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渭成功教育.转变观念和改进方法.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让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学生自主成功。它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和发展的教育,是追求学生自我教育的终身教育,是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为什么成功会成为成功之母呢?
教育结果普遍存在着两极分化的趋势,即好学生越来越好,差学生越来超差.这种两极分化的结果是与两极分化的过程相联系的,那就是反复成功助学生—般而言会越来越好,而反复失败的学生则越来越差。表面上看。不同的过程形成不同的结果,毫无共同之处。经过长期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其中确有共同之处.那就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它们的作用点都是共同的、那就是都作用于学生的自我概念、自信心,最后影叼学生的行为,产生教育的结果。这个作用点正是教育从外部进人内部的最主要的中介环节。我们经常在说教育要内化,其实教学也要内化。教育教学正是从这一点影响学生,促使学生逐步内化、主动内化的。它大概可口这样描述,即教育教学首先不是教知识,而是通过教的过程作用于学生的自我概念、自修队假如我们的教育过程作用于学生的自我概念、自信心是积极的,那么学生的自我概念就会积极,自信心就会强。而过一些正是主体独立性、创造性、个性发展的关缝。发展总是主体的发展,主体消级,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不能塑造学生,只能影响学生促使学生主体的觉醒和自我发展,因此心理学家们一直认为一个人只有当他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酌时候.他才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首先是人格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此学生是可以从教育走向自我教育,从他律走向自律的意义也在于此。
如果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数学过程中都能有意识地强化这个作用点,或者说使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信心,那么教育的真正价值就会实现。
在与海内外专家交流时,我说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坚持扶正去邪的中医思维方式。教育要从外部进入内部,教师要从教学生转入学生学,最核心的就是通过成功形成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信心形成主体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主动内化教育要求,主动开发内在潜能.主动发展个性和创造性。
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成功的关键是,要从这类学生的实际出发去组织教学。我们常常在学校看到这样的情况,一边在责怪学生差,一边又在用统一的进度和要求去教学,结果差的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坚持在过程中调整教学进度,调整教学要求,尤其是从低年级开始实施,故慢进度降低要求,就是腾出时间来抓习惯、抓基础、抓学习心态的培养。多年的实践证明,先慢可以后快,先低可以后高,学生的学习基本素质提高就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初步形成了适合我校学生、教师实际的“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的三套课堂模式。
一)帮助成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教师帮助、触发学生为主,目标是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抱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实施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反复成功,学生的基本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成功心理逐步得以形成。帮助成功课堂模式以“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为基本特点。
“低起点严要求”就是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我们主要通过问卷、谈话、诊断性测试、预习检查、口头或书面
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水平,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
“小步子快节奏”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教学的步子要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把产生挫折事件的频率减至最低程度,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进学习的自信心和动机。
“多活动求变化”就是针对学习困难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改变教师大段讲解的倾向,使师生活动交替进行。这样不仅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大量参与教学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了,能力的发展也通过逐步积累而得以实现。
这种良性循环,大大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活动时间一般达到1/3至2/3,教师一次持续性讲课控制在10分钟之内。
“快反馈勤矫正”就是在每一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这种快速的反馈,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励,乐于接受下一个任务,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乃至调节教学的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
实施这一改革后,通过帮助学生反复成功,学生的基本学习习惯、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得到提高,基本的成功心理得到恢复。实践证明,这套模式符合学习的一般规律,尤其符合学习困难学生起步阶段转变的实际。
实践中我们逐步发现,实施“帮助成功”课堂模式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你帮助他,他就成功,你不帮助他,他就不动。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认识到,教是为了不教,帮助成功是为了自主成功,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学生主动内化教育的要求,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因此,成功教育的教育、教学的高层次的模式应该是“自主成功”模式,每个学校的好学生都是在教师教育下,逐步达到自主学习、自主成功的。整个研究又告诉我们,在这两套模式之间,似乎应该有一个中介的模式,促使学生从帮助成功过渡为自主成功,研究这一中介模式就成为整个研究突破的关键。
解决问题的答案只能在实践中研究、探索,在随堂课、研究课、示范课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的一些课,传授、模仿比较少,通过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尝试探索较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能力发展快,我们隐隐约约感觉到其中蕴含着的尝试成功,正是从帮助成功到自主成功的中介因素。
在市区领导的支持下,学校领导班子果断决策,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确定一批优秀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课堂教学进行跟踪录像,全息研究,定格分析,概括提炼,在自愿基础上每学期对全校主科教师录像,进行比较研究。区教育局把全区担任校长助理的硕士、博士都集中到我们学校,区内一些教育专家也赶到我们学校,学校领导班子和所有的研究力量全部投入,对课堂实录进行多维度的解剖,有的专门分析教师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有的专门分折教师的问题序列,有的专门分析学生的认知反应和情绪反应,有的专门研究教师的板书、学生的板演,有的专门研究教师的各种教学手段等。在研究思路上,有时从一节课的时空展开,有时打破一节课的时空,专门研究各节课的复习、传授、模仿、尝试探索、点拨启发,从中寻找规律性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似乎很熟悉的领域,真正研究起来,却是太艰苦、太困难了,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隐含着规律,我们的定格分析,就是要让教育现象再现、重复,从中寻找带有规律性的认识。
解剖现象,不但需要占有现象,还需要教育理论的解剖刀。我们请来专家对课题组讲现代教育理论,每位研究者分工去啃一本书,为大家讲体会,试着去解剖课堂的种种现象,通过种种角度的研究、思考、探索,逐步形成了共识,新的课堂模式就是“尝试成功”
(二)尝试成功
这一改革的特点是教师帮助的成分减少,学生尝试成功的力度加大,目标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要求教师创造条件和情景,以问题为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尝试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较高层次的成功,使学生主动争取成功的能力和成功心理得到高层次的发展逐步产生自我期望、自我激励。通过尝试成功阶段的循环,教师进一步发现学生,学生进一步发现自己。
通过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尝试探索是“尝试成功”课堂模式的核心。这里的尝试就是把科学家发现某一规律的过程的某一部分(最关键之处),通过教师剪裁,导演成学生再发现、再运用的过程。
问题来源:可以是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教育经验中的学生问题。归根结底要研究学生,才能找到问题。
问题组织:①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让学生尝试,而是选择达到现行教学要求需要解决的障碍。②问题组织的要求是最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要给学生留有尝试的空间,一般可放宽一二个条件。
尝试的主要内容:知识发生过程,知识运用过程。
尝试的主要形式: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
议一议。
尝试中的启发和点拨:向和问题要有预测和对策,视尝试过程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尝试中的思维方肯定学生敢于尝试的欲望,重正确处理好尝试教学与传授模仿的关系是实施尝试成功课堂模式的关键。尝试成功课堂模式是减少传授模仿,增加尝试探索,但不是取消传授模仿。传授模仿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只用这种方式学习是不对的,完全取消也是不对的。在现行教学目标中知识总量不变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可能做的就是减少传授模仿时间,才能增加尝试探索的力度,而且效率不能降低。目前我们对传授模仿主要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首先根据新知识需要加强相关准备知识的复习,减少学习障碍;其次针对学生实际理顺新知识的顺序提高效益。我们已经用这些思想和方法去改编教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校不少教师实施尝试成功课堂模式,传授模仿总量只占一半和少于一半时间,基本达到了减少传授模仿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从而为尝试探索力度的加大提供了可能。
我校学生自己推导出“分数除以分数法则”的事实证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是可以自己学得会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改革,教师一味传授,学生简单模仿,久而久之,学生尝试探索的欲望和本能没有了,他们的创造能力自然也没有了,传授模式固然是学习的一种方法,但停留于此,我们民族的灵魂——创新精神就消失了,减少传授模仿,增加尝试探索,赋予了成功教育课堂模式改革新的时代精神。
尝试成功课堂教学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发挥,有利于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有利于帮助学生走向自主成功。尝试是人的本能,尝试又是创新的基础,尝试成功更接近于社会成功的模式,尝试成功也是方法和目的的统一。
尝试成功课堂改革,我们首先以数学为试点学科,从预备班初一年级扩大到各个年级,现在正向语文、外语学科逐步推广。
(三)自主成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学生自主开发为主,但仍需要教师继续给予帮助指导,目标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己主动争取成
功的机会,形成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自我激励的机制。通过学生自己争取成功阶段的循环,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稳定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
这一改革我们正在小范围试点,主要是用教材自学讨论的模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我们正在编制有关软件,利用计算机让学生自学。
假如能够成功,就可以使学生分期分批离开传统的课堂,以人机对话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深度、学习广度,当然现在这还是一种设想,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梦想,希望美梦成真,至少部分成真。
这三种模式基本成分是差不多的,只是依据不同水平、不同发展阶段在配比上有一些变化,有点与孩子学走路相似:第一阶段家长扶着孩子走路,相当于帮助成功;第二阶段,家长让孩子走,随时扶一把,相当于尝试成功;第三阶段,孩子独立走路,家长还要提醒他们,相当于自主成功。比方总是理脚的,但意思却在其中,我想走路毕竟是技能学习,学校学生的学习更复杂,还会有许多新问题。
(四)改革过程的评价——实施鼓励性评价
以往的评价存在这样的不足,即用一把尺子、从一个方面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等,这就使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因得不到正确的评价,从而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在这种评价体系的支配下,一再失败的学生无法发现自己、激励自己,失去了他们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我们主要实行适应学生起点、鼓励学生进步的评价。确定评价标准的主要原则是:(1)适应全班大部分学生的起点;(2)适应不同层次学习困难学生的起点;(3)有利于发挥学习困难学生的某些长处。
鼓励性评价的主要原则是:
I。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分等,是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发现自己,发展自己。
2.评价的出发点是找优点,找到孩子的优点就找到了孩子的生长点。
3.评价的主要方式是鼓励、表扬。鼓励和表扬的效果最好,这是被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反复证明了的。
4.评价的标准坚持以个体为主。这是由于大班集体授课造成的内部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只要每一个体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那么学生一定会达到乃至于超过社会的标准。
5.评价宜粗不宜细,以模糊为主。精确的、以分等为目的的评价,将导致更多学生的失败。其实日常的评,价只能反映学生大致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并不具备分等的功能。
6.扩大评价范围和内容。单一的书面考试既不能反映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水平,更容易挫伤那些在书面考试中沦为“差生”的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们在语文中把说话、写字、速读等都列为评价的范围,这就形成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应。
7.多让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评价。现实的评价中,教师习惯于评价学生,很少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而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每一个学生学会在群体中正确评价自己,尤其是进入青春发育期学生的特点之一是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
8.帮助学生在失败时正确评价自己。第一,教师承担一定的责任,以利于改善师生关系;第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3第三,鼓励学生,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