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的《思想品德》课教材在我区已使用一年多了,她为思想品德课的发展创造了非常良好的舞台和理念,为促进当代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空 间。面对新教材,怎样才能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 时效性呢?在分析课标,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对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并尝试性地让一位老师上了一堂公开课,没想到这犹如“一石击起千层浪”,在平静的校园里引发了一场大讨论。现先就这堂公开课(粤教版七年级教材“认识你自己”)的内容摘录几个镜头:
情景一:教师播放《还珠格格》插曲“有一个姑娘”及有关镜头,学生们的兴致马上来了,边笑边唱,边欣赏“洋相百出”的小燕子……歌曲结束,教师随机“采访”:“你喜不喜欢小燕子?为什么喜欢她?”学生们争相回答:“因为小燕子活泼、开朗、好打抱不平…”教师趁机导入:“那么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自己吧!”新课开始一认识你自己。
情景二:男女生各一名到黑板画自画像并说明这样画的理由。其它同学纷纷展示自己的自画像,形态各异的自画像和同学们精彩的发言引来了一阵阵笑声和掌声。
情景三:在同学们作了一番“自我介绍”后,突然有学生发问:“老师,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大家都笑了,教师笑谈自己的性格特点,尤其是说到自己胆小,害怕到医院打针时,又引起一阵笑声。
情景四:教室里很静,同学们埋头精心地进行“自我形象设计"。一会儿有同学开始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下课铃响了,同学们纷纷向教师手里塞自己设计的卡片……。
这到底是什么课?音乐课?美术课?主题班会?都不是也都是。这就是我区大泉中学邵明艳老师在多媒体教室上的一堂七年级思想品德公开课。再看听课的老师们的神情吧:时而微笑,时而颔首,兴致勃勃地观察同学们的“唱、画、说、议”等。有时情不自禁笑出了声,有时热烈地为学生们的精彩表现而鼓掌,可以说每个人的情绪都被感染了!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一下课,老师们就热烈地讨论开了:谈感想,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等。在此后老师们还经常谈起这堂课,讨论比较多的是:新形势下思想品德课教学到底该怎样改?现结合我们对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谈一点自己的认识。我们认为当前要抓住课改契机,深入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就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一、问题的提出
1、思想品德课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成长”是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
首先,从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 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这鲜明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重要理念: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自主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即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快乐健康成长。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选择就必须体现这一要求和理念。
其次,从教材内容的编排来看,与以往教材相比,变化最大的就是教材的编写力求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教材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创设了学生基于问题、情境和案例进行学习 的教材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开展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采取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2、思想品德课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成长”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必然结果。
在过去,一提起“政治课”(新版教材更名为思想品德课)大多数学生都提不起兴致,感觉上政治课就是老师在讲一些大道理,学生在死记硬背这些大道理,结果造成政治课教学出现一种很被动的局面,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教师教起来兴趣不大,课堂教学效果很差。
据我们看来,学生对政治课兴趣不强或没有兴趣,并在心理上对政治课产生距离感和学习的排斥性,采取不理睬或被动应付的态度等,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那种枯燥乏味的说教、单调呆板的教学方式有关。因此当前要抓住课改这一契机,深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一一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3、思想品德课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成长”是优化德育功能,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迫切需要。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决不可以按着马头让它饮水。这启示我们:要提高德育实效性,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学生是德育主体的意识。德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传统的德育之所以事倍功半,就在于过于机械和理性,而忽视了对灵魂的培育,所以效果较差。
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课程,而品德的东西不是“教”可 以培养的,所以思想品德教学更应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提高德育实效性,就必须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二、 “自主学习、快乐成长”教学方式的基本特性
结合教材的编写理念、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我们认为要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成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重视开展好活动。 教育界流行一句话:“我看见了,但我可能忘记了;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 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习”, 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出活动”已成为一股阻挡不住的巨大潮流。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去开展好活动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快乐成长呢?
1、教学内容情景化
丰富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如何激活这些素材,使零散的生活素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教育的现代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搭建优质课堂教学平台,制造一种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氛围,使学生从活动中受到启发,激发情感、提高认识、得出结论。例如,在学习《我和父母》这一课时,可以 搜集学生在生活中与父母交往的事例和困惑,以此作为素材,利用多媒体制作几个模拟课件故事,在学生中讨论,请学生出谋献策。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经过小组间的讨论,学生能够用心体会父母的关爱,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又如,在学习《自尊自信》时,可以以某学生自尊自信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借助多媒体创设“初中阶段逆境中自尊自信获得成功,高中阶段自傲自负导致失败,将来他又将怎样”的三剧目课本剧,剧情的发展会使学生感受到主人公不同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和痛苦,从而能获得生活最真实的体验和科学的结论。
2.课堂教学人性化
托兰期研究表明:创造性儿童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对他们的创造性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尊重一切学生的个性,关心一切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他们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承认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性和差异性,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要有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做到学习内容问题化,学习过程探究化,自主建构知识。
3、活动设计生活化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生活素材的选择不是无章可循的,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生活的需要的结合点就是生活素材的采集点。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的活动方式要贴近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如表演、绘画、歌曲、 辩论等。例如,《我上中学了》中“校园情况知多少”可采用比赛的形式开 展,《认识新伙伴》中的“出谋划策”可采用表演加讨论的形式开展,在进行友情内容的教学时,可组织学生歌唱周华健的《朋友》,或毛阿敏的《永远是朋友》等歌曲,以激发学生的友情观,再从学生交友的经历、体验中去感受真挚的友情。这种生活化的活动,激活了知识,激活了学生,激活了课堂。有人可能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多开展活动,不就是让学生“玩”吗?也可以这样说,思想品德课可以上成音乐课、美术课或主题班会,我们注重寓教于乐。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4、课堂社会一体化
活动时间的安排,要由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在实践中锻炼 能力,养成品德。 课堂活动是活动教学的主阵地,主要是在课堂上利用活动,靠采用灵活的方法、手段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但要完成好“活动"的内容、目标,仅靠45分钟的小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课堂延伸到课外,特别是充分利用好“社会”这个大课堂。教师要善于安排好课堂内外的关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总之,如何利用好“活动”这一阵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快乐成长”,是我们每一个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只要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同步,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快乐成长”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