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而这些品质都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可见,心理教育辐射、渗透到学校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众多心理素质中,自信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因而,自信心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自信是青少年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是取得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范德比尔特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自信心作为成才的重要条件,它在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已越来越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
什么是自信呢?自信是一种正确、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积极意味着一种对自己的认同、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与自信相对的是“自卑”和“自负”,自卑是对自己的消极认识和评判,是自我贬低、妄自菲薄,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或优势,总认为自己不能或不会;自负表面上近似于自信,但与自信有着本质的区别,自负的人缺乏对自己的客观、正确的认识,表现的多是夸张的自己,或是幻想中的自我角色,其夸张和炫耀,本质上正是不自信的表现。而在现今的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自我评价过低的现象,很多学生在能够完成的事情面前,认为自己干不了,于是畏缩犹豫裹足不前,压抑了内在能力的发挥。这种过强的自我否定评价就是通常所说自卑感。有自卑感的学生行为怯懦,处处依赖老师、父母和同学。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教师要用自己的自信心鼓舞和感染激励学生
“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这句话道出了一个道理: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做学生的楷模。在生活中,人们大都喜欢自信的人。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了解自己有这样那样的弱点,有或重或轻的自卑心理。在面临困难和险境时,自信的人常常是值得信赖并能给人以希望,即使他们不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至少也总是带给自己信心和希望。与自信的人在一起,困难只是生活中的一次不同的体验而非大祸临头。自信心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缺乏自信,影响的不仅是学业,更是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自信心鼓舞和感染激励学生。
每天教师都是充满自信与激情的站在讲台上,用阳光般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鼓舞和感染,也时常信心百倍。每次参加活动或时事比赛时,我都会对学生说,我们一定能拿到奖而且我给同学们一句话就是“用自信铸就辉煌,用努力打造品牌”,这样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有了自信,所以在每一次的比赛我们都取得了好成绩。学生在自信中有了自己的信心,常说:“只要有梦,就可以飞翔。”
二、教师应通过充分信任学生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学生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对象。怎样看待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不能不直接涉及到教师的教育效果。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的作用,是促进学生思想转化和顺利完成教育任务的关键。教师能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关系到培养人的质量问题。充分信任学生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方向。我在教学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自信的。
1、用肯定性的评价来激励学生
学生一般都具有渴望得到教师的信任、理解的心理需求。着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也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只有信任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上进的动力;只有信任学生,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能及时掌握学生思想脉搏;只有信任学生,才能产生“期望效应”,防止“意义障碍”。当学生产生心理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并及时让学生的这种优势得到发挥,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我所教的班有一位成绩落后的同学,对学习极端的厌恶,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整天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但是对班级工作非常热心,热爱劳动,组织能力强,荣誉感强,有一次我对他的这些优势大加肯定和赞赏,从那以后他好像换了一个人,每天都充满了活力,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和生活,并自信的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给撬起来。可见,每位学生身上都有他们的优势,教师要随时发现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并及时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传递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让学生在成功感中获得自信。
2、珍视学生的成功感
美国有一位教育家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因而,作为教师的我,时常给学生当家作主的机会,当他们根据我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我就用适当的赞美言辞或肢体语言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样,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能让学生享受深刻的成功感,能让学生充满自信心。有一次,我让有表演才能的学生编演短剧,有主持能力的学生就承担主持任务,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就介绍心得体会……嘿,别小看了这些学生,他们在我眼中真成了小英雄,得到同学们的赞扬,我也及时给予了及时肯定,学生们在赞誉声中收获了成功和自信。如果剥夺了学生的实践,不仅会阻碍学生的能力形成,而且会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因此,教师不要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应鼓励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珍视他们的成功,使他们充满自信。
3、用赏识帮学生摆脱自卑,给学生树立信心的机会
我看到一则这样的故事:1975年母亲节,比尔·盖茨给母亲寄了一张问候卡,这年他在哈佛大学读二年级,他在卡上写道:“我爱您!妈妈,你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你总在我干的事情里寻找值得赞扬的地方,我怀念和你在一起的所有时光。” 比尔·盖茨从母亲那儿得到了什么?得到了一份可能被许多人忽视的东西——赏识。教师也应该赏识自己的学生,这赏识不是一般地对学生的鼓励或赞扬,赏识是要真正认识到学生的才能和所做的事情的价值,并予以充分的重视和赞扬,由此支持学生按他所喜爱所擅长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按父母的或老师的愿望去发展。不论学生眼下处于什么状态,永远不要对自己的学生失望。学生需要赏识,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了自身增值感,增强了学习的内部动力。
4、用发挥学生自身优势来点燃自信
我记得有一位名人曾说过:“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自身优势。教师在平时要细心关注学生的“独特方式”,一旦发现他的某种优势潜能,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激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正确评价它、强化它、发展它。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是他读书是声音特别洪亮悦耳,每次上课我都上他读书而且同学也爱听,他非常高兴、自豪。确实,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一定要把自信的种子播洒给每一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及优势,只是发展的契机不同,途径不同、趋向不同。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充分发挥其优势,激励评价,全面地、辨证地认识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