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通过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进取意识等非智力因素来促进学生在“学会学习”和“升学选拔考试”中发挥学科优势?根据笔者多年的初中政治毕业班教育教学实践,如果在教学中能始终科学运用“赏识教育”,把握住“三个基本认识、一条教学原则和一个教学方法”,则上述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初浅认识。
所谓“赏识教育”,就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真正当作人来看待,以欣赏、赞美的心态来对待学生的自尊心,适当巧妙地夸大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他们感到自己与自己周围人们在人格上的平等,使他们自己尊重自己,保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不受伤害,进而增强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并在学习上不断地发展进步。这种教育理念具有在教育过程中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预约失败、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以及让成功、欢乐、幸福与学生相伴等显着特点。
皮亚杰的“建构理论”(thePiagetiaConstructivistTheory)已经使人们认识到:惟有考虑到每个学习者自身的特性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界定具体的教育目标。基于对“赏识教育”内涵和“建构理论"的认识,笔者认为:
其一、学生是有差异的。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个体心理特征、已有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导致学生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学习习惯、行为表现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而表现这种差异的特种现象就是班级群体中的非正式群体。教师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并敢于面对这种差异,从理论上、现实中分析研究形成差异的原因。如有的学生父母关系不和、父母教子无方或根本不教、放任自流;有的学生本身智商缺陷、学习有障碍;有的学生曾经被他人当众讽刺、羞辱后“自我形象”、遭破坏而挫伤了自尊心、丧失了进取心;有的学生意志力薄弱,缺乏顽强拼搏、勤奋努力的进取精神。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素质构成的差异性,才能充分张扬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成长的多样性。
其二、学生素质构成的差异性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都会非常关注并充分珍惜这种差异,并且把它当成可供利用和开发的教育源,作为教育引导学生的立足点,因人而宜地采取谈心、访问、与老师、家长共同交流等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其实我可以更好”的信心、增强竞争意识,来探索、思考对其进行行之有效地教育教学方案。
其三、教学要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为了一切学生,要为了学生的一切,要一切为了学生。(既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立足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此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创造性地试施了“分层递进教学法”。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法”,其主旨就是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着眼于使学生不同组群结构,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各自原有的基础,是一种面向全班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法,采取有差异、重鼓励、更灵活的教学措施。它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在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考试评价上都要有区别。当然,在分层递进教学中,学生的层次是动态的、多变的、而不是贴标签式一成不变的。教学过程要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选择、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不断激励、鼓励学生努力实践“被别人看得起”、“让学生觉醒”(赏识教育的两点精髓),从而向高一级目标跃进。
笔者在每接收一个初三时,首先针对学生思想动态、言行表现、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总分成绩、政治单科成绩等方面进行摸底、分析,并根据谈心、交流后,对思想素质高、学习成绩好、进取意识强的同学单独谈话,进行显性分层排队,即暗示他:老师对他充满希望和信心,如果他能更加努力地学习,他将属于班上非常优秀和出色的那一类学生。反之,对各方面综合素质欠佳的同学,在个别谈话之后,老师进行隐性分层排队,即不告诉他是属于哪一类的同学。这样做的目的是既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信任和理解,又不会让学生难堪受打击,更能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确定出一(优秀)、二(提高)、三(中等)、四(基础)四个层次的不同学生。初三上期半期考试前,老师请学生自己预定半期考试成绩,即学生无意间进行了自我定位分层。老师再进一步调整分层情况,恰当准确地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原理,科学地将“赏识教育”理念与“分层递进”教学法相结合,对学生施以有效地教育。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为了突出教学的针对性,整体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分层的基础上遵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原则。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鼓励一、二类学生冒尖,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同时要面向全班学生,人人都必须达到课程标准的最低的基本要求、力争人人都逐步“学会学习”、考试成绩都合格,确保三、四类学生完成起码的学习任务,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每一学期结束后,老师对学生进行再分层次,调整新的适合学生个体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分层递进教学法”中,“分层施教”是最重要的环节。分层施教就是在课堂教学及其延伸部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区别的合作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各有所获。
多年来的毕业班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分层施教的总体思路是:一类学生主动走、二类学生大步走、三类学生小步走、四类学生拉着走,各层学生分层走。一般方法有:
一、新授课:一个新知识点,一、二类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三、四类学生则需要多次反复。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结合初三学生的思想、学业实际,笔者认为:“在新授课上,理解是前提,笔记是基础”。于是,在新授课堂教学中,笔者尤其重视课堂笔记的整理归纳。强调每个同学必须按照老师的统一要求进行笔记。讲授了新知识点后,笔者采用“一个新知识,多个讨论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全班学生讨论后,请一、二类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三四类学生通过此种渠道再学习、再接触新知识。这样,一、二类学生“能吃饱吃好”,三、四类学生“能够吃得到”。
二、复习课或课堂练习:老师讲本课次或本框题、节次总体复习(或练习)要求,请一、二类学生凭借记忆和已有学业水平,(离开书本)讲具体知识点,三、四类学生再根据老师的提示和一、二类学生的回答,可照书(可离开书)回答老师的某个具体的问题。这样,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就感,有利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作业:根据政治学科特点,为提高初三学生政治学习效率,多年来,笔者布置给各层学生的书面作业基本一致(只做基础题型,问答题、分析理解题只标明书上页码。)口头作业则必须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既有家长的督促检查,也有一、二类学生的帮助辅导,更有老师的分层检测评价评比。
四、分层检测评价:为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及时调整分层状况,更好地因材施教,笔者在练习、提问、讨论和作业后,都要及时评价,并对达到本层目标、特别是对取得递进的同学通过“老师对您说……”落款是“您的朋友:宋丽华”这样的批语加以鼓励。由于分层检测评价注重了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因而,能鼓励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前进,避免了一刀切,力求理性化,有坡度、有可比性。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学生是变化的”,“每个学生都是有各自的潜能的”。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正确处理“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通过“赏识教育”理念与“分层递进”教学法相结合,逐层递进,全面提高的目的就一定能够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