂得艺术,从思想上理解艺术类学生的喜好、观念,从情感上关爱、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感情、情绪的变化。只有疏通了解学生的渠道,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即完成思政课的实质和归宿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选择和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目标。其次,提升艺术类专业课师资的思想政治素养。高校艺术类专业课教师专业素养深厚,以其高水准的艺术造诣、高水平的艺术水准吸引学生、征服学生、给予学生最专业的指导。但是艺术类专业课教师,受到其专业的影响,受到西方艺术形式、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大多思想开放、个性独特。艺术虽然没有国界,但艺术中始终贯穿和体现着其产生的社会和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社会主义中国的艺术类专业课教师,首先应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在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面前,每位教师都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传播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指出的,文学艺术家们应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与此同时,教师育人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可以服务社会,教师作为育人的主体力量,要发挥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将爱国的、奉献的、无私的、有责任感的、富有爱心的言行体现在艺术之中,在行云流水的艺术形式中无声地感染和教育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的头脑,从坚定自身信仰到为学生树立信仰意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做良师、育英才。

作者:张春梅 陈佳 单位: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三篇:新常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一、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表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开放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封闭,每个学校都是独立开展自己学校内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自己专门的教师、内部统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这个层面上并没有过多的交流与探讨,造成了一个封闭的体系。但是当下已经不同,随着社会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也已经进入了新常态,世界各个角落的信息都在互相传送,而且是实时传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开放的状态成为当下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表征之一。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复杂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社会中的各类情况开始变得复杂,自然而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日益复杂。社会逐渐开放,科技的多元化、网络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学生的重大改变。大学也不再是以前的象牙塔,当下的高校与社会、企业也已经建立起了一系列成熟的网络,大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高校,与社会、企业也有了较多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许多不良风气开始影响学生,挑战学校的教育,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复杂。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趋于综合化

新常态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与其相对应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模式,同时也有优秀的队伍进行教学。但是,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理论教学的指导与纸质材料的阅读,也就是在专设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堂上面根据特定的教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再通过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所以说,对于学生的掌握程度,仅仅只是依靠最后一张试卷的评定,但无法真正评价学生到底将知识内化了多少。而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如此,而是从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变得日益综合化。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全新的时代特征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社会中的思潮变得多元化,很多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入侵冲击了我国原有的价值观认知,影响了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较大地影响。此外,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高校就在持续扩招,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为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工作与毕业之后的就业工作造成了严峻的挑战。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已经具有了全新的时代特征。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日常行为与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带给大学生许多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比如,大学生利用网络玩网络游戏、搜索不良信息,这些举动不仅浪费了大学生的学习时间,还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挑战。据有效数据显示,我国上网总人数中大学生占到了一半以上。在这部分的学生中,又有近两成的学生有网瘾。而且,近几年,因大学生上网引发的罪案数量急剧增加,说明互联网对大学生日常行为与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每个高校都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项工作,也都有相对应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但就目前看来,这些机制都不够完善。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当下的高校过于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却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并未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充分利用起来,导致部分高校出现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第二,并未将高校、家长、学生三者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一般只由高校承担;第三,不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地积极影响。

三、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一)加强两课教学

当下高校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两课教学,分别是大学生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大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所以,要想真正实现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就要充分利用两课教学的主体优势,对于两课教学认真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新两课教育方式,不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科学、合理地进行创新。然后,在教学方法上,切实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真正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对于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焦点问题、社会热点话题、国家重大事迹等,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讨论,通过辩论、概括演讲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价值观念。最后,教师还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利用当下的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QQ群等方式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教学,将两课内容置于网络平台上面,跨越时间、空间等障碍实时与学生进行共享、探讨。

(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校园文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存在着,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中所有现象的集合体,集合了高校的各种文化由通过高校这个载体进行反馈。从一定的角度上说,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物质与精神方面的表现,使生活在高校环境中的成员在价值观念、个体行为、心理状态都方面都受到影响,从而改变自身的行为习惯、个人心理状态等。校园文化对于人的改变不是生硬的、强制性地,而是以柔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改变。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通过感染人的情感之后对人体产生积极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所以,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老师的教育工作。曾有一位哲学系教授提出过泡菜理论,即泡菜的质量的最大决定权来源于泡菜缸中的泡菜水,泡菜水是什么味道的,泡菜就是什么味道。这个理论很形象地说明了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及作用,校园文化可以决定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换而言之,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高校期间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提早认识世界。所以,社会实践具有学生自我教育、社会教育、服务概念教育等多方面地功能,也是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著名学者曾强调,社会实践是不可以替代的一个教育环节,是学生直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所以,传统的课堂式教育已经无法满足高校的教学需求,需要在当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进行开放式的教育,即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将学生从课堂带到社会中去。比如,通过我国革命老区的实践活动,在高校之外的地方进行两课的学习,利用革命老区的革命遗迹、战争场景、伟大人物了解的方式进行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在课堂中理论教学方式相比,社会实践的方式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切实提升了教学效果。参与三个代表社会实践活动,在了解学习三个代表主要内容的同时学习其代表精神。通过各类社会调研活动,了解当下社会现状,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看待客观事物的发展,发现当下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方法。

(四)在网络平台上创建教育新阵地

现代网络技术有利于学生跨越时间、空间的概念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得到实时信息,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网络信息一般真假难辨,很容易参杂宗教、迷信、暴力等不良信息。所以,要善于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在网络平台上创建教育新阵地,加快红色网站的建设步伐,通过利用健康的网站,来拓宽教育学生道德途径。当然,在建立完网上平台之后,不能没有下文,或者时隔很久才更新一次信息,自然也无法吸引学生。在网上平台上,要开创内容丰富的教育专栏,比如,两课教育专栏、红色信息教育专栏等,从而推动网上教学,开展乐趣、思想、发展、成长于一体的网络活动,正式搭建科学合理、学生乐于利用的网络平台。然后,高校要扩大对于网络建设的精力投入、经费投入,积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学课堂、大学宿舍、大学食堂等高校各个角落,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途径。最后,高校可以开设网络论坛,开通网上意见窗口,正确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全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开放、日益复杂,加强两课教学、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在网络平台上创建教育新阵地是新常态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银华 张晓峰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第四篇:大学生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一、外语专业大学生特点分析

外语专业大学生有着当代大学生共有的特点:性格活跃,思维开阔,乐于接受新事物,强调独立意识,注重开拓创新等。此外,外语专业大学生自身又有着独特的鲜明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环境特点

师范院校中女生占主体,例如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共有学生1114名,男生92名,占比8.3%,女生1022名,占比91.7%,男女比例1:9,严重失衡,这就说明外语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女生。加之新时期外语专业女大学生的思想变得多元而复杂,常常面临着学业成绩问题、恋爱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此外,大多数90后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甚至溺爱中成长,使得不少学生呈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个性特点。这些都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专业特点

外语专业属于热门专业,招生分数较高,英语专业还对英语单科成绩有一定要求。该专业的培养要求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帮助他们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和知识,将来能更好地运用外语从事翻译、教学、外企、外贸等工作。这就要求思政工作必须服务于外语学科建设。外语专业学生学业压力比较大,面临各种考级、考证任务,因此抓好外语专业的学风建设非常重要。

(三)西方文化影响特点

当今外语专业大学生长期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部分学生存在特立独行甚至思想偏激的现象,加上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在思想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这部分学生更多强调个人价值,崇尚个人自由,喜欢标新立异,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成份相对较多。

(四)就业压力特点

外语专业课业繁重,学习本专业语言的同时还要学习第二外语,考级压力大,专业四级、八级,各类商务英语、翻译证书的获取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此外,国际贸易、对外汉语等专业学生对学习外语也有着极大的热情,他们的外语水平不在外语专业学生之下,甚至还要更高。许多外语专业学生平时学的知识比较系统却不精、不专、不扎实,导致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此外,许多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目标局限在当外语老师、考公务员等稳定、体面、高收入的岗位上,而不愿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国内许多高校外语专业近几年的就业率逐步呈下降趋势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五)网络影响特点

随着网络的普及,外语专业大学生在外语知识方面的优势使他们能娴熟地掌握与运用网络媒体浏览国内外网站,注册各类社交网站开展国际交流。据统计,湖州师范学院外语专业大学生主要利用网络学习、工作、看剧、购物、社交等,平均每人每天至少有5小时在使用网络。网络带给广大学生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随着网络发展越来越迅速,一些不健康、腐朽的思想言论会快速在网络蔓延,大学生由于缺乏是非判断力,思想容易受到侵袭和腐蚀;网络上的诈骗现象也越来越多,许多大学生在网购或网络社交中容易上当受骗。因此,如何占领网络阵地,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教育引导极其重要。

二、校园文化建设视角下加强

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对策校园文化是在学校的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目的,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而形成的物质力量和精神财富。高校校园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针对外语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其融入渗透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两者相互作用。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由于外语专业大学生受西方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影响较多,思政工作者应着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统一,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引导外语专业学生参与国防教育课程、开展历史和国情教育主题班会、国内外时事热点知识竞赛、观看历史纪录片、爱国主题影片等校园文化活动,引导他们理性爱国,加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归属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和学习民族英雄的思想感情。

(二)培养传统文化底蕴,加强君子之风建设

部分外语专业的学生总觉得自己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大谈西方文化、融入西方活动,比较洋气。实际上,大部分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对本土的传统文化知识、思想观念缺乏了解。因此,在外语专业学生中营造良好的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大力弘扬君子文化、营造君子之风,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积极倡导君子之风建设,从知、情、意、行角度,积极引导大学生领悟君子之风的深刻内涵及当代价值,充分调动大学生践行君子人格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坚定大学生践行君子品质行为的信念,使其努力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社会关爱精神、高尚人格修养和国际视野的全面发展型外语人才。

(三)加强思想教育与专业学习的联系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应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首先,发挥专业老师的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学习中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外语专业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文化精髓和思想意识等内涵,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辩中、西方文化差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要动员专业教师在专业学习中注重思想引导,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例如,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采用30人左右的小班教学模式,师生间熟悉程度较高,在专业课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再次,作为相关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的重要内容,要加强思政教育课程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强化师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

(四)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

围绕专业培养主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思想教育,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例如,湖州师范学院定期举办外语节、英语角、外文话剧比赛、英语演讲比赛、日语配音大赛、外语辩论赛、外文经典电影赏析、各类学术讲座等活动,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西方文化鉴赏能力,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为学生自我展示提供各类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外语桥志愿服务活动,如外语支教、助教、翻译等,促进学生将专业实践和服务社会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协调、人际交往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稳步开展。

(五)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

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既是做好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又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许多外语专业学生理想信念淡薄,入党愿望不迫切,认为将来出国留学、进外企工作,没有必要加入党组织。因此,思政工作者要通过发挥教师党员和优秀学生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充实他们的理论知识,引导优秀学生加入党组织。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通过主题班会、党团活动、业余党校、党建活动月、《形势与政策》课程等方法,引导大学生正确、理性对待西方文化,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思想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六)缓解就业压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针对目前就业压力大的特点,应在大学期间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了解学生就业意向,引导学生明确就业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针对大三、大四学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指导学生制作中英文简历,传授应聘面试技巧。平时,加强指导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出国、考研、创业等;考取各类技能证书,加强社会竞争力;引导学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就业讲座;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类招聘会,在就业渠道上发布各项就业信息;加强跟企业间的合作,组织学生前往各单位实习等。外语专业学生女生较多,内心情感十分丰富。思政工作者要加强对他们的关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如,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讲座,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心理;还可开展如化妆、礼仪、服饰等美学专题交流会,鼓励女生参与积极。平时工作中,利用心理小屋咨询室,接受学生的咨询预约,与学生面对面或电话、微信、QQ、邮件的形式进行谈心谈话、深入交流沟通。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有效的辅导方案,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每次辅导后给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定期跟踪回访,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用理性、科学、和谐的方法加强外语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七)重视网络教育作用,占领网络思想阵地

随着网络在90后大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就意味着新时代对教育者们提出了网络教育引导的现实要求。要及时关注各类网络平台,加强QQ群、微信群、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舆论监督,及时掌握学生的舆论动向和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困惑。通过开展各类如何防范网络诈骗等主题的讲座等,提高学生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只有主动占领网络思想阵地,才能使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

三、结语

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本文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结合该校外语专业学生的特点,研究了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从而起到思想引领的作用。提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结合专业学习,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加强党建工作,缓解就业压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网络教育引导等新途径,有的放矢,科学、合理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者:周颖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

第五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概述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大学生的认识和实践的活动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多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是由于大学生的自身的主观性和价值的客观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与大学生的实际的生活的需要以及大学生的性情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在大学生的日常的时间活动中以及大学生的思想的政治教育中都体现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也是大学生跟随人类的发展过程的一面旗帜,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价值。

(1)本质。

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必须正确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与人类发展的实践相互联系,并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一个确定的方向,符合实际的发展价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教育的规律和教育的目标的指导下,从而逐渐的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和整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与当代的大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相适应,符合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状况。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实现自身思想道德的提高和自身素养的形成,促进大学生实现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要想真正的实现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的精神就必须能更好的的实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方向。

(2)特点。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它的特点上。第一,大学生的思想具有主观性,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意愿,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上体现自身的主观性。大学生的自身的原因以及在接受教育的意愿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性。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想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存在性,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是建立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之上的,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注意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实现自己的社会需求。第二,根据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可以分为个体价值和主体价值两大类。个体价值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个人身上,并通过单个的价值的实现,实现价值的发展变化。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自身的学习环境以及个性心理方面的素质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结果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应当能够对每个学生的教育结果做出正确的教学结果的评价。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容

1.个人价值

大学生在对政治观念的认知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在社会中积累相应的知识和经验,适应社会的规则和运行的标准,并与自身的价值观念相互结合,实现祖国的未来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的思想精神增添了新的内涵,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大学生在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满足自己的精神层次和精神需求,用思想政治教育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这样有助于大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学生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在社会中认清了自己的价值和位置,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清楚的了解。大学期间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大学生的个性也要受到很多的现实条件的限制,使得大学生的人格向畸形的方向发展。而大学生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的弥补学生的人格缺陷问题,矫正大学生的思想变形,为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增添新的内容,让大学生充满人性的善良和人性的光辉,从而以全新的姿态面临新的社会的挑战和机遇,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大学生自身素养的高低由自身的行为习惯所决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传承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通过对中华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为大学生的人生道路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以中华的传统优秀文化为旗帜,对大学生的困难进行及时的排解,让大学生正确的塑造自身的行为和人格的形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大学生的人生的发展中逐渐符合国家的人才标准,从而使得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2.社会价值

思想教育在社会角度的方向来看可以形成经济道德,促进文化的发展,从而对经济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生也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优秀的职业道德习惯和态度,并与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相互适应,使得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大学生也可以熟路正确的政治意识,达到政治信仰的认同感,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与立场。在政治上有自己的正确的立场和方向,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坚守自己的政治方向,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和谐发展。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培养正确的民族情感,让大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符合社会的价值需求。管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使大学生遵守社会的规则,在社会中形成自身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实现自身的管理的高效性。

三、总结

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可以尽快的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增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有效的整合教育资源,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作者:孔凡芳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六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趋势

1管理过程的规范化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主要包括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四个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就是要从这四个环节入手。管理决策的规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决策,过去那种由主要领导、一把手说了算,拍脑袋,随意决策的现象已大为改观。民主政治的发展,法制社会的建设,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决策必须规范化。管理决策的规范化主要包括:首先,确定决策的指导原则,即指导管理决策活动的准则;其次,建立专门的决策机构,即有专门的决策机构和承担责任的专职决策人员;再次,构建管理决策的民主化机制;最后,严格遵循决策程序。管理计划的规范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计划就是在决策既定目标的前提下,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及时地制定未来行动方案。要做到管理计划的规范化,就要规范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调整。管理组织的规范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组织就是高校学生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为了有效地实施既定的计划,通过建立组织机构,确定职位、职责和职权,协调相互联系,从而将组织内部各个要素联结成一个有机结合体,使人、财、物、信息、时间、技术等资源得以最佳配置和利用。管理控制的规范化。管理控制的规范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确定控制标准,即为实际和预期工作成果的比较提供一个尺度,这是执行管理控制的前提。第二,衡量偏差,即通过与标准进行比较,对实际执行情况作出客观评价,主要有直接观察、统计分析和例会报告三种形式。第三,纠正偏差。即在衡量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根据被控对象相对于标准的偏离程度,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使其恢复到预期状态。以上三个方面实际上构成了管理控制的一个运行周期,通过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规范的反馈控制系统,使偏差不断缩小,从而保证管理活动向目标方向健康发展。

2管理模式的多样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多样化是高校根据学生的需要,通过多方参与、协同解决的方式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与产品,从而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对学生负责的公共责任机制。多样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多样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突破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中以单纯管理为主的工作方式,形成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工作方式。在管理过程中,强调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更注重过程的互动,管理更为人性化。第二,多样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主体之间是相互协作的关系,追求公共责任的实现。学校党委、团委、学生工作处、行政部门甚至后勤部门在对大学生的管理与服务过程中,是相互协作的关系,承担共同的责任,目标是一致的。学校与学生在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中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也变成了相互协作的关系,即学生服从、听从学校的管理,学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实现共同办好大学的目标。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多样化,要求做到:第一,管理内容的多样化。构建教育、管理、咨询和服务于一体的多样化管理。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发挥管理的教育功能,发挥制度的约束、规范作用和教育的引领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二是发挥咨询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学生咨询时,教师采取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疏导,切实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困惑,如心理咨询、就业咨询等。三是以服务实现管理。彻底改变过去重管理轻服务的做法,将管理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管理。事实证明,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得管理更为隐性化,而学生也更乐意接受,管理效果更理想。第二,管理对象的多样化。每个大学生个体来自不同地区,成长环境不同,家庭条件不同,在智力、生理、情感和社会阅历等方面都不一样,可谓千差万别。在管理过程中,如果无视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行一刀切的简单管理模式必然行不通。因此,正视管理对象的多样性,承认他们的差别,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应根据学生的年级、性别以及不同的性格等特征,进行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方能取得良好效果。第三,管理方法的多样化。大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思想和行为特征以及个体的差异性,必然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方法要多样化。只有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刚性制度的约束,服务中以真情感动其心等多样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辅以学生组织的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方法,才能实现对大学生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

3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管理手段的信息化主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学生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程序,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组织方式,最终提高学生管理的运行效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手段的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日常管理的信息化。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一项十分繁杂、具体而又细致的工作。实施日常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和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加强沟通和协调,提高工作效率,大大节省人力资源和成本。管理服务的信息化。管理就是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形式成为信息化时代人们的普遍要求。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及时、快捷地将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时政新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等信息传递给大学生,满足大学生对社会信息的渴求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利用信息手段,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学生资助服务、就业服务等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必然要求。实现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将大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及时、公开、透明地展示出来,才能化解思想矛盾,增加满意度。思想教育的信息化。过去教师对学生信息的垄断现象,如今已荡然无存。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手段多种多样,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高校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建立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及时发布国内外重大时事和党的方针政策,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进教材、进课堂,而且进校园网,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另一方面,开辟网上专栏,组织一支由较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德育教师和学生党员组成的骨干队伍,以平等、热情、友善的态度与大学生网民就一些热点、敏感、有争议的问题开展讨论、交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做好思想导航。

4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趋势,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化的职业素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专业化,除了具有一般管理队伍的特征外,还因其管理对象的特殊性而表现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专业性特质。主要体现在:第一,要求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原理与方法、管理学原理等要有相当的了解和掌握。第二,要具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从事思想转化的工作。任何简单、粗暴、压制、惩处的做法都会于事无补,甚至事与愿违。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善于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能随机应变地与学生沟通,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具有较为深厚的思政工作职业素养,才能胜任这一工作。专业化的机制保障。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包括专业化人才的招聘、培训、薪酬和考核机制四个环节。首先,专业化人才的招聘是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专业化队伍的入口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是政治上立场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作风正派、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的专门人才。必须严把入口关,绝不能让立场不坚定、作风有问题的人进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其次,专业化的培训是建设专业化队伍的成长保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理论培训和党性教育,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专业成长的保障。再次,专业化的薪酬体制是建设专业化队伍的动力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工作的特殊性,使其有别于一般的技术业务管理工作。因此,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专业化的薪酬体制就显得十分必要,以专业化的薪酬体制来推动专业化的队伍建设。最后,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是建设专业化队伍的优化保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对不合格者实行淘汰。专业化的机构支撑。健全的组织机构是管理队伍专业化的支撑。建立健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专业化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专业化的前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群体组织管理、行为管理、安全管理、资助管理、就业管理等方面要设立专业化的部门和专职人员,建立岗位责任体系,以专业化的机构支撑起管理的专业化。同时,建立起构架相对稳定的组织机构,以利于提高职位的专业化程度。当然,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稳定并不排斥队伍内部的竞争上岗和定期轮换,更不排斥队伍内部的新陈代谢。建立目标责任更明确而具体的专业化机构,为全面实现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提供有力支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趋势。

作者:阳小勇 单位:琼台师范学院管理系

第七篇: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就新媒体环境的内涵而言,它与传统社会媒体相区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所形成的新的传播与交际坏境。而新媒体是在新时期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而出现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媒体形态,区别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主要表现为数字报纸、数字电视、微信、博客等。新媒体环境以多元化媒体科技为支撑,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也为群众提供了新空间的交流平台。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主要是针对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而言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新老媒体环境,综合运用多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技术与方法,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红色文化的宣传、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等思想上和政治上的精神教育,使得大学生形成对党执政的当代价值、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转化形成政治上的理念认同。可以见得,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主要是依靠微信、论坛等新媒体的交际和交流环境,主管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要在掌握多种新媒体技术和方法的前提下,对大学生的精神理念、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可等方面进行整体提升,并要求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效果。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关于思想价值和精神理念等教育在精神新领域上的应对不足。

新媒体环境虽然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和便捷的交流通道,但是这种交流环境是一个虚拟社会的交际环境,没有具体的物质条件凭借,使得大学生丧失了理性的思考理念和经验的提升精神,这种交流的虚拟性进而为意识形态传播的虚假性提供了方便。在这种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往往沉醉于西方媒体创造的游戏网络,或者受到西方社会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进而对社会主义思想丧失信心。然而,面对这种精神新领域的新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准备应对往往是不足的,既不可能完全消除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负面影响,对于规避思想政治教育在新领域面临的风险应对措施和应对能力还是有待提升。

(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媒体思想素质欠缺。

当今时代,大学生是新媒体环境的主要影响者和受害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考量,大学生往往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侵害。而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像学生一样每天关注新媒体的空间,因为高校教师还有科研、教学和行政等事务性工作的压力。当今时代,由于信息知识爆炸、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变化较大的原因,主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关于新媒体的思想素质、交流能力和总结经验明显不足。在当代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熟悉、了解和掌握新媒体的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的应用、实践及体会中思想素质不断提升,接受教育的大学生在政治上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认可才会与社会主流文化、党的执政理念、国家的前进方向趋同。

(三)新媒体环境影响了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在这里影响的语境主要是指新媒体环境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消极影响。新媒体技术是源于和发展于西方的科学技术,西方主流媒体现在占据了新媒体环境的精神空间和思想领域。大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社会群体,缺乏工作中积累的实际经验,容易受不良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西方主流媒体主要宣传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凭借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优势,对我国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Fa-cebook是西方社会的主要交流软件,但有些人在上面大肆宣传反对社会主义的言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三、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路径

(一)新老媒体结合,加大新媒体利用程度。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者缺一不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可以在新媒体空间内开展关于政治信仰、文化价值、社会文化等讨论主题的论坛,让大学生在民主讨论的氛围中形成对党的认可,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和思想对比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建设。在传统媒体上,在报刊、杂志上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征文活动,并设置相关奖项,可以通过撰写的文章以及让广大学生参与文章撰写过程中,通过撰写文章、阅读文章、思考社会的过程中改造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的新媒体的发展要利用、吸收和改造老媒体的思想经验、发展形式和精神理念,进而完善自身的发展。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有效结合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和改善新老媒体之间的关系,创新和构建出两者有效的结合之路。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结构。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还是新媒体环境中的马克思主义工作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前提下,要意识到新媒体技术对工作开展的优缺点,要分清楚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背景和具体方法,对新媒体软件的应用进一步了解,形成自己的新媒体素质,在新媒体环境中汲取有利知识,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构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引路人、精神价值的引导人和理论观念的指导人。

(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面对新媒体环境的不良影响,在新媒体下进行大学生价值理念的培养和塑造显得非常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关于人们内心思想和精神象征的主流价值理念,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在新媒体环境中,要通过民主、富强等核心价值理念的实践与宣传,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认识,使得大学生在个人精神、社会理念和国家信仰三个层面形成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

四、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一)加强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软实力。

众所周知,文化软实力在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国家的意识形态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价值观的宣传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精神理念和政治信仰等教育,对于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理念价值。这不仅可以淡化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对我国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侵蚀,还有利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制度理念、精神文明和价值信仰。随着主流精神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价值观的构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可以得到在政治价值层面的根本保证。

(二)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来源于自身执政的逐渐完善和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可。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于党执政理念的认同,形成科学的政治信仰,巩固了党执政的合法性。作为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关系到中国社会的长久稳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政治秩序的稳定和谐以及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精神理念、政治信仰、核心价值等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思维的价值认同,进而改善党和国家对社会治理方式。

作者:刘峰文 单位: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第八篇: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

1.1各媒体形式的需求程度调查

首先,考察大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电视、报刊杂志、电台广播、户外媒体6种媒体形式的需求程度。调查显示:各媒体形式的频数分布不均衡,其中电视,报刊和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使用率极低,新媒体使用率极高,约有96.94%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手机作为主要媒体工具。原因可能是使用手机、互联网更加经济便捷。其次,分析调查对象经常使用的媒体形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发现,调查对象要么选择互联网,要么选择杂志,即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具有一定的排斥性。

1.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影响力调查比较

在是否信任新媒体这一问题上,有24%学生对新媒体上的信息持怀疑态度,同时对获取到的信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谁更具可信度的调查,也显示传统媒体具有更高的可信度。研究表明,虽然新媒体在学生群体中的使用度高,但不少学生对新媒体所发布的信息的可靠性还是持一定的怀疑态度,传统媒体在可信度上更有优势。

1.3使用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情况分析

本课题组采用13个评分题调查了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评分值分布在-2~2的离散区间中,分别表示:非常不赞同,不赞同,不清楚,赞同,非常赞同。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在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消极影响的调查中,反映了调查对象对身体健康的消极影响评分均值为0.22,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评分均值为-0.12。调查对象认为使用新媒体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轻微消极影响。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新媒体的使用不会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对于学习、娱乐和社交的促进作用实际上是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新媒体的使用对于时间和金钱的消极影响的评分均值为1.14,远高于对学习的影响。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新媒体的使用会对时间和金钱造成浪费。另外,认为新媒体信息泛滥、内容低俗的均值评分为0.29,对造成人际交往障碍的均值评分为0.03,很少有调查对象认为新媒体会对人际交往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对个人隐私的消极影响评分均值为0.39。

1.4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性分析

访谈表明,辅导员虽然利用新媒体与学生交流,但利用率不高,辅导员普遍认为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不够理想。调查结果显示,传统媒体更具有影响力,原因可能是传统媒体可信度较高,信息发布形式更加正式规范;此外,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大多采用网络形式,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既有公共性又有隐匿性,大学生思政教育很多情况下需要辅导员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充分体察学生的感受与想法,但是网络联系一方面不能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另一方面仅从文字来体察学生的感受,不够全面,可能会导致判断的偏差,从而降低新媒体进行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在新媒体思政教育内容结合实际这一问题上,43.10%的调查对象认为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仅有21.26%的调查对象认为是符合实际的;在实施方式创新性上,大部分人的态度在一般和赞同之间。同时在访谈中了解到,实施教育工作内容的创新程度普遍不够。最后,考察了客观因素的影响,只有22.12%的调查对象认为高校新媒体进行思政教育时在技术人才、资金、网络技术平台等方面获得了相当的支持。而在新媒体开展教育工作的外部执行监督方面,50.86%的调查对象认为是缺乏的,认为不缺乏监督的仅占17.53%。由此可见,这些客观因素的不足也制约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的开展。

2调研数据统计简要结论

2.1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使用的主要媒体之一

从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中,电视,报刊和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使用率极低,相对地,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率极高,约有96.94%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手机作为主要媒体工具。同时由媒体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新媒体已成为大学最主要的媒体工具。新媒体风靡校园,主要是由于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高参与性、获得的便利性、成本低廉性的优势。

2.2新媒体上的信息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潜在影响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新媒体是其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且主观方面大多赞同新媒体会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影响,但普遍认为影响程度较小。另外,调查结果显示,传统媒体具有更高可信度。这些表明,虽然目前新媒体成为校园主流媒体,但由于其可信度低于传统媒体,大学生普遍认为其影响效力较小。

2.3大学生对新媒体影响的积极或消极评价倾向不明显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超过50%的调查对象表示新媒体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这种积极或消极影响并不明显。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尚处于发展阶段,缺少监督机制、信息可信度较低、碎片化使其尚未得到更深层次的认可,故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们获得信息、与外界沟通的方式,但是这种改变并未达到造成明显消极或积极影响的地步。

2.4新媒体的过度使用会对大学生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统计数据表明,调查对象认为使用新媒体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轻微消极影响,尤其是长时间浏览互联网会对视力、骨骼造成不良影响,而且浪费时间和金钱,这表明大学校园中可能存在新媒体的过度使用问题,大学生很容易形成依赖心理,网络成瘾。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新媒体相关方面的培训和引导,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管控能力、避免网络成瘾十分必要。

2.5新媒体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用有限

调查表明,大学辅导员普遍有利用新媒体与学生进行交流,但利用率不高。这说明新媒体已得到学校老师的关注并已经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发挥作用,但成效有限,主要原因在于新媒体在正式和重大事务层面上认可度不够。

2.6新媒体本身的缺陷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且在实施中存在创新不足、说教色彩严重、对话方式不平等、缺少监督机制等缺陷。但随着对新媒体相关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可以推断,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只要社会和学校致力于建设新媒体平台监督机制,不断加大投入、深入创新、注重实效,实现师生真正的平等对话,新媒体不仅能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重大作用,更有助于网络舆论导向的健康发展。

3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

3.1从方法论上看,学校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资源,并注重内容等方面的创新

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的方式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高校应该整合力量、利用各类资源,形成吸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合力。从内容创新上看,除了发布图片类、文字类信息外,可以开发其他工具作为思政工作的宣传手段,如视频、小游戏等。比如,媒体节目《罗辑思维》利用新媒体每周发布视频,深得观众喜爱,该节目视频优酷播放次数已达2亿余次。

3.2从认同论上看,新媒体思政工作应激发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共鸣

人是社会的属性,每一个个体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逐渐找到属于自身的特定的社会群体,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成长过程离不开各自所属的校园团体,如新生的QQ群,各地区的同学会,毕业生的就业交流社区。认同是基于共同拥有的个人属性而产生的,如价值观和兴趣爱好、需求等,因此,对存在不同认同观的大学生群体,需要采取不同的思政教育方法。例如,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高校可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就业信息,引导大学生到国家建设需要的领域去;利用不同群体的认同感不同,制作不同的新媒体信息,容易引起大学生们的认同,思政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地起到激发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共鸣作用。

3.3从主体论上看,需要充分调动学校、政府、社会、学生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思政工作的推进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尤其在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的力量需要借助于外部才能发挥。因而,如何利用新媒体这一工具,需要各方面共同合作。高校应积极探索移动终端与思政的高度契合,构建思政工作的新平台,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思政工作教育者的媒体素养,提升工作水平;完善渠道建设,强化对校内各类新媒体平台的监督与引导。政府应提升自身新媒体应用技术与认识;为高校的新媒体建设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加强对高校新媒体的监督,保证其工作的有效性、合法性。社会主体应利用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为高校新媒体工作的推进提供人才培养渠道,给予人力、资金等帮助。学生干部应主动担当学生意见领袖,引领校园新媒体内容,产生辐射效应学生应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新媒体组织的活动,提升对于新媒体信息的吸收与甄别能力。

作者:王华 李倩倩 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第九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问题及对策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内涵

效益一词最早源于经济学,现已被多个学科广泛应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教育者为了实现反应人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通过投入获得相对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考虑教育活动的高效率投入与产出比值,投入越少产出越多,效益就越高。反之,则效益就越低。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形态是一个效益系统。从空间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分为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时间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分为眼前效益和长远效益。从形式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分为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从性质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分为正效益、零效益和负效益。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与效益息息相关。效益的高低直接受到其目标和任务实现程度的影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样化特点。(1)道德取向多元化。(2)价值观念多元化。个人主义越来越严重,更加重视自我的发展;功利主义倾向明显。(3)是非标准多样化。大学生在是非、美丑、荣辱等方面的看法存在着明显差异。(4)由于受到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一些大学生面对压力情绪多样化,心理上受挫。另外,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注重,现实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具有以下表现:一是看重物质效益,;二是看重眼前效益;三是看重显性效益。这些都是效益低下的表现。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存在问题的原因

(1)外在原因。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活跃,活动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对大学生形成创新意识、自主创业意识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滋生出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大学生们受到了当前社会风气、人际交往等各种因素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及迅速发展,互联网上出现的很多不良信息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另外,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面临毕业的大学生的思想负担特别严重,甚至出现压抑、轻生等现象。(2)内在原因。一方面教育者自身理念的滞后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计划脱离实际,导致教育内容和方法陈旧。另一方面教育中出现的教条主义思想禁锢了大学生的思维,使得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与研究能力得不到提升。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切实际的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益得不到提高。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对策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高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息息相关。(1)思想素质。教育者的思想素质主要包括,正确的思想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首先,教育者自己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思想意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其次,教育者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科学的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这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2)知识素养。首先,要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其次,要掌握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联系的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社会学等。(3)能力素质。所谓能力素质指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所具备的技能。第一,要具备精湛的教育教学能力,高效准确地把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传授给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第二,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多关心学生,建立融合的师生关系;第三,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顺利有序的进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想取得高效益,教育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能力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努力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大学生参与到实践中,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其次,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大学生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识。

3.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深化大学生对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四科(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教育和认识。这是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问题在内容上的根本对策。其次,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解除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问题。这是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问题的直接对策。最后,要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坚持与时俱进,这是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内容上的动态对策。

4.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大学生所受到的家庭影响主要是指,以家长为代表的家庭成员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所形成的家庭氛围对他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子女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2)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加强思想理论方面的建设。大学生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者必须要用正确的理论进行导,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其次,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3)积极优化网络环境。网络环境是一个新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对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途径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要积极优化网络环境,使网络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教育模式。首先,要科学利用网络技术和设备,为我所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其次,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积极解决出现的网络新情况、新问题。最后,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不断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

作者:柳红梅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第十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一、SWOT分析法概述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其中S(Strengths)为组织内部的优势,W(Weaknesses)为组织内部的劣势,O(Opportunities)为组织外部环境的机会,T(Threats)为组织外部环境的威胁,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态势分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从中得出一系列通常带有一定决策性的结论。由于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的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状态特点性更强,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指向性、同一性更为明显。伴随着独特的文化和心理的因素贯穿始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文化包容性更加凸显,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分析尤为重要。本文基于SWOT分析视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提出有效策略,以进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二、SWOT分析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1.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思想水平较高。

大学生受到良好的正规学校教育,具备较强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属于具有高知识水平的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一直在学校学习生活,具备较强的可塑性。

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较强。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这一著作中,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民族问题的理论,系统完整地将民族定义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虽然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有所不同,但其都有着共同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这个概念本身应包括三个层次的涵义:第一层是中华民族的统一体;第二层是组成中华民族统一体的各个民族,即现在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第三层是组成中华民族统一体的各个民族内部还有各具自身特色的部分,现在称作各种人。在民族认同上,必然首先考虑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和共同性。

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性较好。

归根溯源,少数民族文化是在各民族文化发展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所继承、积淀下来的东西,每一个少数民族在文化的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形成了各自相对稳定的文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一进入大学校园就开始面对来自不同于本民族的文化的影响,在接受主流文化的基本价值观时,他们身上较强的文化适应性是具有独特优势的。

(二)劣势(Weaknesses)分析

1.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民族宗教传统和其自身的特点。

因为历史因素及地域差异,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相对落后,一些少数民族学生思想陈旧、价值观念保守。少数民族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多受其宗教信仰的影响,如回族、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土家族、藏族信仰佛教。在其民族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各自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其宗教信仰自身带有显著的民族特征,正是这些决定了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独特性。

2.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是一种以灌输方式为主的显性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单一。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内容,不能仅限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有自身的特殊性,由于社会环境因素、宗教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不能仅仅满足于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传统认知导向,基本道德素养和政治理论知识的匮乏,只能使之与主流文化中所推崇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精神渐行渐远。

(三)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1.以网络等新媒体为载体的多种传播方式的兴起。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依托网络实现及时发布和传播的便利,高校可以一改传统的灌输模式,更多地以少数民族大学生易于接受的隐性教育方式来丰富其知识体系。当前,网络已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每个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必要设施,这就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从个人角度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也已逐步养成并成熟化,这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外部机遇。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导向作用。

伴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2005年12月,国务院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中新增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暂设置于法学门类内,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这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不断深入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学科研究,另一方面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思想政治教育课改方案中,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通过以学生为本、贴近时代的方式,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导向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政策指导和价值导向。

3.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重视度提高。

2009年4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他日常学科的教育中,培育的效果如何,关系到未来少数民族高等人才的培养。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批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其重要力量,能带动民族地区的共同发展。未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全面的,其中政治素养是必备的。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不仅在大学生成长过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直接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进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必须遵循的要求。

(四)威胁(Threats)分析

1.多元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

文化多元化发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的树立有着重要影响。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多种文化的冲突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也趋向于多元化。但文化冲击带来的思想迷茫足以导致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混乱、价值错乱、价值迷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一时,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意识形态的不完善,必然导致其不能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很好地上升为自身的价值观。

2.我国改革深水区的社会阶段具有特殊性。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变,但是目前我国推进改革的步伐在逐步迈入深水区。经济的发展迈入需要产业升级的阶段,科技创新、产业转移、经济结构的再平衡等问题越来越凸显。但在这些层面,一些人显然还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所以在继续向前的意识上还欠缺更充分的共识。在享受改革红利的同时,经济也给我们带来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化冲击,当改革迈入深水区更易造成人们思想观念的歪曲。少数民族大学生还处于接纳并容的阶段,除了主流价值观念外,很容易被一些非主流价值观念所误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未来少数民族干部的储备军,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下,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我国改革发展步入深水区的必然要求。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通过以上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系统阐释,基于SWOT的分析方法进行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可以从以下四个思路着手。

(一)利用外部机遇,克服内部劣势(WO战略)

一方面,利用网络等多样化的传播载体,改变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被渐渐弱化,应借助新媒体具有成本低、互动性强、传播内容形式多样、信息量大、虚拟性强、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优势,利用多样化的传播载体,以网络自身的便捷性贯穿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多媒体等形式增加课堂趣味性,或靠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选择、形成和巩固。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全面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通过校园网、微博等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多方面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在实践中加强教育。另一方面,借助思想政治改革的契机,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方面的交流,进行有特色性、有针对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一改过去依靠简单灌输的局面,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学科支撑,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了努力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握此契机开展教育。

(二)利用外部机遇,发挥内部优势(SO战略)

一方面,通过国家政策支持,增加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高等教育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是维护民族团结统一、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通过民族预科等特殊性形式,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适应性。我国的民族预科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照顾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而为其设置的一个适应过渡阶段。民族预科教育培养目标是为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培养和输送文化基础比较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较好的少数民族青年,是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大学本科入学水平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衔接适应及承上启下的特殊教育工程。预科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克服多方面的问题,如心理、语言、沟通和生活习惯等,使其树立自信心,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预科教育的衔接阶段就应打下基础。

(三)克服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WT战略)

一方面,高校应改变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改善改革迈入深水区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削弱环境。正是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文化、社会组织形式也在日益多样化,易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的多种取向,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作用,而不是仅限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灌输。比如,以灵活的形式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现场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活动,通过生活座谈、专题培训等方式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规避多元文化带来的威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发展也突飞猛进,文化多元性也越来越明显。正是由于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宗教信仰和特征,国内外一些反对势力试图通过和平演变等方式破坏我国民族团结,难免使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陷入误区。传统教育对非主流文化的排斥必须得到修正,学校必须帮助学生消除对其他文化的误解和歧视以及文化冲突的恐惧,学会了解、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高校要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实际情况,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规避多元文化带来的威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强调民族团结,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意识。

(四)依靠内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ST战略)

一方面,凭借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素质优势,推动文化发展大繁荣。各民族优秀文化融合的过程是提升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文化多元化的最好体现。少数民族大学生代表着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吸收融合各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文化融合,推动文化发展大繁荣。另一方面,要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突破改革迈入深水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禁锢。民族认同感较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社会适应水平上也会相对较高。当前改革迈入深水区,在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等领域都带来相应的问题,尤其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削弱效果。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突破深水区带来的禁锢,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马青 张文博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政治视频

小升初总复习——5个数的平均数是30,将这5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前三个数平均25,后三个平均35,中间一个是多少

今晚800 2019 禁令下的“小升初”,违规现象调查

小海燕小升初家长会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我爱您,祖国-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周依林

道德与法治八上《3.6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湖北郑真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_第二单元__第五课_交友的智慧_网上交友新时空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二上《炎黄子孙-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吴敏敏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第四单元第1课《我就是我》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佳楠

井坡学校九年级政治中考复习讲座

小升初过度第四课,什么是相反数?怎么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10篇)"相关的文章

热门政治教学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