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年文综试题,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的指导思想,遵循“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的命题理念,试题关注社会热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试题答案呈现出回归课本的特点,试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政治学科的应试情况来看,学生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但得分率不高。于是有学生无奈地抱怨“教材知识我很熟,就是不知道怎样用”,进而得出结论:政治学科难学。固然,部分学生得分率低,原因之一是并非像他们自己认为的那样“知识很熟”,而往往是基础知识不牢固造成的;但思维方法、答题技能不到位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指导学生答好政治试题作了一些探索。
一、 多管齐下,提高学生解答客观性试题的能力
文综客观性试题,往往以人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成语俗语、名言锦句、诗句等为切入点,突出对学生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试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基于此,我在讲评客观性试题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 详略兼施析原因。即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通过全面批阅学生试卷,充分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对绝大部分学生能解答正确的仅作简单提示;对一些不是很难但学生得分率较低的题,作详细解答,并找出失分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加以弥补。
例题:2003年10月15日9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初战告捷,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从哲学上看,这一事例体现了(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将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人类可以创造、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D、人的认识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学范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类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规律。故选A者没分清哲学知识与经济学知识,选BC者没能弄清书上基础知识,正确答案应选D。
2、避轻就重破难点。即在讲评选择题时,重点突破社会时政热点、高考考点、教学难点相结合的难题。具体做法如下:
⑴、让学生认真审题,把题干中的材料用政治学科术语准确地转述出来,同时明确题干的指向(是要求从政治学、经济学还是哲学角度作答,是要求从哲理、哲学原理还是方法论或哲学启示角度作答,是从哲学中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人生价值观角度作答)。
⑵、对题肢逐一判断,排除表述错误的题肢。
⑶、排除不合题意的选项,选出最佳答案。
例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完成党在本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①在新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出发
②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
④坚持作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⑥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②③ D、①②③④⑥
解析:此题是要求从哲学原理角度,而不是方法论,也不是经济学或政治学角度作答,因此可排除⑤⑥两个选项,从而就可排除BD 两个选项。再比较AC两个选项,区别在于是否选①,材料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想问题、办事情应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奋斗目标之类的主观的东西出发,故①项错误,答案选C。
3、 方法思维巧点拔。即注重对学生答题技巧的指导。如明确提示学生:选择题中常见的“材料体现什么哲理”,可选哲学原理、也可选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材料体现什么哲学原理”,则不对选相关原理的方法论;“格料给我们什么启示”,则主要是从方法论角度作答。又如,涉及政治常识内容的题,则应特别注意分清“国家或政府”、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协的相关问题,中共、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依法治国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也不能适用于中共和政协,从而避免张冠李戴。
4、 纵横联系精扩展。即在讲评选择题时,一是除了明确试卷考查的知识外,还应把与此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融会贯通;二是对试题进行转化发散、题型发散,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例题:对人对事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在生产上只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只重经济发展而不顾环境污染等。这些做法或观点从哲学上看( )
A、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原理
B、是一点论,是片面看问题
C、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D、符合主要矛盾原理
解析:这是一道发散思维的题目,题目上廛的种种情况都是形而上学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种种表现,所以ABC三项都符合题意。从考查的内容来看,还可以转化成简答题,如“为什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面对人世挑战,我国应怎样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这对发挥国家职能有何意义?”等。
二、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答好非选择题
近年来的主观性试题,更是直接体现了政治学科“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这一鲜明的时代感,它往往以人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为切入点,突出考查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强化试题的潜在德育功能和导向作用。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优化思维过程和方法。为适应高考更多地注重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的考查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能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能对现象进行概括、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又能遵循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对情景材料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从而使学生在答非选择题时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能有话好好说,理论联系实际地把话说到点子上。
2、 总结出主观试题答题“三步曲”,授之以渔。
第一步:“审题”。一是审设问,即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之前,先明确题中所提出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更可以明确设问是什么?是从什么角度问的?是要求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样”的问题?二是审材料,即归纳出每则材料或几则材料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表格题则要求审清表格的标题和表注,将表格中内容进行横向、纵向和综合比较,从而透过现象提炼出本质性的东西来。
第二步:“联想”。即要求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明确题中材料折射的政治学科的道理,从而找到答题的理论依据,并将书中的理论、党的大政方针与材料中的实际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步:“精心作答”。即把在上述对题中材料加工制作的基顾上形成的认识,用正确的政治术语,简明扼要、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地表述出来,并体现出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党的大政方针的正确导向作用,使学生既答好题,同时也使自己情感方面得到升华。
试题有式而无定式,答题有法而无定法,但不同类型的试题总有一些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可循。本人提出以上拙见,旨在抛砖引玉,敬请各位批评指正。