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的,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文化通过教化培育、温养熏陶,授道明德、劝善励行,用润物无声、点滴入土的力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蕴蓄,深深地植根大众心田,融入民族血脉,成就了华夏的道德文章、泱泱文明,构建起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推动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国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公民身心修养、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内在支撑。多年来,河北省军区高度重视国防文化建设,加快资源整合利用步伐,采取多种方式拓宽传播渠道,特别是积极宣扬林秀贞、范党育、王文忠等河北籍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有效发挥了国防文化价值塑造、责任担当的凝聚、激励作用,收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经历深刻转型,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相当一部分民众国防观念淡化、忧患意识不强,对军队的重要地位作用感受不深,对拥军优属缺乏热忱;少数官兵不重修养、放松要求,做出了一些有碍观瞻、有悖道德的行为,甚至导致涉军违法案件的发生。这些问题,与社会上信念塌陷、思想颓废、金钱至上等不良现象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之策,就是加强文化建设,让人们丰富道德修养,守住精神家园。从这个角度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文化育人、提出文化强国、规划文化战略恰到好处、正逢其时。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融入这个战略,以强有力的国防文化建设,领方向、铸筋骨、育风尚,不断巩固拓展思想道德高地,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
用国防文化内蕴道德修养的风骨。德是人之心、人之性,乃做人之本。古人讲“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孔子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老子也讲“万物尊道而贵德”,中华文明非常注重修身、养性、培德,忠义报国、自强不息的精神,更是世代传诵、千古传承。长期和平环境之下,军内军外滋生了一种“仗打不起来”的消极懈怠思想,一些人眼里只有经济数据,没有国防建设,少数看似有学历、有水平的人,毫无信仰可言,甘心拜倒在金钱、美色之下,甚至沦为敌对势力的俘虏。其危害程度,比单纯的道德沦丧更甚一层。国防文化基本要素是忠诚爱国、自强不息、遵规守纪、励志尚武,以此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定能够荡涤当前文化领域充斥的靡靡之风,为民众道德修养塑造脊梁和风骨。首先是要铸魂。古代军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当代革命军人听党指挥,英勇善战,保卫国家和人民,谱写了一曲曲辉煌壮丽的凯歌,留下诸多红色经典、不朽传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强军之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正是方向所系、魂之所在。只有将国防文化与科学理论武装紧密结合,以灵魂为引、以信仰为基,加强学习教育,公民才能明辨是非、廓清迷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诚扞卫者。其次是要守操。“不修武德,难成武功”,国防文化重武德,苦难时砥砺前进,安乐时保持警醒。特别是生死、得失、苦乐,在对比和较量中,普通民众很容易抉择的东西,于军人却是大义之所在,以苦为乐、舍生取义。战争年代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奋战,和平年代“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铮铮誓言,新时期孕育的抗洪精神、抗震精神、航天精神,共同熔铸于国防文化之中。我们要将这些先进文化要素,与恰当的文化形式结合起来,通过感染、熏陶、化育,既培树广大民众的国防观念、忧患意识,又砥砺他们守节操、修品行、重诚信,为思想道德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其三是要明纪。军队令行禁止、纪律严明。虽然德与法并立,但德有道德规范,法有法治观念,两者又有共通之处。尚德之人,有羞恶之心,有敬畏之心。国防文化培德育人,其中重要一环,便是培养广大民众的纪律意识、法治观念,做到知法,常怀敬畏之心,守规,处处严于律己,从而使公民进退有据,自尊自爱,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其四是要增智。军队不但要“英勇”,更要“善战”,智慧谋略与战斗精神同样重要。用国防文化培育德行,必须将人格修养、品行修养与知识修养结合起来,将国防文化建设与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增强民众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这样才能既修德、又明道,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用国防文化外彰道德行为的力量。道德不仅内修自身,而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外化为温暖世道人心的行动。道德的力量,也因这些正行善举而彰显。但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中国社会却正经历一场“道德危机”。从南京的“彭宇案”,到最近全国热议的佛山“小悦悦事件”,无不拷问着我们这个有着悠久道德传统的民族。在人们感叹人心冷漠、道德缺失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大灾大难面前,军民携手同行;面对滔滔洪流、滚滚火海,人民子弟兵不怕牺牲、赴汤蹈火。这就是国防文化的重要特征:牺牲奉献、敢于担当。虽然不少人信赖“明哲保身”,对别人的苦难置若罔闻,但历代传承的燕赵诚义之风,捐躯报国、舍己救人、孝亲敬老的革命先烈、英雄人物、道德模范,无时不在激励更多人勇担责任、挺身而出。这充分说明,国防文化可以为道德行为提供坚强的内在支撑,注入不竭的动力活力。一方面,让道德行为更加理直气壮。良好的行为可以形成精神风尚,冷漠的人心同样会筑成道德坚冰。当道德行为因为恐惧、担忧而变得小心翼翼,那么道德底线的退守就是必然结果。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民众选择退避三舍,有时并不是道德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对受助人道德修养的不信任。因此,我们要将国防文化包含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外化为广大民众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既让道德行为承受者懂得感恩,又让道德行为者理直气壮地行善、理直气壮地助人、理直气壮地同以怨报德、忘恩负义的少数人作斗争,从而将冷漠化为热情,不断净化道德环境。另一方面,让道德行为更受拥护支持。鲁迅先生曾经将“看客行为”作为国民劣根性,进行辛辣讽刺、批判。近年来的一些道德事件,之所以令人痛心,就是一部分“看客”充当了帮凶,使人们越发对社会道德水平痛心失望。国防文化蕴含的责任担当,不仅体现在自身的道德行为上,更体现在对道德行为者的拥护、支持,对不道德者的反对、批评上。如果我们都能坚守道德准则,关键时刻勇敢站出来,为好人张目、撑腰,就一定能让人们倍感温暖,使崇尚德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用国防文化促进道德规范的践行。道德建设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步而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军人道德规范》。这些制度规范不同于法律法规,不能靠国家强制力推动施行,必须要借助文化的力量,以文化自觉感化道德自觉,以文化自信推动道德自信,以文化自强砥砺道德自强。国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与其他文化都是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的。体现在文化建设与道德建设层面,就要统筹规划、盘活资源,繁荣文化事业,使国防文化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培育深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促进道德规范践行上发挥重要作用。第一,军地要联合起来。国防文化是连结社会文化、军事文化的桥梁,是公民精神与军人精神的纽带。用国防文化促进道德实践,军地任务共通、责任共担,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驻地部队、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最近我们组织召开“河北省国防文化建设座谈会”,军地领导共聚一堂,理思路、定政策,出真知、汇卓见,收到了较好成效。这充分说明,用国防文化促进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必须将国防文化建设纳入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体制机制,成立相关机构、召开相关会议、进行讨论交流,切实抓好国防文化建设的科学筹划、顶层设计、组织领导。第二,资源要利用起来。文化资源多元多样,可利用者甚多。以河北省为例,西柏坡、李大钊纪念馆、曹妃甸等革命战地、兵家要地、英雄故地、纪念场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俯拾皆是,凝聚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英烈精神、时代风尚。近两年,我们组织编撰《国防后备力量思想政治建设丛书》,与地方联合挂牌成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在互联网、党报党刊、广播电台开办国防栏目,就是对整合利用资源的有益尝试,使国防文化建设与道德培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践表明,用国防文化促进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必须以驻地资源为依托,进行深入挖掘、整合,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加强军营环境构设,扩大文化传播阵地,用好人才资源,用活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传媒资源,积极开展“军事日”等活动,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汲取历史传统文化,传承军事文化,培育时代文化,为道德教育、道德实践提供平台、载体和动力。第三,品牌要打造出来。品牌是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的完美契合,是发挥文化影响力感染力的关键要素。《亮剑》、《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优秀剧目,将国防文化以大众电视的形式呈现,自有一种鼓舞人心的向上力量,大大提高了社会思想道德水平。河北省委省政府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提出了打造红色太行、诚义燕赵、壮美长城、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品牌的发展战略。省军区政治部也联合省委宣传部,制定了《关于坚持军民融合,推进河北省国防文化建设的意见》。可以说,品牌是文化的发展依托、重要牵引,要最大限度发挥国防文化的教化熏陶作用,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工作任务和驻地特点,融入国家和地方的文化发展战略,以重大任务、军人生活、英烈故事、典型事迹为题材,创作文艺精品,开展系列活动,在军营、社会上掀起建设国防文化的热潮,从而形成良好风尚,促进道德规范的实施践行,不断巩固扩大思想道德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